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器及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40430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分配器及制冷系统。一种分配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过渡段及配置段,所述过渡段的内壁相对于所述本体的轴向倾斜设置;沿着所述本体的轴向,且靠近所述配置段的方向,所述过渡段的壁厚逐渐减小或逐渐增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使得胚料能够顺着其受力方向流动而形成壁厚不一致的过渡段,方便成型加工。方便成型加工。方便成型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配器及制冷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制冷
,特别是涉及分配器及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分配器通常安装于制冷系统中的换热器的入口处,用于将介质均匀地分配给换热器的各个换热管中进行换热。
[0003]现有的分配器,在加工的过程中,由于坯料受力流动,难以形成壁厚一致的过渡段,加工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分配器,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分配器,包括本体及分液板,所述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过渡段及配置段,所述过渡段的内壁相对于所述本体的轴向倾斜设置,所述分液板设于所述配置段内;沿着所述本体的轴向,且靠近所述配置段的方向,所述过渡段的壁厚逐渐减小或逐渐增大。
[0006]如此设置,使得坯料能够顺着其受力方向流动而形成壁厚不一致的过渡段,方便成型加工。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渡段的壁厚逐渐增大,所述过渡段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壁厚小于所述第二端的壁厚,所述第一端的壁厚小于或等于所述配置段的壁厚D3,且所述第二端的壁厚为所述配置段的壁厚的1倍

2倍。
[0008]如此设置,可以降低加工难度,从而节省成本。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渡段的壁厚逐渐减小,所述过渡段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壁厚大于所述第二端的壁厚,所述第一端的壁厚为所述配置段的壁厚的1倍

2倍。
[0010]如此设置,若第一端的壁厚太小,则会影响过渡段的强度,若第一端的壁厚太大,则会增加成本,若因第二端的壁厚过大,而为了增大第一端的壁厚,则将第一端的壁厚与第二端的壁厚设置得差不多大,会给加工造成困难。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配器还包括分液板,所述分液板设于所述配置段内。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液板上开设有多个沿所述分液板的周向分布的分液孔,所述分液板上设有多个导流叶片,所述导流叶片设于所述分液孔的孔口处。
[0013]如此设置,加强对于介质的扰流作用,使得介质均匀分配。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体还包括与所述配置段连接的出口段,所述配置段的内壁与所述出口段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三定位台阶,所述过渡段的内壁与所述配置段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二定位台阶,所述分液板的两侧分别抵靠于所述第二定位台阶及第三定位台阶。
[0015]如此设置,对于分液板进行定位固定。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朝向靠近所述配置段的方向,所述过渡段的壁厚逐渐增加,
所述分液板包括主体部及延伸部,所述分液孔设于所述主体部上,所述延伸部设于所述本体的外周侧,所述延伸部朝向靠近所述出口段的一端延伸,所述延伸部的两端分别抵靠于第二定位台阶及第三定位台阶。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朝向靠近所述配置段的方向,所述过渡段的壁厚逐渐减小,所述分液板包括主体部及延伸部,所述分液孔设于所述主体部上,所述延伸部设于所述本体的外周侧,所述延伸部朝向远离所述出口段的一端延伸,所述延伸部的两端分别抵靠于第二定位台阶及第三定位台阶。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渡段通过冷冲压或旋缩形成。
[0019]如此设置,工艺简单。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渡段的内壁相对所述本体的轴线的倾斜角度范围为20
°‑
40
°

[0021]如此设置,方便导流叶片的固定。
[0022]本技术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23]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的分配器。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分配器,通过将过渡段的壁厚设置为不同,过渡段的壁厚逐渐减小或逐渐增大,在加工的过程中,坯料顺着受力方向流动,加工成型后形成壁厚逐渐变化的过渡段,方便加工。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分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另外一个实施例中的分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分液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图3中的分液板的俯视图;
[0029]图5为另外一个实施例中的分液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图5中的分液板的立体图。
[0031]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0032]100、分配器;10、本体;11、进口段;111、入口;112、第一定位台阶;12、过渡段;121、过渡腔;122、第一端;123、第二端;124、第二定位台阶; 125、第三定位台阶;13、配置段;14、出口段;141、出口;142、第一口;143、第二口;144、第四定位台阶;20、分液板;21、分液孔;22、导流叶片;23、主体部;24、延伸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4]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
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003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6]请参见图1至图6,本技术提供的分配器100,应用于制冷系统中,该分配器100安装在换热器(图未示)的进口,用于将介质均匀地分配至换热器的各个换热管(图未示)中。在本实施例中,分配器100安装在蒸发器中的进口处,在其他实施例中,分配器100还可安装于冷凝器的进口处。
[0037]请参见图1及图2,进一步地,分配器100包括本体10。
[0038]本体10包括配置段13、进口段11及出口段14,配置段13与出口段14连接,进口段11开设有入口111,配置段13开设有配置腔,出口段14内开设有出口141,配置腔分别与入口111及出口141连通。
[0039]分配器100还包括分液板20,分液板20设于本体10内,配置段13为定位放置分液板20的位置。
[0040]出口段14的内壁与配置段13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三定位台阶125,分液板 20抵靠于第三定位台阶125,以对分液板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配器,包括本体(10),所述本体(10)包括相互连接的过渡段(12)及配置段(13),所述过渡段(12)的内壁相对于所述本体(10)的轴线倾斜设置;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本体(10)的轴向,且靠近所述配置段(13)的方向,所述过渡段(12)的壁厚逐渐减小或逐渐增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12)的壁厚逐渐增大,所述过渡段(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122)及第二端(123),所述第一端(122)的壁厚D1小于所述第二端(123)的壁厚D2,所述第一端(122)的壁厚D1小于或等于所述配置段(13)的壁厚D3,且所述第二端(123)的壁厚D2为所述配置段(13)的壁厚D3的1倍

2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12)的壁厚逐渐减小,所述过渡段(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122)及第二端(123),所述第一端(122)的壁厚D1大于所述第二端(123)的壁厚D2,所述第一端(122)的壁厚D2为所述配置段(13)的壁厚D3的1倍

2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器还包括分液板(20),所述分液板(20)设于所述配置段(13)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板(20)上开设有多个沿所述分液板(20)的周向分布的分液孔(21),所述分液板(20)上设有多个导流叶片(22),所述导流叶片(22)设于所述分液孔(21)的孔口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还包括与所述配置段(13)连接的出口段(14),所述配置段(13)的内壁与所述出口段(14)的内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方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华海金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