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用作讯号导通或输出讯号的改良构造的按压开关,其包括有一本体、一配置于本体上的两端子、一配置于本体内部动作的第一弹性元件、一配置于本体内部并位于第一弹性元件上方的按压元件,及一封闭于本体上的封闭元件所构成。在按压元件受到外力压掣时,带动第二弹性元件动作压掣于第一弹性元件上,此时第一弹性元件在被下压后即与两端子相接触导通,而形成一电气特性输出,当按压元件未受到外力压迫时,该第一、第二弹性元件借由本身的弹力可让按压元件回复至原位。(*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基本电气元件领域电开关中的按压开关,特别是涉及一种结构简单、可降低阻抗的改良构造的按压开关。现有的可供讯号导通或输出讯号的按压开关构造,常被运用在各种电器用品(如手机)或电脑,或者电脑相关的附属品上,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所示,该现有的按压开关构造,其包括有一本体6,一配置于本体6内部的第一弹性元件7及第二弹性元件8,一配置于本体6内部并位于第一、二弹性元件7、8上方的端子片9,及一配置于本体6内部并位于端子片9上方的按压元件10所构成,在该按压元件10受外力压迫动作时,该按压元件10上的缺口101会顶压端子片9上的弹片91,该弹片91再压掣于第一、二弹性元件7、8上,致使第一弹性元件7接触到与本体6一体成型的两导电片61、62时,即可将讯号送出。再者,本申请人曾提出的新型专利公告号第367086号的一种触摸开关构造改良,其包含有一座体、一第一弹性元件、一按压组及一盖体所构成,且将第一弹性元件、一按压组组接于座体内部后,再将盖体接合于座体上,在按压组受到外力施压后,该按压组压掣于第一弹性元件上,致使第一弹性元件的内部与第一、二导电极接触导通。虽然,上述的前者与后者在使用时,可将电气讯号输出或导通,但是前者的第一、二弹性元件7、8配置在本体6内部时,无任何固定之处,因此在弹片91下压至第一、二弹性元件7、8时,亦造成第一、二弹性元件7、8产生位移,无法与两导电片61、62接触,而造成有接触不良的现象,所以业者为了解决此问题,特将其一导电片61与本体6固接在一起,并与第一弹性元件7呈先导通状态,当第一、二弹性元件7、8被下压时,该第一弹性元件7只要与导电片62接触,即可导通将讯号送出,相对的后者也存在与前者相同的问题,所以上述前、后者利用此种结构方式也会造成制造上的困难及麻烦,且相对的制造成本也增加。另外,由于前者结构复杂,组装时也较费时、费工序,大幅提高了制造成本,且前者的两导电片61、62及第一、二弹性元件7、8,与端子片9皆为金属材质所制成,彼此在接触时,形成较多的接触点,该接触点容易让按压开关的阻抗提高,在阻抗提高下,通过按压开关的讯号必然会被衰减。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按压开关仍存在有诸多的缺陷,而丞待加以改进。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按压开关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本技术。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按压开关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改良构造的按压开关,使其结构简单,在组装时更可降低工时及工序,大幅度降低制造成本。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构造的按压开关,使其接触点较少,进而可大幅度降低阻抗,致使通过按压开关的讯号不会被衰减。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用作讯号导通或输出讯号的改良构造的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其构造包括有一本体(1)、两端子(2、2′)、一第一弹性元件(3)及一按压元件(4),其中该本体(1),其上设有一动作空间(11),该空间(11)两侧设有一厚实部(12、12′),该厚实部(12、12′)上设有一相对并与动作空间(11)相通的接合部(13、13′),在厚实部(12、12′)的一端形成设有一与动作空间(11)相通的开口(15),且在动作空间(11)另一侧面上设有两相对称并与动作空间(11)相通的孔(16);该两端子(2、2′),其上各设有片状部(21、21′),该片状部(21、21′)的一侧各延伸设有一相对称并由上述孔(16)进入动作空间(11)里的接触部(23、23′);该第一弹性元件(3),是配置于上述的两接合部(13,13′)里;该按压元件(4),其上设有一按压部(41),该按压部(41)承接设有一颈部(42),该颈部(42)上承接设有一凸块(43),该凸块(43)设有一凹陷部(44),该凹陷部(44)组接设有一第二弹性元件(45);上述结构相组合构成改良构造的按压开关,按压部(41)受外力压掣时颈部(42)在开口(15)上动作,带动第二弹性元件(45)动作压掣于第一弹性元件(3)上,第一弹性元件(3)被下压后即与接触部(23、23′)相接触导通,形成一电气特性输出,按压部(41)未受外力压迫时,该第一、第二弹性元件(3、45)借由本身弹力让按压元件(4)回复至原位。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改良构造的按压开关,其中所述的厚实部(12、12′)的一端延伸设有一挡缘(14、14′)。前述的改良构造的按压开关,其中所述的厚实部(12、12′)两侧设有复数的凹部(17),在每一凹部(17)里延伸设有一凸部(18)。前述的改良构造的按压开关,其中所述的片状部(21、21′)上各设有一组接部(22、22′)。前述的改良构造的按压开关,其中所述的颈部(42)上设有一在按压后产生感觉按压元件(4)有被下压的孔(46)。前述的改良构造的按压开关,其更设有一封闭元件(5)。