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饮片智能煎药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0705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中药饮片智能煎药机,包括外罐体、设置在所述外罐体内部的内罐体、设置在所述外罐体与内罐体之间的蒸汽控制系统、减速电机、设置在所述内罐体内部底部的转盘、设置在所述转盘上的温度传感器、端盖、控制面板;所述蒸汽控制系统包括对称设置的所述内罐体侧面的通气管、设置在所述通气管上的第一电磁阀、单向阀、出气管、设置在所述出气管上的泄压阀、出液管、球形阀;通过第一电磁阀、单向阀与通气管的配合,实现将内罐体上端的高压蒸汽导流到内罐体底部,从而利用蒸汽搅动中药饮片,避免煎糊煎焦,通过泄压阀与出气管的配合,实现将内罐体中过量的蒸汽排出,避免内罐体压力过大。力过大。力过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药饮片智能煎药机


[0001]本技术涉及中药煎药设备,具体涉及一种中药饮片智能煎药机。

技术介绍

[0002]煎药机是一种煎药设备,能够快速煎药。在中药的自动化生产过程中,会通过煎药锅进行煎中药饮片。现有的煎药锅为电热锅即在锅体的底壁上设置电热器进行加热。现有的煎药锅进行煎药时存在中药饮片粘住锅底被烧焦的现象,从而使得中药浪费、有效成分流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自动煎煮、提高煎煮效率和防糊防焦的中药饮片智能煎药机。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药饮片智能煎药机,包括外罐体,设置在所述外罐体内部的内罐体,设置在所述外罐体与内罐体之间的蒸汽控制系统,设置在所述内罐体下方的减速电机,设置在所述内罐体内部底部的、并且与所述减速电机输出轴连接的转盘,设置在所述转盘上的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外罐体顶部的端盖,以及设置在所述外罐体侧面的控制面板;所述蒸汽控制系统包括对称设置的所述内罐体侧面的、并且连通所述内罐体的顶部与底部的通气管,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所述通气管上的第一电磁阀与单向阀,与所述通气管连接并连通的、并且位于所述第一电磁阀上方的出气管,设置在所述出气管上的泄压阀,与所述通气管连通的出液管,以及设置在所述出液管末端的球形阀。
[0005]作为优选,所述转盘包括盘体,等间隔设置在所述盘体上的若干个通孔,以及设置在所述通孔下方的分气腔。
[0006]作为优选,所述端盖包括盖体,设置在所述盖体中间的进水管,设置在所述进水管上的第二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盖体底部的侧面的测距传感器,以及设置在所述盖体与外罐体之间的铰接座。
[0007]作为优选,所述内罐体的侧面设置有隔热室。
[0008]作为优选,所述隔热室内设置有加热管。
[0009]作为优选,所述外罐体的底部设置有底座。
[0010]本技术技术效果主要体现:通过第一电磁阀、单向阀与通气管的配合,实现将内罐体上端的高压蒸汽导流到内罐体底部,从而利用蒸汽搅动中药饮片,避免煎糊煎焦,通过泄压阀与出气管的配合,实现将内罐体中过量的蒸汽排出,避免内罐体压力过大,还通过温度传感器、测距传感器与控制面板的配合,保证中药饮片准确煎煮,避免有效成分流失,提高煎煮效率。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一种中药饮片智能煎药机的结构图;
[0012]图2为图1的蒸汽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0014]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间”、“上”、“下”、“顶部”、“右侧”、“左端”、“上方”、“背面”、“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5]另,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如未特别说明部件之间的连接或固定方式,其连接或固定方式均可为通过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螺栓固定或钉销固定,或销轴连接等方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在详述。
[0016]一种中药饮片智能煎药机,如图1所示,包括外罐体1,设置在所述外罐体1内部的内罐体2,用于煎煮中药饮片,设置在所述外罐体1与内罐体2之间的蒸汽控制系统3,设置在所述内罐体2下方的减速电机4,设置在所述内罐体2内部底部的、并且与所述减速电机4输出轴连接的转盘5,利于减速电机4带动转盘5转动,实现对中药饮片的搅动,设置在所述转盘5上的温度传感器6,用于检测内罐体2中药汤的温度,设置在所述外罐体1顶部的端盖7,以及设置在所述外罐体1侧面的控制面板8,利用控制面板8设置煎煮时间和加水量;所述端盖7包括盖体71,设置在所述盖体71中间的进水管72,设置在所述进水管72上的第二电磁阀73,用于控制进水管72的通断,设置在所述盖体71底部的侧面的测距传感器74,用于检测液面高度,以及设置在所述盖体71与外罐体1之间的铰接座75,利于盖体71打开与闭合。
[0017]所述内罐体2的侧面设置有隔热室21,所述隔热室21内设置有加热管22,用于对内罐体2进行加热,所述外罐体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11。
[0018]如图2所示,所述蒸汽控制系统3包括对称设置的所述内罐体2侧面的、并且连通所述内罐体2的顶部与底部的通气管31,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所述通气管31上的第一电磁阀32与单向阀33,与所述通气管31连接并连通的、并且位于所述第一电磁阀32上方的出气管34,设置在所述出气管34上的泄压阀35,与所述通气管31连通的出液管36,用于将煎煮好后的药汤排出,以及设置在所述出液管36末端的球形阀37;利用第一电磁阀32与单向阀33配合,在煎药过程中利用水分蒸发形成蒸汽,实现在内罐体2的顶端与低端形成压力差,当打开第一电磁阀32时,压力差将蒸汽挤压到内罐体2的底部,进而对位于内罐体2底部的中药饮片进行搅拌,避免中药饮片煎糊煎焦,还通过泄压阀35将过量的蒸汽排出,避免内罐体2压力过大。
[0019]所述转盘5包括盘体51,等间隔设置在所述盘体51上的若干个通孔52,以及设置在所述通孔52下方的分气腔53,利于提高蒸汽的搅拌效果。
[00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磁阀32和第二电磁阀73的型号为N4V210

