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能耗曝气高效反应澄清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7854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能耗曝气高效反应澄清池,其包括澄清池、第一反应室、第二反应室、混合液提升组件、进液管、加药管、出液管以及排泥管;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对机械搅拌澄清池和水力循环澄清池进行改进,从而有效的解决了两者存在的缺陷,通过高压气体驱动叶轮和螺旋搅拌桨转动提升混合液,不仅解决了水力循环澄清池反应时间不够充分、加药量大且不适用大水量的技术问题,而且同时解决了机械搅拌澄清池能耗大且固液分离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澄清池设置的混合液提升组件,当螺旋提升桨出现问题无法使用时,高压气体进入第一反应室后可以直接带动混合液上升回流,从而保证处理工作持续高效进行。从而保证处理工作持续高效进行。从而保证处理工作持续高效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能耗曝气高效反应澄清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低能耗曝气高效反应澄清池。

技术介绍

[0002]澄清池可分为泥渣悬浮型和泥渣循环型澄清池两大类,在废水的处理中常用的澄清池有:机械加速澄清池、水力循环澄清池、悬浮澄清池、脉冲澄清池。
[0003]水力循环澄清池是依靠进水水力能来完成池中混合反应,泥浆循环回流和水的分离处理,原水由池中心底部经喷嘴进入池内,喷嘴上面设混合室、喉管和第一反应室,喷嘴射流将池锥形底中大量矾花吸进混合室和原水混合,然后溢入第二反应室,第一、二反应室构成悬浮层区以澄清处理原水,第二反应室出水进入分离室,相当于进水量的澄清水向上流出,剩下的为回流量重新进入混合室。这种澄清池的优点是不需要机械搅拌设备、运行管理方便、锥底角度大、排泥效果好,但其存在反应时间较短、加药量大,且不适用大水量的技术问题。
[0004]机械搅拌澄清池(accelerator)是指利用机械使水提升和搅拌,促使泥渣循环,并使水中固体杂质与已形成的泥渣接触絮凝而分离沉淀的水池;这种澄清池中原水可以与泥渣充分反应,且加药量小,但是其能耗大,易出现机械故障且维修周期长、固液分离效果不佳。
[000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低能耗曝气高效反应澄清池。
[0007]为达到本专利技术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低能耗曝气高效反应澄清池,包括:
[0009]澄清池;
[0010]第一反应室:固设于所述澄清池内;
[0011]第二反应室:固设于所述澄清池内,且套设于所述第一反应室的外侧,所述第二反应室的侧壁与所述澄清池的侧壁之间形成分离区;
[0012]混合液提升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反应室内,以使原水和泥渣在第一反应室内均匀混合,并带动原水与泥渣的混合液上升进入第二反应室内进行二次反应;
[0013]进液管:与所述澄清池的侧壁固定连接,其出液端位于所述第一反应室的内部;
[0014]加药管:与所述澄清池的侧壁固定连接,其出液端位于所述第一反应室的内部;
[0015]出液管:与所述澄清池的侧壁固定连接,其进液端位于所述分离区的顶端;
[0016]以及,排泥管:与所述澄清池的侧壁固定连接,其进泥端位于所述澄清池的底部。
[0017]优选的,所述混合液提升组件包括:
[0018]进气管:与所述澄清池的侧壁固定连接,其出气口处安装有加压喷头,所述加压喷
头的出气端位于所述第一反应室的内部下端;
[0019]螺旋提升桨: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反应室的中部;
[0020]以及,叶轮:固设于所述螺旋提升桨的旋转轴末端,且位于所述加压喷头的出气端。
[0021]优选的,所述螺旋搅拌桨采用轻质铝合金材料制成。
[0022]优选的,所述澄清池的顶壁上设有有安装槽,所述螺旋搅拌桨的顶部固设有安装块,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密封块间隙配合。
[0023]优选的,所述安装块与所述安装槽相接触的侧壁上固设有密封圈。
[0024]优选的,所述第一反应室的末端固设有伞状引流板。
[0025]优选的,所述第一反应室与第二反应室之间交错布设有导流板,且所述导流板均倾斜设置,相互承接。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7]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对机械搅拌澄清池和水力循环澄清池进行改进,从而有效的解决了两者存在的缺陷,通过高压气体驱动叶轮和螺旋搅拌桨转动提升混合液,不仅解决了水力循环澄清池反应时间不够充分、加药量大且不适用大水量的技术问题,而且同时解决了机械搅拌澄清池能耗大且固液分离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同时,本专利技术的澄清池设置的混合液提升组件,当当螺旋提升桨出现问题无法使用时,高压气体进入第一反应室后可以直接带动混合液上升回流,从而保证处理工作持续高效进行。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低能耗曝气高效反应澄清池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数字说明:
[0031]1、澄清池;2、第一反应室;3、第二反应室;
[0032]4、混合液提升组件;401、进气管;402、螺旋提升桨;403、叶轮;404、加压喷头;405、安装块;
[0033]5、进液管;6、加药管;7、出液管;8、排泥管;9、支撑块;10、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
[003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
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3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一种低能耗曝气高效反应澄清池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
[0037]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低能耗曝气高效反应澄清池1,其包括澄清池1、第一反应室2、第二反应室3、混合液提升组件4、进液管5、加药管6、出液管7以及排泥管8。
[0038]具体的,所述澄清池1的底部设置为锥形,所述出泥管安装在所述澄清池1的底部,用于排出泥渣。
[0039]所述第一反应室2安装在所述澄清池1的中部,其底部安装有伞状引流板,用于将所述澄清池1底部的泥渣引流至所述第一反应室2内与原水进行混合。
[0040]所述第二反应室3亦安装在所述澄清池1内,其套设于所述第一反应室2的外侧,且顶部与所述澄清池1的顶部固定连接,其底端不与所述澄清池1的底壁相接触,以便清水上升排出。
[0041]所述第二反应室3的侧壁与所述澄清池1的侧壁之间形成泥水分离区。
[0042]所述混合液提升组件4位于所述第一反应室2内,其用于带动原水和泥渣在第一反应室2内均匀混合,并带动原水与泥渣的混合液上升进入第二反应室3内进行二次反应。
[0043]所述进液管5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能耗曝气高效反应澄清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澄清池;第一反应室:固设于所述澄清池内;第二反应室:固设于所述澄清池内,且套设于所述第一反应室的外侧,所述第二反应室的侧壁与所述澄清池的侧壁之间形成分离区;混合液提升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反应室内,以使原水和泥渣在第一反应室内均匀混合,并带动原水与泥渣的混合液上升进入第二反应室内进行二次反应;进液管:与所述澄清池的侧壁固定连接,其出液端位于所述第一反应室的内部;加药管:与所述澄清池的侧壁固定连接,其出液端位于所述第一反应室的内部;出液管:与所述澄清池的侧壁固定连接,其进液端位于所述分离区的顶端;以及,排泥管:与所述澄清池的侧壁固定连接,其进泥端位于所述澄清池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能耗曝气高效反应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液提升组件包括:进气管:与所述澄清池的侧壁固定连接,其出气口处安装有加压喷头,所述加压喷头的出气端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征晓勇钟原白轩晔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环川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