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实现絮凝后料液有效分离的罐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0104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实现絮凝后料液有效分离的罐体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顶面设置有罐盖,且所述罐盖上设置有导料管和加料管,所述罐体的右侧壁上等距均匀安装有出液管,且所述罐体的左侧内壁上嵌设有感应探头,所述罐体的侧壁上端安装有安装板,且所述安装板的顶面设置有安装架,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反向转动机构,所述反向转动机构与所述搅拌机构相连接;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反向转动机构相连接。该可实现絮凝后料液有效分离的罐体装置能便于精细把控分层位置,通过分层位置位置的确定实现有效的分离。有效的分离。有效的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实现絮凝后料液有效分离的罐体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罐体装置
,具体为一种可实现絮凝后料液有效分离的罐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絮凝是一种是实现水或液体进行固液分离的现象或操作,在具体操作时通过添加絮凝剂使水或液体中悬浮微粒集聚变大,或形成絮团,从而加快粒子的聚沉,达到固

液分离的目的;
[0003]但目前罐体装置絮凝静置分层后,分层位置无法确定,使得不能实现上层清液与下层絮凝沉淀有效分离,且不便于对下层絮凝尘沉淀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絮凝后料液有效分离的罐体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罐体装置絮凝静置分层后,分层位置无法确定,使得不能实现上层清液与下层絮凝沉淀有效分离,且不便于对下层絮凝沉淀进行清理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实现絮凝后料液有效分离的罐体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顶面设置有罐盖,且所述罐盖上设置有导料管和加料管,所述罐体的右侧壁上等距均匀安装有出液管,且所述罐体的左侧内壁上嵌设有感应探头,所述罐体的侧壁上端安装有安装板,且所述安装板的顶面设置有安装架,
[0006]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
[0007]反向转动机构,所述反向转动机构与所述搅拌机构相连接;
[0008]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反向转动机构相连接。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便于通过感应探头精准把控分层位置,实现有效的分离。
[00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搅拌机构包括:
[0011]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架的顶面;
[0012]转轴,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转轴与所述双轴电机的轴端同轴连接;
[0013]第一齿轮组,所述第一齿轮组安装于左侧所述转轴上;
[0014]转杆,所述转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一齿轮组相连接,且所述转杆同时贯穿所述安装架的顶面和所述罐盖设置,并且所述转杆与所述罐盖滑动连接;
[0015]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安装于所述转杆的底端;
[0016]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连接,且所述从动齿轮安装在直杆上,并且所述直杆的顶端与所述罐盖的底面轴承连接;
[0017]搅拌辊,所述搅拌辊等距均匀安装在所述直杆上;
[0018]托板,所述托板与所述罐体的内壁滑动连接,且所述托板的顶面与所述直杆的底端轴承连接。
[00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通过搅拌辊的搅动使絮凝剂与液体快速混合,加快反应
速率。
[002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反向转动机构包括:
[0021]固定座,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固定座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架的顶面,且所述转轴贯穿所述固定座设置;
[0022]棘轮,所述棘轮固定安装于所述转轴的轴端;
[0023]棘爪,所述棘爪与棘轮啮合连接;
[0024]套管,所述套管的内端面与所述固定座的外侧面轴承连接,且所述转轴伸入所述套管内设置,并且所述棘爪通过扭簧转动连接于所述套管的内壁面。
[002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通过棘轮与棘爪的设置保障转轴反向转动时带动套管进行转动。
[0026]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升降机构包括:
[0027]第二齿轮组,所述第二齿轮组安装于所述套管的外端面;
[0028]轴杆,所述轴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二齿轮组相连接,且所述轴杆贯穿所述安装架设置,并且所述轴杆的底端与所述安装板的顶面轴承连接;
[0029]转轮,所述转轮套设于所述轴杆的外侧;
[0030]滑槽,所述滑槽开设于所述转轮的表面;
[0031]连杆,所述连杆固定安装于所述罐盖的顶面,且所述连杆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
[0032]所述滑槽为封闭环形槽,且所述连杆的直径与所述滑槽槽宽相吻合,并且所述连杆的机构形状为“L”形。
[003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杆和滑槽的设置实现托板可在垂直方向上往复移动,保障对托板上絮凝沉淀方便有效的进行清理。
[003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可实现絮凝后料液有效分离的罐体装置能便于精细把控分层位置,通过分层位置位置的确定实现有效的分离;
[0035]1、通过导料管输送液体,然后从加料管添加絮凝剂,启动双轴电机使转轴通过第一齿轮组带动支杆转动,使得通过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作用使直杆带动搅拌辊同步转动,将絮凝剂与液体快速混合,加快反应;
[0036]2、带分层后,通过感应探头可监测不同深度料液的浊度,通过上层清液于底层絮凝浊度的显著区别,实现对分层位置的精准把控,通过开启相对应的出液管将上层清液排出,达到有效的分离目的;
[0037]3、通过启动双轴电机使转轴反向转动,通过棘轮与棘爪的作用使套管带动第二齿轮组进行转动,使得通过轴杆带动转轮同步转动,从而通过连杆和滑槽的作用带动灌溉及托板先向上移动,进而方便对托板上的絮凝沉淀进行清理,清理后转轮继续转动,连杆移动至滑槽最顶端后开始向下移动,实现罐盖向下复位移动。
附图说明
[0038]图1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9]图2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
[0040]图3为本技术图1中A

