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周血染色体加液混匀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0254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周血染色体加液混匀仪,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内腔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箱,所述工作台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转动轴远离电机的一端延伸至工作台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远离转动轴的一端贯穿第一个固定箱并延伸至第二个固定箱的内部,所述转杆位于两个固定箱内部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本装置通过各锥形齿轮和各皮带轮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本装置可以通过一个电机带动试管进行升降和混匀,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电能的利用率,大大降低了能源的损耗,值得大力推广。值得大力推广。值得大力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周血染色体加液混匀仪


[0001]本技术涉及细胞培养
,具体为一种外周血染色体加液混匀仪。

技术介绍

[0002]细胞遗传实验室染色体制片的过程包括接种培养、细胞收获、滴片及显带。而在细胞收获的过程中,会按步骤加入低渗液及卡诺固定液(由1体积冰醋酸和3体积甲醇混合而成)。其中,给标本中加入低渗液及固定液后,都需要将标本充分吹打混匀,以便后期制作。现有的加液混匀方式,通常都是用手工法,即每管标本手动加入试剂并用吸管充分吹打混匀,但是这种人工手打的方式效率十分低下,严重耽误了染色体制片的生产效率,而有些利用机械设备进行混均的设备在进行混均工作时往往在对试管标本升降时需要用到一台电器设备,而在混均过程中又需要另一台电器设备,从而产生了大量的能源损耗,不利于节能环保,并且机械混均过程中试管往往只是简单固定,从而极易发生试管在混均过程中被打翻的现象,从而严重影响了加工效率,并大大增加了成本损耗,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外周血染色体加液混匀仪。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周血染色体加液混匀仪,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外周血染色体加液混匀仪,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内腔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箱,所述工作台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转动轴远离电机的一端延伸至工作台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远离转动轴的一端贯穿第一个固定箱并延伸至第二个固定箱的内部,所述转杆位于两个固定箱内部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两个第一锥形齿轮的顶部均啮合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两个第二锥形齿轮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内螺纹杆,两个内螺纹杆的内部均活动连接有外螺纹杆,两个外螺纹杆的顶端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固定连接有放置架,所述放置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试管,所述工作台的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远离第二皮带轮的一端贯穿右侧支撑板并规定连接有第三锥形齿轮,所述第三锥形齿轮的底部啮合连接有第四锥形齿轮,所述第四锥形齿轮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延伸至固定板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混匀装置。
[0005]优选的,所述混匀装置包括有齿轮,所述齿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混匀杆,所述混匀杆的底部通过圆孔延伸至固定板的下方,利用连接杆带动齿轮转动,并使得齿轮带动转盘转动,从而使得混匀杆可以对试管内部的混液进行均匀搅拌,进而大大提高了混匀效率。
[0006]优选的,所述放置架的顶部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弹簧,所述固定弹簧远离固定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夹持板,通过用试管挤压夹持板,使其压缩固定弹簧,然后当试管放入到合适位置后,将推动试管的手放开,此时夹持板在固定弹簧的回弹作用力下就可以将试管紧固的固定在固定槽内部了,利用这种紧固方式,使得试管可以稳定的放置在固定槽内部,从而避免了试管在升降和混匀时被混匀杆打翻的现象发生,进而大大提高了本装置的安全性,极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
[0007]优选的,所述工作台的前端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旋转开关,便于操作人员通过旋转开关控制电机的功率大小,从而便于调节混匀力度。
[0008]优选的,所述混匀装置和固定槽均设置有八组,且均沿水平方向等间隔一一对应分布,八个所述混匀装置之间通过齿轮相互啮合连接,使得本装置可以一次性进行多个试管混匀操作,从而大大提高了混匀效率。
