一种多功能慢阻肺康复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2630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慢阻肺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底板的顶部安装呼吸机,所述呼吸机的顶面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通过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连接呼吸面罩,所述呼吸机的顶面通过立板安装有显示控制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根据显示器上显示的氧气浓度和药物浓度以及医生意见指南,通过管道上的单向调速阀手动调节氧气药物浓度,初期阀门较松,浓度较高;后期阀门较紧,浓度较低,患者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切断氧气和药物的提供。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切断氧气和药物的提供。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切断氧气和药物的提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慢阻肺康复训练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康复器械
,尤其是一种多功能慢阻肺康复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与有害气体及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不仅让呼吸系统受累,还累及骨骼肌肉、心脏等全身多个脏器,发展成肺源性心脏病,最终导致呼吸衰竭和全身脏器衰竭而死亡,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全球40岁以上发病率已高达9%~10%。
[0003]慢阻肺是不能治愈的,但是可以根据身体状况进行预防和控制病情,所以一般在出现慢阻肺时,应该要及时通过药物控制病情,在恢复之初还需要辅以氧气,改善症状,减轻疾病的影响。
[0004]慢阻肺患者进行呼吸锻炼也是很有必要的,不仅可锻炼呼吸肌,改善患者的疲劳、乏力和呼吸困难,提高对体力活动的耐受性,增强体质,使其建立有效的呼吸形态,还可预防和减少由于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原因造成的肺功能损害,推迟了呼吸功能不全患者的异常消耗和退行性变,改变患者无力及呼吸困难的症状以及身体的一般情况,使一些呼吸困难和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能够自理日常生活,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若能正确选择训练方式并能恰当运用,可以缩短病程,促进患者康复,因此呼吸训练是治疗有症状的慢阻肺的重要方法。
[0005]该康复过程中应配合呼气正压治疗、吸氧负压治疗以及吸药治疗,而现有技术中无法在训练过程中的得到效果反馈,不能实时监测患者呼吸训练效果和装置工作状态,导致不能根据自身的状况来调节供氧量与药物的用量以及训练时长和强度,没有将口部呼吸训练和鼻部呼吸训练加以区分开来,这样会造成使用者在训练的时候会非常憋闷,不便于患者的使用,影响训练的效果。而且氧气和药物突然切断过程会使患者很难适应,有可能造成疾病复发或者引发其它并发症,甚至会危及老年患者的生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多功能慢阻肺康复训练装置,从而可以方便的完成患者的康复训练,智能化程度较高,用户体验更好,训练效果更佳。
[0007]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多功能慢阻肺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底板的顶部安装呼吸机,所述呼吸机的顶面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通过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连接呼吸面罩,所述呼吸机的顶面通过立板安装有显示控制模块。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10]所述呼吸机的内部结构为:包括混合腔,所述混合腔的顶面通过弯管与进气口连通,所述混合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氧气口和药物口,所述混合腔的底部设置有入风口,还包括雾化器,所述雾化器通过雾化管与药物口连接,还包括制氧机,所述制氧机的顶部通过氧气管与氧气口连接,还包括空气压缩机,所述空气压缩机的输出口通过过滤装置与四通管连接,所述四通管还同时连接制氧机、入风口和雾化器的入口;还包括回收箱,所述回收箱的顶部通过回收管与出气口连通,所述回收箱的一侧通过连接管与增压泵连通,所述增压泵通过弧形管与收集瓶连接。
[0011]所述制氧机的底部设置有水浴箱,所述制氧机的上方设置有空气过滤器,所述空气过滤器的上方为氧气仓,所述氧气仓连接氧气管。
[0012]所述弯管的底部连通有收集罐。
[0013]所述氧气口、入风口和药物口均安装有控制阀。
[0014]所述显示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上安装有显示器和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控制按钮和控制按键。
[0015]所述呼吸机的一侧壁上设置有散热孔。
[0016]所述呼吸面罩上设置有恒压阀。