前述的改良构造的按压开关,其中所述的封闭元件(5)其上设有一弹片(51),该弹片(51)前端设有一在颈部(42)的孔(46)上滑动产生有下压感觉的凸点(52),另在弹片(51)的周缘设有一组接部(53),该组接部(53)内部设有一延伸部(54)及孔(5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是一种是可用作讯号导通或输出讯号的按压开关,其构造包括有一本体,一配置于本体上的两端子,一配置于本体内部动作的第一弹性元件,一配置于本体内部并位于第一弹性元件上方的按压元件,及一封闭于本体上的封闭元件所构成,在按压元件受到外力压掣时,而带动第二弹性元件动作压掣于第一弹性元件上,此时第一弹性元件在被下压后即与两端子相接触导通,而形成一电气特性输出,当按压元件未受到外力压迫时,该第一、第二弹性元件借由本身的弹力可让按压元件回复至原位。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在组装时可降低工时及工序,而可大幅度降低制造成本,且其接触点较少,可大幅度降低阻抗,而致使通过按压开关的讯号不会被衰减。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且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而确实具有增进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图1是显要习知按压开关的构造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按压开关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按压开关的构造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无封闭元件的正视示意图。图5是图4的动作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有封闭元件的正视示意图。图7是图6中A-A剖面的剖视示意图。图8是图6中B-B剖面的剖视示意图。图9是图8的动作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改良构造的按压开关其具体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2、图3所示,本技术改良构造的按压开关,包括有一本体1,一配置于前述本体1上的两端子2、2′,一配置于本体1内部动作的第一弹性元件3,一配置于本体1内部并位于第一弹性元件3上方的按压元件4,及一封闭于本体1上的封闭元件5所构成,前述构件相组合,构成一可供讯号导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用作讯号导通或输出讯号的改良构造的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其构造包括有一本体(1)、两端子(2、2′)、一第一弹性元件(3)及一按压元件(4),其中:该本体(1),其上设有一动作空间(11),该空间(11)两侧设有一厚实部(12、12 ′),该厚实部(12、12′)上设有一相对并与动作空间(11)相通的接合部(13、13′),在厚实部(12、12′)的一端形成设有一与动作空间(11)相通的开口(15),且在动作空间(11)另一侧面上设有两相对称并与动作空间(11)相通的孔(16);该两端子(2、2′),其上各设有片状部(21、21′),该片状部(21、21′)的一侧各延伸设有一相对称并由上述孔(16)进入动作空间(11)里的接触部(23、23′);该第一弹性元件(3),是配置于上述的两接合部(13, 13′)里;该按压元件(4),其上设有一按压部(41),该按压部(41)承接设有一颈部(42),该颈部(42)上承接设有一凸块(43),该凸块(43)设有一凹陷部(44),该凹陷部(44)组接设有一第二弹性元件(45);上述结构相组 合构成改良构造的按压开关,按压部(41)受外力压掣时颈部(42)在开口(15)上动作,带动第二弹性元件(45)动作压掣于第一弹性元件(3)上,第一弹性元件(3)被下压后即与接触部(23、23′)相接触导通,形成一电气特性输出,按压部(41)未受外力压迫时,该第一、第二弹性元件(3、45)借由本身弹力让按压元件(4)回复至原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用作讯号导通或输出讯号的改良构造的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其构造包括有一本体(1)、两端子(2、2′)、一第一弹性元件(3)及一按压元件(4),其中该本体(1),其上设有一动作空间(11),该空间(11)两侧设有一厚实部(12、12′),该厚实部(12、12′)上设有一相对并与动作空间(11)相通的接合部(13、13′),在厚实部(12、12′)的一端形成设有一与动作空间(11)相通的开11(15),且在动作空间(11)另一侧面上设有两相对称并与动作空间(11)相通的孔(16);该两端子(2、2′),其上各设有片状部(21、21′),该片状部(21、21′)的一侧各延伸设有一相对称并由上述孔(16)进入动作空间(11)里的接触部(23、23′);该第一弹性元件(3),是配置于上述的两接合部(13,13′)里;该按压元件(4),其上设有一按压部(41),该按压部(41)承接设有一颈部(42),该颈部(42)上承接设有一凸块(43),该凸块(43)设有一凹陷部(44),该凹陷部(44)组接设有一第二弹性元件(45);上述结构相组合构成改良构造的按压开关,按压部(41)受外力压掣时颈部(42)在开口(15)上动作,带动第二弹性元件(45)动作压掣于第一弹性元件(3)上,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有庭,吕文祥,程信勋,
申请(专利权)人:新巨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