08,所述减速电机4的型号为5GU

3KB,所述泄压阀35的型号为Y

1541,所述控制面板8内的控制器型号为STM32,所述温度传感器6的型号为PT100,所述测距传感器74的型号为HC

SR04。
[0021]工作原理:首先,通过控制面板8控制第二电磁阀73和测距传感器74控制进水量,随后利用加热管22对内罐体2进行加热,并在加热过程中,水分形成蒸汽而增大内罐体2上端的压强,此时周期性的打开第一电磁阀32,使得内罐体2上的蒸汽通过通气管31进入到内罐体2底部,经过转盘5的分气腔53后利用通孔52喷出,从而对内罐体2内的中药饮片进行搅拌,进而避免中药饮片煎糊煎焦,并且利用蒸汽的气举作用,还利于对药汤进行搅拌,进而加热均匀,还通过泄压阀35将过量的蒸汽排出,避免内罐体2压力过大;最后,还利用温度传感器6与测距传感器74,保证中药饮片准确煎煮,提高药效。
[0022]本技术技术效果主要体现:通过第一电磁阀、单向阀与通气管的配合,实现将内罐体上端的高压蒸汽导流到内罐体底部,从而利用蒸汽搅动中药饮片,避免煎糊煎焦,通过泄压阀与出气管的配合,实现将内罐体中过量的蒸汽排出,避免内罐体压力过大,还通过温度传感器、测距传感器与控制面板的配合,保证中药饮片准确煎煮,避免有效成分流失,提高煎煮效率。
[0023]当然,以上只是本技术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饮片智能煎药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罐体,设置在所述外罐体内部的内罐体,设置在所述外罐体与内罐体之间的蒸汽控制系统,设置在所述内罐体下方的减速电机,设置在所述内罐体内部底部的、并且与所述减速电机输出轴连接的转盘,设置在所述转盘上的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外罐体顶部的端盖,以及设置在所述外罐体侧面的控制面板;所述蒸汽控制系统包括对称设置的所述内罐体侧面的、并且连通所述内罐体的顶部与底部的通气管,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所述通气管上的第一电磁阀与单向阀,与所述通气管连接并连通的、并且位于所述第一电磁阀上方的出气管,设置在所述出气管上的泄压阀,与所述通气管连通的出液管,以及设置在所述出液管末端的球形阀。2.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斯泽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博宏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