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废液处理的湿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1989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于废液处理的湿盒,包括载玻片放置腔、液体导流漏斗;所述载玻片放置腔其开口端配有相适配的保护盖,其腔内设有若干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其底部一角还可设置斜切口,使各隔离板中的液体可以互相流动;所述液体导流漏斗与所述载玻片放置腔底部连接,所述液体导流漏斗为梯形腔体结构,其一端与所述载玻片放置腔底部一侧的整个侧面相连相通,可以增加导流排液效率;所述液体导流漏斗其一端设有出液口,可以连接排液导管,通过排液导管导入废液收集桶;所述出液口其上设有控制阀门,用于控制阀门的开闭;其优点表现在:结构简单,符合工作人员操作习惯,无需额外适应学习如何使用,能够方便快捷的将湿盒内的液体导入废液收集桶。废液收集桶。废液收集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废液处理的湿盒


[0001]本技术涉及
,具体地说,是一种便于废液处理的湿盒。

技术介绍

[0002]湿盒,一般用于染色时保持片子一定湿度。湿盒内还可装染液,染完之后染液需要倒出,现有的湿盒为长方体腔体结构,其腔体内设有若干隔离板,每当更换染液或倾倒染液时,需要将整个装置拿起,反转倾倒,操作极其不方便。
[0003]中国专利申请:CN207366566U公开了一种免疫组化湿盒,所述免疫组化湿盒在其中的载玻片放置板开设用于放置载玻片的载玻片安置槽,同时在所述载玻片安置槽内设置载玻片固定装置,从而保证载玻片的稳定性,不会轻易发生位移;同时,在所述免疫组化湿盒的底板上设置有定位区,使用者可根据定位区的区域划分和/或坐标对载玻片的靶区域进行定位,方便使用者之间的交流和对实验进行记录,从而保证了实验的迅速顺利进行。该申请还设有废液导板,其为三层结构,最上层是载玻片放置板,中层是倾斜的废液导板,最下层是定位板,该专利通过倾斜的废液导板,将从载玻片放置板上渗下的冲洗液直接导入底部一侧的集水箱,显而易见的是其解决的是对冲洗液的处理问题,且整个装置相对复杂,空间占用相对较大,与实验室常见湿盒区别较大,不利于上手,且其无法处理染液的应用、倾倒等问题。
[0004]综上所述,亟需一种结构简单,符合工作人员操作习惯,无需额外适应学习如何使用,能够方便快捷的将湿盒内的液体导入废液收集桶的便于废液处理的湿盒。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符合工作人员操作习惯,无需额外适应学习如何使用,能够方便快捷的将湿盒内的液体导入废液收集桶的便于废液处理的湿盒。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便于废液处理的湿盒,包括载玻片放置腔、液体导流漏斗;所述载玻片放置腔为腔体结构,所述液体导流漏斗与所述载玻片放置腔底部连接,所述液体导流漏斗与所述载玻片放置腔其腔体贯通;所述液体导流漏斗其另一端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其上设有控制阀门。
[0008]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载玻片放置腔其内设有若干隔离板,其上还设有与其可拆卸连接的保护盖。
[0009]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隔离板其底部一角设有斜切口,其中,所述斜切口设于与所述液体导流漏斗相通的一侧。
[0010]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排液导管,所述排液导管与所述出液口相连。
[001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出液口设有多个。
[0012]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载玻片放置腔其腔体底部为斜面,其中,所述液体导流漏斗处于斜面的下斜坡端。
[0013]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载玻片放置腔其另一端设有倾斜操作握把。
[0014]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倾斜操作握把其一端与所述载玻片放置腔活动相连。
[0015]本技术优点在于:
[0016]1、本技术所述便于废液处理的湿盒其载玻片放置腔内设有隔离板、还包括保护盖,其与现有常用的湿盒基本保持一致,其使用手段可直接过渡,无需额外的学习适应。
