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式吸盘状的织物抓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0913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织物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针式吸盘状的织物抓取结构,包括,连接部以及连接壳,连接壳呈空心状,且连接壳的一端开设有若干个第一放取孔和第二放取孔;第一抓取板和第二抓取板,第一抓取板的一侧倾斜设置有第一穿刺部,第二抓取板一侧倾斜设置有第二穿刺部,连接壳的内部设置有分别用于驱动第一抓取板和第二抓取板倾斜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第一穿刺部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抓取板的运动方向一致,第二穿刺部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抓取板的运动方向一致,第一穿刺部的端部可穿过第一放取孔,第二穿刺部的端部可穿过第二放取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降低人工成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降低人工成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降低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式吸盘状的织物抓取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织物生产
,特别涉及一种针式吸盘状的织物抓取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织物主要包括有由细小柔长物通过交叉,连接构成的平软片块物,比如衣服、窗帘等的原材,以及通过针刺机等生产出来的无纺布,比如口罩等的原材料。
[0003]织物在实际生产中,通常会需要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比如在一个传送带上具有均匀摆放的衣服本体,然后在传送带侧部具有一摞(很多个)形成口袋的结构,然后当衣服运动到口袋处后,通过人工将一片口袋的结构放到衣服上合适的位置处;或布鞋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人工向传送带上均匀的放上若干个已经成型了的鞋身,然后各个鞋身被传送带传送到后方后,与鞋底之间实现缝接等。在实际与织物相关的生产中,需要转移织物的操作数不胜数,在此不做过多的介绍;其中目前转移织物的大多采用人工手动进行转移,导致了人工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式吸盘状的织物抓取结构,旨在解决人工成本高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式吸盘状的织物抓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部(1)以及与所述连接部(1)固定连接的连接壳(2),所述连接壳(2)呈空心状,且所述连接壳(2)远离所述连接部(1)的一端开设有若干个长条形的第一放取孔(3)和第二放取孔(4);第一抓取板(5)和第二抓取板(6),所述第一抓取板(5)远离所述连接部(1)的一侧倾斜设置有第一穿刺部(7),所述第二抓取板(6)远离所述连接部(1)的一侧倾斜设置有第二穿刺部(8),所述连接壳(2)的内部设置有分别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抓取板(5)和所述第二抓取板(6)倾斜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抓取板(5)的方向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二抓取板(6)的方向呈X形,所述第一穿刺部(7)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抓取板(5)的运动方向一致,所述第二穿刺部(8)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抓取板(6)的运动方向一致,所述第一穿刺部(7)的端部可穿过所述第一放取孔(3),所述第二穿刺部(8)的端部可穿过所述第二放取孔(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式吸盘状的织物抓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穿刺部(7)远离所述第一抓取板(5)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穿刺部(8)远离所述第二抓取板(6)的一端均呈尖状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针式吸盘状的织物抓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抓取板(5)和所述第二抓取板(6)均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抓取板(5)和两个所述第二抓取板(6)均位于所述连接壳(2)内腔中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针式吸盘状的织物抓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部(1)中的驱动缸(9),所述驱动缸(9)包括有一端活动位于所述连接壳(2)中的伸缩杆(10),所述伸缩杆(10)位于所述连接壳(2)中的端部设置有驱动体(11),所述驱动体(11)的两侧均设置有两条平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凡林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明羽顺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