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悦权专利>正文

一种装甲车后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2509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甲车后门机构,包括后门板,后门板的顶端设置有着地支座,着地支座的内部两侧均设置有滚轮,后门板的内部设置有内门板,内门板与后门板之间通过第一合页相连接,内门板的外表面顶部设置有观察窗,内门板的外表面远离第一合页的一侧设置有门把手,内门板的内表面远离第一合页的一侧设置有门锁开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后门板的外侧设置着地支座,且着地支座上设置有滚轮,从而可在装甲车移动过程中使后门板与地面接触,使其保持平稳,进而可在慢速移动的过程中实现上下车转运物品。转运物品。转运物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甲车后门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装甲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甲车后门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当今时代,世界各地恐怖事件时有发生,恐怖分子不断制造恐怖袭击,为了应对突发事件,要求运载武装人员的装甲车快速机动至突发地点,同时要求武装人员输送要迅速快捷上下车。
[0003]目前常用的装甲车后门机构,不仅不具有两种开启方式,而且后门的刚性较弱,易受到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装甲车后门机构。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一种装甲车后门机构,包括后门板,所述后门板的底端与装甲车的后车厢开口底部相铰接,并通过液压杆驱动实现翻转,所述后门板的顶端设置有着地支座,所述着地支座的内部两侧均设置有滚轮,所述后门板的内部设置有内门板,所述内门板与后门板之间通过第一合页相连接,所述内门板的外表面顶部设置有观察窗,所述内门板的外表面远离第一合页的一侧设置有门把手,所述内门板的内表面远离第一合页的一侧设置有门锁开关。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观察窗包括防弹玻璃、钢结构外框、防护钢网和移动防护板,所述钢结构外框卡嵌于内门板的表面,所述钢结构外框的内部卡嵌有多层防弹玻璃,所述防弹玻璃的内侧设置有防护钢网,所述防护钢网的内侧设置有移动防护板,所述移动防护板的一侧铰接有第二合页,所述移动防护板远离第二合页的一侧设置有锁扣。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锁扣设置于内门板的内表面,所述锁扣为插销式锁扣。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后门板包括外层门板和内层门框,所述内层门框与外层门板焊接为一体,且面积略小于外层门板,所述内层门框的内部设置有多根纵横交错的金属钢条,所述内层门框的厚度大于8cm。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门板的内部结构与内层门框一致。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层门框和内门板的内侧表面均设置有防滑踩踏条。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着地支座的截面形状为梯形结构。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本技术通过在后门板的外侧设置着地支座,且着地支座上设置有滚轮,从而
可在装甲车移动过程中使后门板与地面接触,使其保持平稳,进而可在慢速移动的过程中实现上下车转运物品,同时通过设置有高强度防护的观察窗可进行使用,配合内门板使武装人员方便观测外部环境,从而选择合适的下车时间点,作战更加有利,同时整体强度高,可有效起到防护效果。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6]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外侧视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内侧视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内侧立体图;
[0019]图4是本技术的观察窗结构剖面图;
[0020]图中:1、后门板;2、着地支座;3、滚轮;4、内门板;5、第一合页;6、观察窗;7、门锁;8、门锁开关;61、防弹玻璃;62、钢结构外框;63、防护钢网;64、移动防护板;65、第二合页;66、锁扣;11、外层门板;12、内层门框;13、防滑踩踏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2]其中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全部指的是相同的部件。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装甲车后门机构,包括后门板1,后门板1的底端与装甲车的后车厢开口底部相铰接,并通过液压杆驱动实现翻转,后门板1的顶端设置有着地支座2,着地支座2的内部两侧均设置有滚轮3,后门板1的内部设置有内门板4,内门板4与后门板1之间通过第一合页5相连接,内门板4的外表面顶部设置有观察窗6,内门板4的外表面远离第一合页5的一侧设置有门把手7,内门板4的内表面远离第一合页5的一侧设置有门锁开关8。
[0025]进一步的,观察窗6包括防弹玻璃61、钢结构外框62、防护钢网63和移动防护板64,钢结构外框62卡嵌于内门板4的表面,钢结构外框62的内部卡嵌有多层防弹玻璃61,防弹玻璃61的内侧设置有防护钢网63,防护钢网63的内侧设置有移动防护板64,移动防护板64的一侧铰接有第二合页65,移动防护板64远离第二合页65的一侧设置有锁扣66。
[0026]锁扣66设置于内门板4的内表面,锁扣66为插销式锁扣,通过锁扣66对内门板4进行锁定,从而在无需使用观察窗进行关闭。
[0027]后门板1包括外层门板11和内层门框12,内层门框12与外层门板11焊接为一体,且面积略小于外层门板11,内层门框12的内部设置有多根纵横交错的金属钢条,内层门框12的厚度大于8cm,进一步增强了整体的强度,可有效起到抗打击作用。
[0028]内门板4的内部结构与内层门框12一致,使整体强度保持一致。
[0029]内层门框12和内门板4的内侧表面均设置有防滑踩踏条13,使作战人员上下车更为方便。
[0030]着地支座2的截面形状为梯形结构,使展开后门板1后移动装甲车时不会与地面物体产生拖拽问题。
[0031]具体的,使用时,后门板1通过液压油缸驱动,使之向外翻转,从而方便作战人员搬运东西上下车,同时当后门板1翻转接地后,着地支座2上的滚轮3与地面接触,可避免地面与后门板1直接接触而造成磨损,同时通过滚轮3可使装甲车仍可稳定前行,进而在慢速条件下实现上下车转移更加平稳,而表面的防滑踩踏条13可有效起到增强摩擦力的作用,避免在上下车的过程中打滑摔倒;在后门板1关闭时,可通过观察窗6对外部进行观测,多块防弹玻璃61可有效起到防护效果,防护钢网63可进一步起到防护作用,移动防护板64则在不需要的使用时通过第二合页65进行翻转之后通过锁扣66进行锁定,通过门锁开关8对内门板4进行锁定或打开,从而在不便开启后门板1时进行使用。
[0032]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
[003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甲车后门机构,包括后门板(1),所述后门板(1)的底端与装甲车的后车厢开口底部相铰接,并通过液压杆驱动实现翻转,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门板(1)的顶端设置有着地支座(2),所述着地支座(2)的内部两侧均设置有滚轮(3),所述后门板(1)的内部设置有内门板(4),所述内门板(4)与后门板(1)之间通过第一合页(5)相连接,所述内门板(4)的外表面顶部设置有观察窗(6),所述内门板(4)的外表面远离第一合页(5)的一侧设置有门把手(7),所述内门板(4)的内表面远离第一合页(5)的一侧设置有门锁开关(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甲车后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窗(6)包括防弹玻璃(61)、钢结构外框(62)、防护钢网(63)和移动防护板(64),所述钢结构外框(62)卡嵌于内门板(4)的表面,所述钢结构外框(62)的内部卡嵌有多层防弹玻璃(61),所述防弹玻璃(61)的内侧设置有防护钢网(63),所述防护钢网(63)的内侧设置有移动防护板(6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悦权冯靖阳秦政广
申请(专利权)人:王悦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