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流器、分流组件、室外换热器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2598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分流器,包括分流头,分流头内设有混合腔和多个分流腔,分流头上设有分流总口和多个分流支口,混合腔与分流总口连通,分流腔与分流支口连通;每个分流腔内滑动设有节流芯,每个节流芯上设有连通分流腔与分流支口的节流孔,节流芯的外壁与分流腔的内壁之间设有流道,节流芯与分流腔配合滑动密封,当节流芯滑动至与分流腔密封时,流道与分流支口隔断,节流孔与分流支口连通;当节流芯与分流腔滑动脱离时,流道与分流支口连通。通过在多个分流腔上单独设置节流芯,节流芯在每个分流腔上实现单向节流,能增大制冷流量,并且使得各支路上的冷媒流量均匀可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分流组件、室外换热器及空调器。室外换热器及空调器。室外换热器及空调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流器、分流组件、室外换热器及空调器


[0001]本技术涉及分流结构
,具体涉及分流器、分流组件、室外换热器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空调器主要由压缩机、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和系统管路组成。为了增强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减少制冷剂流量及压力损失,通常在空调器上设置若干个供制冷剂流通的支路,这样就需要对制冷剂进行分流,会使用到分流器。
[0003]但现有的分流器由于受重力影响导致制冷剂不能均匀分流到各支路中,使得各支路内的制冷剂流量差异性较大且不可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的分析,本技术提出的分流器、分流组件、室外换热器及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5]本技术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本技术提供的分流器,包括分流头,所述分流头内设有混合腔和多个分流腔,所述分流头上设有分流总口和多个分流支口,所述混合腔与分流总口连通,所述分流腔与分流支口连通;每个所述分流腔内滑动设有节流芯,每个所述节流芯上设有连通分流腔与分流支口的节流孔,所述节流芯的外壁与分流腔的内壁之间设有流道,所述节流芯与分流腔配合滑动密封,当所述节流芯滑动至与分流腔密封时,所述流道与分流支口隔断,所述节流孔与分流支口连通;当所述节流芯与分流腔滑动脱离时,所述流道与分流支口连通。
[0007]进一步地,所述分流支口与分流腔的连接处设有防堵部,所述防堵部上设有连通分流腔与分流支口的第一通孔,所述防堵部的外壁设有防堵面。
[0008]进一步地,所述分流总口与混合腔之间安装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上设有连通混合腔与分流总口的第二通孔。
[0009]进一步地,所述分流头内设有插入混合腔内的导流部,所述导流部上设有导流面,所述导流面对应与各分流腔的内壁连接。
[0010]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分流组件,包括分流总管、多个分流支管及所述的分流器,所述分流总管安装在分流总口上,所述分流支管的一端安装在分流支口上,所述分流支管的另一端上安装有过渡管。
[0011]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室外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合流组件及所述的分流组件,所述换热器本体上安装有多个换热管,所述合流组件包括合流总管,所述合流总管上设有多个合流支管,所述合流支管与换热管的一端连接,所述过渡管与换热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合流支管与过渡管一一对应。
[0012]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室内换热器及所述的室外换热器,所述压缩机上设有排气口和吸气口,所述室内换热器与室外换热器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室
外换热器中其中一个与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中另一个与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所述合流总管与排气口、吸气口中的一个连接,所述分流总管与室内换热器连接。
[0013]进一步地,还包括靠近室内换热器设置的室内散热机和靠近室外换热器设置的室外散热机。
[0014]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通过四通换向阀分别与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及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与室外换热器之间设有节流管。
[0015]进一步地,所述四通换向阀与室内换热器之间设有低压截止阀,所述节流管与室内换热器之间设有高压截止阀。
