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淤泥固化处理搅拌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1194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淤泥固化处理搅拌机,包括仓体、支撑腿、混合搅拌装置、抽泥泵、抽泥管和输泥管,所述支撑腿均匀设于仓体底壁下,所述混合搅拌装置设于仓体内,所述抽泥泵设于仓体顶壁上,所述抽泥管设于抽泥泵上,所述输泥管一端设于抽泥泵上,所述输泥管另一端贯穿仓体顶壁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淤泥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提高淤泥和药剂的混合效率和混合效果,从而保证后续对淤泥调节的效果和淤泥后续固化处理的效果,提高实用性的河道淤泥固化处理搅拌机。的河道淤泥固化处理搅拌机。的河道淤泥固化处理搅拌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淤泥固化处理搅拌机


[0001]本技术属于淤泥处理
,具体是指一种河道淤泥固化处理搅拌机。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河道淤泥固化处理搅拌机是一种用于河道淤泥处理过程中,对淤泥和药剂进行混合搅拌,可以对淤泥的酸碱性进行中和或者对有机物进行分解,从而方便后续对淤泥进行固化处理的辅助装置,其在环境保护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河道淤泥固化处理搅拌机包括搅拌罐和搅拌电机,搅拌罐的内部设置有放置腔,搅拌罐的顶端设置有加料口和投料口,搅拌罐的右端底部设置有排料管,搅拌电机安装于搅拌罐的底端,并在搅拌电机的顶部输出端设置有转轴,转轴的顶端自搅拌罐的底端伸入至放置腔内,并在转轴上设置有多组搅拌杆,多组搅拌杆均位于放置腔内;现有的河道淤泥固化处理搅拌机使用时,将需要处理的淤泥抽送至放置腔内,然后将药剂自投料口导入至放置腔内,通过搅拌电机带动转轴和多组搅拌杆进行转动,从而对淤泥和药剂进行混合搅拌,搅拌结束后将淤泥自排料管导出;现有的河道淤泥固化处理搅拌机使用中发现,其对淤泥和药剂的混合效率较低,混合效果较差,从而影响对淤泥调节的效果和淤泥后续固化处理的效果,导致实用性较低。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提高淤泥和药剂的混合效率和混合效果,从而保证后续对淤泥调节的效果和淤泥后续固化处理的效果,提高实用性的河道淤泥固化处理搅拌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难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淤泥和药剂的混合效率和混合效果,从而保证后续对淤泥调节的效果和淤泥后续固化处理的效果,提高实用性的河道淤泥固化处理搅拌机
[0004]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河道淤泥固化处理搅拌机,包括仓体、支撑腿、混合搅拌装置、抽泥泵、抽泥管和输泥管,所述支撑腿均匀设于仓体底壁下,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所述混合搅拌装置设于仓体内,可以对仓体内的淤泥和药剂进行高效的搅拌混合,所述抽泥泵设于仓体顶壁上,所述抽泥管设于抽泥泵上,所述输泥管一端设于抽泥泵上,所述输泥管另一端贯穿仓体顶壁设置,抽泥泵通过抽泥管将淤泥抽出在通过输泥管将淤泥送入仓体内;所述混合搅拌装置包括支撑柱、支撑板、蜗杆、圆柱凸轮、滑槽、支杆、滑块、转轴、搅拌叶、支柱、电机和蜗轮,所述支撑柱设于仓体顶壁上,所述支撑板设于支撑柱侧壁顶端,所述蜗杆转动贯穿设于支撑板设置,所述圆柱凸轮设于蜗杆下,所述滑槽嵌设于圆柱凸轮侧壁上,所述支杆设于仓体顶壁上,所述支杆为L型结构设置,所述滑块滑动卡接于滑槽内,所述转轴一端设于圆柱凸轮下,所述转轴另一端移动贯穿仓体顶壁设置,所述搅拌叶均匀设于转轴远离圆柱凸轮一端的外侧壁上,所述支柱设于仓体顶壁上,所述电机设于支柱顶端侧壁上,所述蜗轮设于电机输出端,所述蜗轮啮合于蜗杆,电机驱动蜗轮转动,蜗轮转动带动蜗杆转动并且在竖直的方向上移动,蜗杆带动圆柱凸轮转