[0017]所述呼吸面罩上设置有红外传感器。
[0018]所述呼吸机的一侧壁上安装有放置呼吸面罩的收纳筐。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0]本技术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通过呼吸机与限制控制模块的互相配合工作,可以方便的完成患者的康复顺利工作,操作方便,工作可靠性好。
[0021]本技术可以根据显示器上显示的氧气浓度和药物浓度以及医生意见指南,通过管道上的单向调速阀手动调节氧气药物浓度,初期阀门较松,浓度较高;后期阀门较紧,浓度较低,患者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切断氧气和药物的提供。
[0022]本技术所述的整个装置智能化程度较高,用户体验更好,训练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呼吸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其中:1、控制器;2、显示器;3、控制按钮;4、控制按键;5、立板;6、呼吸面罩;7、恒压阀;8、红外传感器;9、进气管路;10、进气口;11、出气口;12、出气管路;13、呼吸机;14、收纳筐;15、散热孔;16、底板;17、万向轮;18、控制阀;19、弯管;20、氧气口;21、加热器;22、压力传感器;23、混合腔;24、温度传感器;25、雾化管;26、入风口;27、四通管;28、过滤装置;29、空气压缩机;30、雾化器;31、回收管;32、回收箱;33、连接管;34、弧形管;35、增压泵;36、收集瓶;37、水浴箱;38、氧气仓;39、空气过滤器;40、制氧机;41、氧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7]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多功能慢阻肺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板16,底板16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17,底板16的顶部安装呼吸机13,呼吸机13的顶面设置有进气口10和出
气口11,进气口10和出气口11分别通过进气管路9和出气管路12连接呼吸面罩6,呼吸机13的顶面通过立板5安装有显示控制模块。
[0028]呼吸机13的内部结构为:包括混合腔23,混合腔23的顶面通过弯管19与进气口10连通,混合腔2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氧气口20和药物口,混合腔23的底部设置有入风口26,还包括雾化器30,雾化器30通过雾化管25与药物口连接,还包括制氧机40,制氧机40的顶部通过氧气管41与氧气口20连接,还包括空气压缩机29,空气压缩机29的输出口通过过滤装置28与四通管27连接,四通管27还同时连接制氧机40、入风口26和雾化器30的入口;还包括回收箱32,回收箱32的顶部通过回收管31与出气口11连通,回收箱32的一侧通过连接管33与增压泵35连通,增压泵35通过弧形管34与收集瓶36连接。
[0029]制氧机40的底部设置有水浴箱37,制氧机40的上方设置有空气过滤器39,空气过滤器39的上方为氧气仓38,氧气仓38连接氧气管41。
[0030]弯管19的底部连通有收集罐。
[0031]氧气口20、入风口26和药物口均安装有控制阀18。
[0032]显示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1,控制器1上安装有显示器2和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上设置有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慢阻肺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6),所述底板(16)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17),所述底板(16)的顶部安装呼吸机(13),所述呼吸机(13)的顶面设置有进气口(10)和出气口(11),所述进气口(10)和出气口(11)分别通过进气管路(9)和出气管路(12)连接呼吸面罩(6),所述呼吸机(13)的顶面通过立板(5)安装有显示控制模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慢阻肺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机(13)的内部结构为:包括混合腔(23),所述混合腔(23)的顶面通过弯管(19)与进气口(10)连通,所述混合腔(2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氧气口(20)和药物口,所述混合腔(23)的底部设置有入风口(26),还包括雾化器(30),所述雾化器(30)通过雾化管(25)与药物口连接,还包括制氧机(40),所述制氧机(40)的顶部通过氧气管(41)与氧气口(20)连接,还包括空气压缩机(29),所述空气压缩机(29)的输出口通过过滤装置(28)与四通管(27)连接,所述四通管(27)还同时连接制氧机(40)、入风口(26)和雾化器(30)的入口;还包括回收箱(32),所述回收箱(32)的顶部通过回收管(31)与出气口(11)连通,所述回收箱(32)的一侧通过连接管(33)与增压泵(35)连通,所述增压泵(35)通过弧形管(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莹宁萌郑博文唐铭谦张圆圆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集萃复合材料装备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