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明泰专利>正文

触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2619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触控装置,该装置包括:    一座体,上端为发光槽、下端为中空电池槽;    一发光体,设在发光槽上,其具有长短二条导线;    一组电池,组装在电池槽内;    一弹簧,围绕在电池槽外围且长度大于电池槽的扩张弹簧;及    一金属帽,位在弹簧底端并与其保持接触,且与电池槽内的电池底部电极保持间距;    其特征在于:在座体的发光槽底部设有穿孔与电池槽相通,且发光槽体侧壁具有轴向剖开之切口,此切口向下延着电池槽外壁形成轴向凹沟,而发光体之短导线由发光槽之穿孔穿入后而与电池槽内的电池顶面电极接触,又长导线则朝发光槽之切口延伸后再朝下弯折埋入凹槽内并与弹簧接触;其次,电池槽的槽壁设有二个互相对设且开口朝下的缺口,其底缘内壁设有径向凸出的凸环。(*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触控装置,适用在小型玩具、文具、饰物、灯具等物品上,在其受到外力触压后而使发光体通电发光或使发声组件通电发声的装置。
技术介绍
设计人先前曾设计出一触控发光装置,已获得多国专利,如2000年12月5日公告之美国专利第6,155,700号「触控发光装置(TOUCH-CONTROL EMITTINGAPPARATUS)」,该装置的发光结构包括有电池座20、电池30、发光座40、发光体50、弹簧80及触钮90等。然为了使电池30便于组装与更换,将发光座40设于电池座20上方,组装时先将电池30置入电池座20内,再将发光座40嵌入电池座20上端,如此即完成电池30固定;反之,若电池耗尽时,须先将发光座40撬起,才能利于电池30更换。前述触控发光装置可应用在许多小型物品上实施,如发光游乐印章、发光钥匙圈、发光原子笔、发光削铅笔器、音乐笔及音乐印章等商品上。前案虽具有易组装以及可更换电池的优点,但生产成本、组装效率及更换电池的便利性等因素,仍有下列改进空间。1.就生产与制造而言,发光座与电池座需分别开模及生产,因此生产成本较高,组装步骤会增加。2.发光座与电池座以嵌合方式作为结合,二座体间需以紧配合实施才能防止电池座脱离,因此日后需更换电池时,操作者需施以较大力气才能撬开发光座,故操作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设计人乃进一步设计出可易于组装与拆卸及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的发光装置,此为设计人的主要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构造系包含座体、发光体、电池、弹簧及金属帽,其中,座体上端为发光槽、下端为电池槽;发光槽底部设有一穿孔与电池槽相通,且槽体侧壁具有一轴向剖开之切口;其发光体之短导线由发光槽之穿孔穿入后而与电池槽内的电池顶面电极接触,而另一长导线则朝发光槽之切口延伸后再朝下弯折并与弹簧接触,而金属帽又与槽内的电池底面电极保持间距。具体地,在座体的发光槽底部设有穿孔与电池槽相通,且发光槽体侧壁具有轴向剖开之切口,此切口向下延着电池槽外壁形成轴向凹沟,而发光体之短导线由发光槽之穿孔穿入后而与电池槽内的电池顶面电极接触,又长导线则朝发光槽之切口延伸后再朝下弯折埋入凹槽内并与弹簧接触;其次,电池槽的槽壁设有二个互相对设且开口朝下的缺口,其底缘内壁设有径向凸出的凸环。如前所述,弹簧与金属帽能由一金属导接套取代,该导接套系一金属扣环下端再延伸出导片,扣环系套设于电池槽外围,而导片由电池槽往下延伸至底端后弯折成L形,而水平端具有隆起的凸部,此凸部与电池槽内的电池底部电极保持间距。本技术的作用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帽与电池槽内的电池底面电极接触时,可使电路导通而使发光体产生光源;反之,在外力释除时,藉由弹簧之复张作用而使金属帽脱离电池底面电极,以使电路中断而使发光体光源熄灭。以导接套取代弹簧与金属帽时,在导接套之水平导片与电池槽内的电池底面电极产生接触后,能使电路导通而使发光体产生光源;反之,在外力释除时,藉由水平导片弹性复原而脱离电池底面电极,以使电路中断而使发光体光源熄灭。前述中的座体即等于发光槽与电池槽的共同体,发光槽可供发光体定位用,同时也使长短二金属导线中的短导线能伸入于电池槽内,而长导线则跨于电池槽外者;如此一来,短导线能与电池槽内的电池顶端电极接触,而长导线则与串设在电池槽外围的弹簧接触。又,电池槽在电池由底部塞入后,能藉由底部内壁之凸环阻挡而防止电池脱落;又当电池欲由电池槽取出时,可藉电池槽侧壁之双缺口供手指将电池由槽底部撬出,以利更换电池。通过本技术的实施可获致下列优点1.