A处结构示意图;
[0041]图4为本技术图2中B

B处结构示意图;
[0042]图5为本技术转轮与连杆右侧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0043]图中:1、罐体;2、罐盖;3、导料管;4、加料管;5、出液管;6、安装板;7、安装架;8、双轴电机;9、转轴;10、第一齿轮组;11、转杆;12、主动齿轮;13、从动齿轮;14、直杆;15、搅拌辊;16、托板;17、固定座; 18、棘轮;19、棘爪;20、套管;21、第二齿轮组;22、轴杆;23、转轮; 24、滑槽;25、连杆;26、感应探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5]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技术方案:一种可实现絮凝后料液有效分离的罐体装置,包括罐体1,罐体1的顶面设置有罐盖2,且罐盖2上设置有导料管3和加料管4,罐体1的右侧壁上等距均匀安装有出液管5,且罐体1的左侧内壁上嵌设有感应探头26,罐体1的侧壁上端安装有安装板6,且安装板6 的顶面设置有安装架7,首先通过导料管3将液体输送入罐体1内,在通过加料管4进行调节絮凝剂;
[0046]双轴电机8固定安装于安装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现絮凝后料液有效分离的罐体装置,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的顶面设置有罐盖(2),且所述罐盖(2)上设置有导料管(3)和加料管(4),所述罐体(1)的右侧壁上等距均匀安装有出液管(5),且所述罐体(1)的左侧内壁上嵌设有感应探头(26),所述罐体(1)的侧壁上端安装有安装板(6),且所述安装板(6)的顶面设置有安装架(7),其特征在于,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架(7)上;反向转动机构,所述反向转动机构与所述搅拌机构相连接;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反向转动机构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絮凝后料液有效分离的罐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双轴电机(8),所述双轴电机(8)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架(7)的顶面;转轴(9),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转轴(9)与所述双轴电机(8)的轴端同轴连接;第一齿轮组(10),所述第一齿轮组(10)安装于左侧所述转轴(9)上;转杆(11),所述转杆(11)的顶端与所述第一齿轮组(10)相连接,且所述转杆(11)同时贯穿所述安装架(7)的顶面和所述罐盖(2)设置,并且所述转杆(11)与所述罐盖(2)滑动连接;主动齿轮(12),所述主动齿轮(12)安装于所述转杆(11)的底端;从动齿轮(13),所述从动齿轮(13)与所述主动齿轮(12)啮合连接,且所述从动齿轮(13)安装在直杆(14)上,并且所述直杆(14)的顶端与所述罐盖(2)的底面轴承连接;搅拌辊(15),所述搅拌辊(15)等距均匀安装在所述直杆(14)上;托板(16),所述托板(16)与所述罐体(1)的内壁滑动连接,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冬冬王忠达杨际家吕洪刚成运发
申请(专利权)人:临沂山松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