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负压治疗引流过程中的给氧和冲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0063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负压治疗引流过程中的给氧和冲洗装置;技术方案包括给氧冲洗双头吸盘组件和负压单头吸盘组件,给氧冲洗双头吸盘组件包括双头吸盘部件、给氧部件和冲洗部件,负压单头吸盘组件包括负压连接管路部件和单头吸盘部件,给氧冲洗双头吸盘组件和负压单头吸盘组件可以分别通过第一吸盘贴膜和第二吸盘贴膜粘贴在负压密闭后的创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在负压治疗过程中增加给氧和冲洗的装置,使得创面局部在负压治疗的同时,还能同步接受氧疗和液体冲洗,克服了现有负压治疗引流技术的不足和局限性,解决了难题,扩大了负压治疗的适应症。扩大了负压治疗的适应症。扩大了负压治疗的适应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负压治疗引流过程中的给氧和冲洗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用于负压治疗引流过程中的给氧和冲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负压治疗技术在临床使用中相当普遍,该技术的临床最大局限性就是它会同时降低密闭创面内部的氧分压和氧浓度(根据“亨利气体法则”:大气压强降低,气体分压也同时降低),这样就导致创面在密闭的负压治疗过程中,厌氧菌得以大量繁殖生长,加重感染,使创面恶化,成为了诸多难治愈创面不可愈合的主要因素。厌氧菌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的物体表面,创面一旦形成时,通常就已经被厌氧菌污染,尤其是对于深度创伤(如车祸伤)、大型开放性创面(如坏死性筋膜炎)和各类慢性创面(如糖尿病溃疡、血管病变溃疡和压疮)等,单纯的负压治疗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临床的治疗需求。而且,一旦临床使用不当就会加重创面的炎症、导致厌氧菌感染、延长疗程、增加治疗费用、增加患者痛苦,将简单的手术复杂化,甚至导致截肢和严重感染危及到患者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出了在负压治疗过程中增加给氧和冲洗的装置,使得创面局部在负压治疗的同时,还能同步接受给氧治疗和液体冲洗,克服了现有负压治疗引流技术的不足,扩大了负压治疗的适应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4]用于负压治疗引流过程中的给氧和冲洗装置,包括给氧冲洗双头吸盘组件和负压单头吸盘组件两部分,所述给氧冲洗双头吸盘组件包括双头吸盘部件、给氧部件、冲洗部件,所述负压单头吸盘组件包括单头吸盘部件和负压连接管路部件,所述双头吸盘部件包括双头吸盘和第一吸盘贴膜,并粘贴到一体,所述给氧部件包括过滤器、输氧管路、氧气管接头,并依次连接,所述冲洗部件包括冲洗管路、管路帽,并依次连接,所述给氧部件和冲洗部件均连接到双头吸盘部件上,所述双头吸盘中间设有弧状凸起,所述双头吸盘的底部设有凹槽,所述弧状凸起上设有两个接口,所述双头吸盘的底部中间设有吸孔,所述第一吸盘贴膜上设有孔,所述双头吸盘的吸孔与所述第一吸盘贴膜上的孔相对应,所述单头吸盘部件包括单头吸盘和第二吸盘贴膜,并粘贴到一体,所述负压连接管路部件包括负压连接管路、限流器、接头、帽、两通、三通,并依次连接,所述单头吸盘部件和负压连接管路部件相连接,所述单头吸盘中间设有一个凸起的弯孔,所述单头吸盘的底部中间设有吸孔,所述第二吸盘贴膜上设有孔,所述单头吸盘的吸孔与所述第一吸盘贴膜上的孔相对应。
[0005]进一步的,所述双头吸盘的弧状凸起上的接口处均设有管帽,所述双头吸盘的管帽与双头吸盘为一体式,所述单头吸盘的凸起的弯孔处设有管帽,所述单头吸盘上的管帽与单头吸盘为一体式。
[0006]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0007]相比于现有的单纯负压引流治疗技术,本技术在负压治疗的装置中加入了给