[0016]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0017]本技术提供的分流器、分流组件、室外换热器及空调器,通过在多个分流腔上单独设置节流芯,节流芯在每个分流腔上实现单向节流,能增大制冷流量,并且使得各支路上的冷媒流量均匀可控。使得室外换热器上流动的制冷剂均匀,避免因分流不均导致室外换热器上不同位置不同程度的结霜现象,以提高制冷和制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制热时的工作原理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制冷时的工作原理图;
[002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室外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流器处于制冷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流器处于制热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节流芯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如下:
[0027]1、分流头,1a、混合腔,1b、分流腔,1c、分流总口,1d、分流支口,111、防堵部,111a、第一通孔,111b、防堵面,112、导流部,112a、导流面,113、第二密封面,2、节流芯,2a、节流孔,2b、流道,21、凸棱,22、第一密封面,3、密封垫,3a、第二通孔,4、限制件,5、分流总管,6、分流支管,7、分流器,8、过渡管,9、换热器本体,91、换热管,10、合流组件,101、合流总管,102、合流支管,11、分流组件,12、压缩机,13、室内换热器,14、室外换热器,15、室内散热机,16、室外散热机,17、四通换向阀,18、节流管,19、低压截止阀,20、高压截止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从而对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作出更清楚地限定,下面就本技术的某些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仅是本技术构思的某些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
施例,其中对于相关结构的具体的直接的描述仅是为方便理解本技术,各具体特征并不当然、直接地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构思的指导下所作的常规选择和替换,均应视为在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0]实施例1
[0031]如图5

7所示,本技术提供了分流器,包括分流头1,分流头1内设有混合腔1a和多个分流腔1b,分流头1上设有分流总口1c和多个分流支口1d,混合腔1a与分流总口1c连通,分流腔1b与分流支口1d连通;每个分流腔1b内滑动设有节流芯2,每个节流芯2上设有连通分流腔1b与分流支口1d的节流孔2a,节流芯2的外壁与分流腔1b的内壁之间设有流道2b,节流芯2与分流腔1b配合滑动密封,当节流芯2滑动至与分流腔1b密封时,流道2b与分流支口1d隔断,节流孔2a与分流支口1d连通;当节流芯2与分流腔1b滑动脱离时,流道2b与分流支口1d连通。其中,分流腔1b沿分流头1的周向间隔分布。分流腔1b可与分流支口1d一一对应连通。
[0032]为降低室外换热器14的系统压力,保证制冷效果,室外换热器14出口一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流头(1),所述分流头(1)内设有混合腔(1a)和多个分流腔(1b),所述分流头(1)上设有分流总口(1c)和多个分流支口(1d),所述混合腔(1a)与分流总口(1c)连通,所述分流腔(1b)与分流支口(1d)连通;每个所述分流腔(1b)内滑动设有节流芯(2),每个所述节流芯(2)上设有连通分流腔(1b)与分流支口(1d)的节流孔(2a),所述节流芯(2)的外壁与分流腔(1b)的内壁之间设有流道(2b),所述节流芯(2)与分流腔(1b)配合滑动密封,当所述节流芯(2)滑动至与分流腔(1b)密封时,所述流道(2b)与分流支口(1d)隔断,所述节流孔(2a)与分流支口(1d)连通;当所述节流芯(2)与分流腔(1b)滑动脱离时,所述流道(2b)与分流支口(1d)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支口(1d)与分流腔(1b)的连接处设有防堵部(111),所述防堵部(111)上设有连通分流腔(1b)与分流支口(1d)的第一通孔(111a),所述防堵部(111)的外壁设有防堵面(111b)。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总口(1c)与混合腔(1a)之间安装有密封垫(3),所述密封垫(3)上设有连通混合腔(1a)与分流总口(1c)的第二通孔(3a)。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头(1)内设有插入混合腔(1a)内的导流部(112),所述导流部(112)上设有导流面(112a),所述导流面(112a)对应与各分流腔(1b)的内壁连接。5.一种分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流总管(5)、多个分流支管(6)及如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分流器(7),所述分流总管(5)安装在分流总口(1c)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城彬张先雄霍强伟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康韩瑞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