[0009]优选的,所述固定槽内部的固定弹簧和夹持板均设置有六组,且均相对固定槽的圆心呈环形阵列分布,通过多组固定弹簧和夹持板的协同作用,使得夹持板可以对试管进行更稳固的夹持,从而大大提高了本装置的稳定性。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1]1、本技术通过设置电机、转动轴、转杆、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第三锥形齿轮、第四锥形齿轮、外螺纹杆、内螺纹杆、安装板、放置架、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活动杆、连接杆和混匀装置,使得实验人员在对混液进行混匀时,可以通过控制器启动电机,使得电机带动转动轴转动,并使其带动转杆和第一皮带轮转动,转杆转动的同时会带动第一锥形齿轮转动,利用第一锥形齿轮和第二锥形齿轮之间啮合连接的方式,使得第一锥形齿轮带动第二锥形齿轮转动,从而使得外螺纹杆转动,进而使得内螺纹杆带动安装板和放置架上下移动,而第一皮带轮转动会通过皮带带动第二皮带轮转动,当第二皮带轮转动时会带动活动杆转动,从而使得活动杆带动第三锥形齿轮转动,再利用第三锥形齿轮和第四锥形齿轮之间的啮合连接方式,使得第三锥形齿轮带动第四锥形齿轮转动,进而使得第四锥形齿轮带动连接杆转动,连接杆转动的同时会带动混匀装置转动,从而使得混匀杆对试管内部的混液进行均匀搅拌,本装置通过各锥形齿轮和各皮带轮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本装置可以通过一个电机带动试管进行升降和混匀,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电能的利用率,大大降低了能源的损耗,值得大力推广;
[0012]2、本技术还通过设置固定槽、固定弹簧和夹持板,使得试管在放入固定槽时,操作人员可以先用试管挤压夹持板,使其压缩固定弹簧,然后当试管放入到合适位置后,将推动试管的手放开,此时夹持板在固定弹簧的回弹作用力下就可以将试管紧固的固定在固定槽内部了,利用这种紧固方式,使得试管可以稳定的放置在固定槽内部,从而避免了试管在升降和混匀时被混匀杆打翻的现象发生,进而大大提高了本装置的安全性,极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4]图1是本技术整体的正视图;
[0015]图2是本技术整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实用固定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技术混匀装置的仰视图;
[0018]图5是本技术放置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技术固定槽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工作台;2、固定箱;3、电机;4、转动轴;5、转杆;6、第一锥形齿轮;7、第二锥形齿轮;8、内螺纹杆;9、外螺纹杆;10、安装板;11、放置架;12、固定槽;13、固定弹簧;14、夹持板;15、试管;16、支撑板;17、固定板;18、第一皮带轮;19、第二皮带轮;20、活动杆;21、第三锥形齿轮;22、第四锥形齿轮;23、连接杆;24、混匀装置;241、齿轮;242、转盘;243、混匀杆;25、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周血染色体加液混匀仪,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内腔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箱(2),所述工作台(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轴(4),所述转动轴(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18),所述转动轴(4)远离电机(3)的一端延伸至工作台(1)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转杆(5),所述转杆(5)远离转动轴(4)的一端贯穿第一个固定箱(2)并延伸至第二个固定箱(2)的内部,所述转杆(5)位于两个固定箱(2)内部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6),两个第一锥形齿轮(6)的顶部均啮合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7),两个第二锥形齿轮(7)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内螺纹杆(8),两个内螺纹杆(8)的内部均活动连接有外螺纹杆(9),两个外螺纹杆(9)的顶端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0),两个所述安装板(10)之间固定连接有放置架(11),所述放置架(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试管(15),所述工作台(1)的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6),两个所述支撑板(16)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7),所述第一皮带轮(18)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有第二皮带轮(19),所述第二皮带轮(1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杆(20),所述活动杆(20)远离第二皮带轮(19)的一端贯穿右侧支撑板(16)并规定连接有第三锥形齿轮(21),所述第三锥形齿轮(21)的底部啮合连接有第四锥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显斐蒋亚楠田梦庄佳雪杨云鹏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迪安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