氧和冲洗连接装置,在负压治疗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对创面的给氧治疗和液体冲洗,将负压治疗以及给氧和冲洗治疗整合至同一体系和装置中。本技术将给氧和冲洗负压治疗技术的操作简单化标准化,加速了细菌和感染物质的引流,同时又有效提升了密闭创面内部的氧分压和氧浓度,有效预防和杀死厌氧菌,加快创面优质愈合;这项技术也将负压治疗的适应症有效扩大至厌氧菌感染的难治愈创面,使得治疗手段更加易实行,成本低,从而解决了临床难题。 比如:临床外伤患者经常会合并胸腔和呼吸道的开放性损伤,一旦合并比如坏死性筋膜炎等严重的感染时,将无法接受高压氧舱(HBO)的强化治疗。即便有条件接受HBO治疗,也会增加治疗费用和治疗难度。未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剧,慢性创面患者日益增多,本装置可以有效给予创面局部高浓度氧疗和液体动力学冲洗,结合负压治疗这一物理清创手段,成为理想的创面治疗系统,针对各类急慢性创面包括糖尿病足压疮和血管性病变的溃疡等,可以缩短疗程,降低住院天数,减少抗生素使用,治疗手段简单成本低,降低了截肢率和感染后死亡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品质。该技术操作安全、简单、易学、易于向基层医院推广,符合我国发展社区医疗的医改大方针,不需要昂贵的医疗设备投入就可以实现理想的创面治疗效果,只有优质的创面愈合才能造福广大患者,使患者有好的功能恢复和全身心的康复,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附图说明
[000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09]图1为本技术所述负压治疗引流过程中的给氧和冲洗装置结构示意总图;
[0010]图2为本技术所述给氧冲洗双头吸盘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1]图3为本技术所述负压单头吸盘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1—负压密闭后的创面模型;2—第一吸盘贴膜; 3—双头吸盘;4—冲洗管路;5—管路帽;6—过滤器;7—输氧管路;8—氧气管接头;9—单头吸盘;10—第二吸盘贴膜;11—负压连接管路;12—限流器;13—接头;14—帽;15—两通;16—三通;17—冲洗连接端口;18—氧气输入连接端口;19—负压吸引连接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
[0014]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负压治疗引流过程中的给氧和冲洗装置(其中负压密闭后的创面模型1不在组件内,在此仅作为组件的演示载体)。该装置包括给氧冲洗双头吸盘组件(图2)和负压单头吸盘组件(图3),给氧冲洗双头吸盘组件包括双头吸盘部件、给氧部件和冲洗部件;负压单头吸盘组件包括负压连接管路部件和单头吸盘部件。
[0015]双头吸盘部件包括双头吸盘3和第一吸盘贴膜2,并粘贴到一体,给氧部件包括过滤器6、输氧管路7、氧气管接头8,并依次连接,冲洗部件包括冲洗管路4、管路帽5,并依次连接,给氧部件和冲洗部件均连接到双头吸盘部件上。
[0016]给氧冲洗双头吸盘组件中的双头吸盘3粘贴于第一吸盘贴膜2上,双头吸盘有两个
接口,其中,一个接口连接过滤器6、输氧管路7、氧气管接头8;另一个接口连接冲洗管路4、管路帽5(见图2)。双头吸盘3中间有弧状凸起,双头吸盘3的底部上有一凹槽。弧状凸起面上有两个接口并带有两个堵头帽,两个堵头帽与双头吸盘3为一体式。在双头吸盘3底部中间有一个吸孔,与第一吸盘贴膜2上的孔正相对。
[0017]单头吸盘部件包括单头吸盘9和第二吸盘贴膜10,并粘贴到一体,负压连接管路部件包括负压连接管路11、限流器12、接头13、帽14、两通15、三通16,并依次连接,单头吸盘部件和负压连接管路部件相连接。
[0018]负压单头吸盘组件中的单头吸盘9粘贴于第二吸盘贴膜10上,单头吸盘9的凸起的弯孔与负压连接管路11及限流器12和接头13、帽14、两通15、三通16连接(见图3)。单头吸盘9中间有一个凸起的弯孔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负压治疗引流过程中的给氧和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给氧冲洗双头吸盘组件和负压单头吸盘组件两部分,所述给氧冲洗双头吸盘组件包括双头吸盘部件、给氧部件、冲洗部件,所述负压单头吸盘组件包括单头吸盘部件和负压连接管路部件,所述双头吸盘部件包括双头吸盘(3)和第一吸盘贴膜(2),并粘贴到一体,所述给氧部件包括过滤器(6)、输氧管路(7)、氧气管接头(8),并依次连接,所述冲洗部件包括冲洗管路(4)、管路帽(5),并依次连接,所述给氧部件和冲洗部件均连接到双头吸盘部件上,所述双头吸盘(3)中间设有弧状凸起,所述双头吸盘(3)的底部设有凹槽,所述弧状凸起上设有两个接口,所述双头吸盘(3)的底部中间设有吸孔,所述第一吸盘贴膜(2)上设有孔,所述双头吸盘(3)的吸孔与所述第一吸盘贴膜(2)上的孔相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耀宏孟志强莫瑞斯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以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