动以及上下移动,同时滑块在圆柱凸轮的滑槽内滑动,圆柱凸轮带动转轴转动以及上下移动,从而转轴带动搅拌叶在仓体内转动搅拌同时上下反复移动,使搅拌更加充分,药剂与淤泥更高效的混合。
[0005]进一步地,所述仓体底壁下设有出料管,便于将仓体内混合好药剂的淤泥输送出仓体。
[0006]进一步地,所述仓体顶壁上设有输药口,便于将药剂输送到仓体内。
[0007]进一步地,所述出料管和输药口上均设有控制阀,便于控制出料管和输药口的开关。
[0008]进一步地,所述电机为伺服电机,便于控制转动方向,从而控制转轴带动搅拌叶在仓体内往复上下移动搅拌。
[0009]本技术采取上述结构取得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河道淤泥固化处理搅拌机通过抽泥泵、抽泥管和输泥管的设置,抽泥泵通过抽泥管将淤泥抽出在通过输泥管将淤泥送入仓体内,通过混合搅拌装置的设置,电机驱动蜗轮转动,蜗轮转动带动蜗杆转动并且在竖直的方向上移动,蜗杆带动圆柱凸轮转动以及上下移动,同时滑块在圆柱凸轮的滑槽内滑动,圆柱凸轮带动转轴转动以及上下移动,从而转轴带动搅拌叶在仓体内转动搅拌同时上下反复移动,使搅拌更加充分,药剂与淤泥更高效的混合,通过控制阀的设置,便于控制出料管和输药口的开关。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一种河道淤泥固化处理搅拌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12]其中,1、仓体,2、支撑腿,3、混合搅拌装置,4、抽泥泵,5、抽泥管,6、输泥管,7、支撑柱,8、支撑板,9、蜗杆,10、圆柱凸轮,11、滑槽,12、支杆,13、滑块,14、转轴,15、搅拌叶,16、支柱,17、电机,18、蜗轮,19、出料管,20、输药口,21、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5]如图1

2所述,本技术一种河道淤泥固化处理搅拌机,包括仓体1、支撑腿2、混合搅拌装置3、抽泥泵4、抽泥管5和输泥管6,所述支撑腿2均匀设于仓体1底壁下,所述混合搅拌装置3设于仓体1内,所述抽泥泵4设于仓体1顶壁上,所述抽泥管5设于抽泥泵4上,所述
输泥管6一端设于抽泥泵4上,所述输泥管6另一端贯穿仓体1顶壁设置;所述混合搅拌装置3包括支撑柱7、支撑板8、蜗杆9、圆柱凸轮10、滑槽11、支杆12、滑块13、转轴14、搅拌叶15、支柱16、电机17和蜗轮18,所述支撑柱7设于仓体1顶壁上,所述支撑板8设于支撑柱7侧壁顶端,所述蜗杆9转动贯穿设于支撑板8设置,所述圆柱凸轮10设于蜗杆9下,所述滑槽11嵌设于圆柱凸轮10侧壁上,所述支杆12设于仓体1顶壁上,所述支杆12为L型结构设置,所述滑块13滑动卡接于滑槽11内,所述转轴14一端设于圆柱凸轮10下,所述转轴14另一端移动贯穿仓体1顶壁设置,所述搅拌叶15均匀设于转轴14远离圆柱凸轮10一端的外侧壁上,所述支柱16设于仓体1顶壁上,所述电机17设于支柱16顶端侧壁上,所述蜗轮18设于电机17输出端,所述蜗轮18啮合于蜗杆9。
[0016]所述仓体1底壁下设有出料管19。
[0017]所述仓体1顶壁上设有输药口20。
[0018]所述出料管19和输药口20上均设有控制阀21。
[0019]所述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淤泥固化处理搅拌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仓体、支撑腿、混合搅拌装置、抽泥泵、抽泥管和输泥管,所述支撑腿均匀设于仓体底壁下,所述混合搅拌装置设于仓体内,所述抽泥泵设于仓体顶壁上,所述抽泥管设于抽泥泵上,所述输泥管一端设于抽泥泵上,所述输泥管另一端贯穿仓体顶壁设置;所述混合搅拌装置包括支撑柱、支撑板、蜗杆、圆柱凸轮、滑槽、支杆、滑块、转轴、搅拌叶、支柱、电机和蜗轮,所述支撑柱设于仓体顶壁上,所述支撑板设于支撑柱侧壁顶端,所述蜗杆转动贯穿设于支撑板设置,所述圆柱凸轮设于蜗杆下,所述滑槽嵌设于圆柱凸轮侧壁上,所述支杆设于仓体顶壁上,所述支杆为L型结构设置,所述滑块滑动卡接于滑槽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元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