座体系为一体成形,乃为传统方式发光座、电池座的组合体,此可节省模具制造与组装步骤,对生产制造极具效益。2.电池系由电池槽底部塞入后就能固定,不需附加其它组件盖合、栓合或嵌合,又电池取出时透过侧壁预设的槽口以撬出方式即可将电池由电池槽底部取出,因此在电池组装方面无需如同传统方式须将电池座及发光座分解后才能进行更换,故本案较传统方案更能便于使用者更换电池。3.座体之发光槽以双穿孔及双切口对称设置实施时,于进行座体与发光体的组装作业中,可便于组装者快速组合,无须辨识组合方向,对组装者更为方便。4.盆形的金属帽,不但能与座体共同夹设弹簧,更能在组合成为一共同体后再置入物品或饰品内,所以有利于制做者组装。5.当以导接套取代弹簧及金属帽实施时,也能达到简易组装效果,而且以导片与电池底面电极接触也能有极佳的导电效果。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触控装置第1形态的立体分解图。图2本技术触控装置第1形态的立体组合图。图3本技术触控装置第1形态的座体剖视图。图4本技术触控装置第1形态的全剖视图。图5本技术触控装置第1形态的发光示意图。图6本技术触控装置第2形态的座体立体图。图7本技术触控装置第2形态的座体剖视图。图8本技术触控装置第2形态的全剖视图。图9本技术触控装置第3形态的立体分解图。图10本技术触控装置第3形态的全剖视图。图11本技术触控装置第4形态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依据图面所示之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第1实施形态如图1是本技术第1实施形态触控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中揭示出触控装置10包含座体1、发光体2、电池3、弹簧4及金属帽5,组合后的立体外观如图2所示。前述座体1,是由绝缘材质一体射出成形,其剖视构造如图3所示,此座体1为上下之分,上端为发光槽11、下端为电池槽12;其中,发光槽11底部设有一穿孔111与中空电池槽12相通,且槽体侧壁具有一轴向剖开的切口112,切口112与穿孔111位在发光槽11的同一直径沟槽内;又电池槽12底缘内壁设有径向凸出的凸环121,此能使电池3由电池槽12底部嵌入后受到凸环121的阻挡而不脱落;另在电池槽12槽壁还设有二个互相对设且开口朝下的的缺口122,二缺口122的宽度由底往上渐次收敛,直至近发光槽11为止,藉由切口122能使手指或手工具将电池3由电池座12底部向外撬取时能使两侧槽壁往外扩张以利取出;其次,在外壁可设置一轴向凹沟123,此凹沟123位在切口112正下方,且由上往下延伸。如图1及图4所示,其中,图4是触控装置全剖视图,图中揭示发光体2是设于座体1的发光槽11内,底下具有可导电的短导线21及长导线22。短导线21穿过发光槽11底部的穿孔111后再折入于电池槽12内;而长导线22横向沿着侧向切口112延伸后再向下转折弯入外壁的凹沟123内并向下延伸,藉由切口112与凹沟123能将长导线22予以定位。电池3能为单一或数个串联在电池槽12内且藉由槽底的凸环121止挡而使其不脱落,又电池3顶端的电极3a抵触并压押着短导线21,而电池3底端不与任何对象接触。弹簧4,系一弹性金属簧圈,串设在电池座12的外围并同时与长导线22抵触,又弹簧4的顶端抵止着发光槽11的底缘,底端则抵止在金属帽5上。前述金属帽5,其形状为盆状造形且底面中央具有向上隆起的凸部51,而弹簧4的底部抵触着凸部51周遭凹环,由于弹簧4为扩张弹簧,遂使底下的金属帽5产生缓冲作用,并使金属帽5与电池座12间保持适当间距而不接触。如图5所示为触控装置的发光示意图,当电池座1静止不动(如固定在笔管上),且以外力推动金属帽5上升时(如笔蕊书写时受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装置,该装置包括一座体,上端为发光槽、下端为中空电池槽;一发光体,设在发光槽上,其具有长短二条导线;一组电池,组装在电池槽内;一弹簧,围绕在电池槽外围且长度大于电池槽的扩张弹簧;及一金属帽,位在弹簧底端并与其保持接触,且与电池槽内的电池底部电极保持间距;其特征在于在座体的发光槽底部设有穿孔与电池槽相通,且发光槽体侧壁具有轴向剖开之切口,此切口向下延着电池槽外壁形成轴向凹沟,而发光体之短导线由发光槽之穿孔穿入后而与电池槽内的电池顶面电极接触,又长导线则朝发光槽之切口延伸后再朝下弯折埋入凹槽内并与弹簧接触;其次,电池槽的槽壁设有二个互相对设且开口朝下的缺口,其底缘内壁设有径向凸出的凸环。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发光槽底部穿孔设有二个,而槽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明泰
申请(专利权)人:许明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