[0017]2、所述液体导流漏斗与所述载玻片放置腔底部连接,所述液体导流漏斗与所述载玻片放置腔其腔体贯通,提供废液导流通道,无需大动所述载玻片放置腔,即可实现废液的排放与更换。
[0018]3、所述载玻片放置腔一端设有倾斜操作握把,倾倒液体时,直接通过倾斜操作握把操作载玻片放置腔一端,即可将液体导入液体导流漏斗内,还可通过倾斜操作握把持续维持所述载玻片放置腔的倾斜角度,在使用流体进行持续冲洗时,配合控制阀门,可以维持腔内液体的流动性。
附图说明
[0019]附图1是本技术一种便于废液处理的湿盒示意图。
[0020]附图2是本技术一种便于废液处理的湿盒与保护盖配合示意图。
[0021]附图3是本技术一种便于废液处理的湿盒局部剖切示意图。
[0022]附图4是本技术一种便于废液处理的湿盒与排液导管配合示意图。
[0023]附图5是本技术另一种便于废液处理的湿盒示意图。
[0024]附图6是本技术又一种便于废液处理的湿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0026]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0027]1.载玻片放置腔
ꢀꢀꢀꢀꢀꢀꢀꢀ
2.液体导流漏斗
ꢀꢀꢀꢀꢀꢀꢀꢀ
3.排液导管
[0028]11.保护盖
ꢀꢀꢀꢀꢀꢀꢀꢀꢀꢀꢀꢀꢀ
12.隔离板
ꢀꢀꢀꢀꢀꢀꢀꢀꢀꢀꢀꢀꢀ
13.倾斜操作握把
[0029]21.出液口
ꢀꢀꢀꢀꢀꢀꢀꢀꢀꢀꢀꢀꢀ
121.斜切口
ꢀꢀꢀꢀꢀꢀꢀꢀꢀꢀꢀꢀ
211.控制阀门
[0030]实施例1
[0031]请参见附图1、附图2;附图1是本技术一种便于废液处理的湿盒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一种便于废液处理的湿盒与保护盖配合示意图。一种便于废液处理的湿盒,包括载玻片放置腔1、液体导流漏斗2;所述载玻片放置腔1为一端面开口的长方体腔体结构,其开口端还配有相适配的保护盖11;;所述载玻片放置腔1其腔内设有若干隔离板12,本实施例中设有四组,应理解的是,其数量的设置可以为0、2、5、6组等等。请参见附图3,附图3是本技术一种便于废液处理的湿盒局部剖切示意图;所述隔离板12其底部一角还可设置斜切口121,使各隔离板12中的液体可以互相流动;所述液体导流漏斗2与所述载玻片放
置腔1底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液体导流漏斗2为梯形腔体结构,其一端与所述载玻片放置腔1底部一侧的整个侧面相连相通,其优点在于增加导流排液效率,应理解的是,所述液体导流漏斗2还可以为圆柱腔体,且可仅连于所述载玻片放置腔1其一角,同样能实现导流排液的作用;所述液体导流漏斗2其一端设有出液口21,用于将液体排入废液收集桶,或连接排液导管3,如附图4所示,附图4是本技术一种便于废液处理的湿盒与排液导管配合示意图,通过排液导管3导入废液收集桶;所述出液口21其上设有控制阀门211,用于控制阀门211的开闭;
[0032]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液口21设有一组,优选的,所述出液口21还可设置为两组、三组等,进一步增大了排液效率。
[0033]本技术的使用方式:利用所述载玻片放置腔1按常规处理对载玻片进行操作,当需要更换或放空其内的液体,打开所述控制阀门211,抬高所述载玻片放置腔1其另一端,其内的液体即沿液体导流漏斗2、出液口21、排液导管3直接流入废液收集桶,无需翻转、转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废液处理的湿盒,其特征在于,包括载玻片放置腔、液体导流漏斗;所述载玻片放置腔为腔体结构,所述液体导流漏斗与所述载玻片放置腔底部连接,所述液体导流漏斗与所述载玻片放置腔其腔体贯通;所述液体导流漏斗其另一端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其上设有控制阀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废液处理的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玻片放置腔其内设有若干隔离板,其上还设有与其可拆卸连接的保护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废液处理的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板其底部一角设有斜切口,其中,所述斜切口设于与所述液体导流漏斗相通的一侧。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婷玉王子元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