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视化气胸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0048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视化气胸模型,包括设置有胸膜的人体上半身透明模型,胸膜设置有左胸膜腔和右胸膜腔,左胸腔内设置有左肺,右胸腔内设置有右肺,还包括:设置于左胸腔和右胸腔外侧之间的心脏,人体上半身透明模型内设置有用于测量心脏在气胸时位置偏移的第一测量装置;一端与左肺和右肺密闭连接为一体的气管,人体上半身透明模型内设置有用于测量气管在气胸时位置变化的第二测量装置;与胸膜连接用于向胸膜内充气模拟气胸的充气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气管模型和心脏模型,并且对应心脏模型设置有第一测量装置,对应气管模型设置有第二测量装置,能够在气胸时测量气管以及心脏的偏移量,便于在实训过程中展示教学,有利于学生准确的掌握气胸紧急救护操作。学生准确的掌握气胸紧急救护操作。学生准确的掌握气胸紧急救护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视化气胸模型


[0001]本技术涉及教学模型
,尤其涉及一种可视化气胸模型。

技术介绍

[0002]气胸是指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称为气胸。气胸包括开放性气胸、闭合性气胸以及张力性气胸,目前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的看到气胸发生后双侧胸膜腔、肺及纵膈的变化情况,主要采用仿真教学训练模型进行。
[0003]然而,气胸发生时,除了双侧胸膜腔、肺及纵膈变化外,与肺连接的气管以及在两侧胸膜腔之间的心脏也会受到气胸的影响,使得气管和心脏的位置发生偏移,引起其他并发症,因此需要在仿真教学时对气管和心脏的偏移变化进行教学,现有的气胸模型主要是针对双侧胸膜腔、肺及纵膈变化建立模型,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模拟气管以及心脏受气胸影响并且能够测量偏移量的气胸模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仿真训练好的可视化气胸模型,以解决上述至少一项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可视化气胸模型,包括设置有胸膜的人体上半身透明模型,所述胸膜设置有左胸膜腔和右胸膜腔,所述左胸腔内设置有左肺,所述右胸腔内设置有右肺,还包括:
[0007]设置于所述左胸腔和所述右胸腔外侧之间的心脏,所述人体上半身透明模型内设置有用于测量所述心脏在气胸时位置偏移的第一测量装置;
[0008]一端与所述左肺和所述右肺密闭连接为一体的气管,所述人体上半身透明模型内设置有用于测量所述气管在气胸时位置变化的第二测量装置;
[0009]与所述胸膜连接用于向所述胸膜内充气模拟气胸的充气装置。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置有气管模型和心脏模型,并且对应心脏模型设置有第一测量装置,对应气管模型设置有第二测量装置,能够在气胸时测量气管以及心脏的偏移量,便于在实训过程中展示教学,有利于学生准确的掌握气胸紧急救护操作。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2]进一步的,所述充气装置包括导管、压力计以及充气囊,所述导管的一端与所述胸膜固定连接,所述导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压力计和所述充气囊,所述充气囊的出气口与所述导管连通。
[001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充气囊能够向胸膜腔内充入气体模拟气胸,压力计能够测量气胸的压力,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0014]进一步的,所述导管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内设置有密封塞。
[001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密封塞能够起到密封作用,在需要模拟开放
性气胸时,可打开密封塞,使用方便。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测量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心脏上用于发射光束的光束单元以及对应所述光束单元设置的测量单元,所述测量单元朝向所述光束单元的一侧侧壁上设置有显色胶体。
[001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光束单元能够对发射光束,光束照射在显色胶体上,可以形成丁达尔效应,便于测量单元测量光束的位置变化,进而可以确定心脏的偏移量,便于实训教学。
[0018]进一步的,所述测量单元为“凵”形,所述光束单元延伸至所述测量单元内设置有竖灯以及横灯,所述横灯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横灯分别设置于所述竖灯的侧面。
[001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光束单元设置竖灯以及在书灯两侧设置横灯,竖灯和横灯能够发生光束,便于确定心脏的偏移状态。
[0020]进一步的,所述测量单元的外侧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对应所述竖灯和所述横灯设置有定位标,所述定位标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
[002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定位标能够定位光束照射在显色胶体上的位置,便于确定心脏的偏移量,有利于教学使用。
[002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测量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气管上的指针以及配合所述指针指示的水平设置的刻度尺。
[002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指针配合刻度尺能够反馈在气胸时气管的轴线偏移情况,便于实训教学。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充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27]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8]1、人体上半身透明模型;2、左胸腔;3、右胸腔;4、左肺;5、右肺;6、气管;7、心脏;8、充气装置;81、导管;82、压力计;83、充气囊;84、密封塞;9、第一测量装置;91、光束单元;911、竖灯;912、横灯;92、测量单元;93、显色胶体;94、滑槽;95、定位标;10、第二测量装置;101、指针;102、刻度尺。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30]实施例
[0031]如图1

3所示,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可视化气胸模型,包括设置有胸膜的人体上半身透明模型1,胸膜设置有左胸腔2和右胸腔3,左胸腔2内设置有左肺4,右胸腔3内设置有右肺5,还包括:设置于左胸腔22和右胸腔33外侧之间的心脏7,人体上半身透明模型1内设置有用于测量心脏7在气胸时位置偏移的第一测量装置9;一端与左肺4和右肺5密闭连接为一体的气管6,人体上半身透明模型1内设置有用于测量气管6在气胸时位置变化的
第二测量装置10;与胸膜连接用于向胸膜内充气模拟气胸的充气装置8。
[0032]需要说明的是,气管6远离左肺4或右肺5的一端延伸至口部并连接呼吸气囊,呼吸气囊通过气管6向左肺4和右肺5充气空气以模拟肺部的正常呼吸作用。
[0033]优选的,充气装置8包括导管81、压力计82以及充气囊83,导管81的一端与胸膜固定连接,导管8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压力计82和充气囊83,充气囊83的出气口与导管81连通。
[0034]需要说明的是,充气囊83上设置有单向进气口和单向排气口,其中单向排气口通过带阀门的管线与导管81连通,打开阀门,使得在挤压充气囊83时,充气气囊内的气体通过单向排气口由导管81进入胸腔中,进而模拟张力性气胸(胸膜腔内呈正压);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模拟胸膜腔的负压状态,将胸膜内的左胸腔2和右胸腔3抽吸为负压状态,根据需要模拟闭合性气胸时,打开阀门,使得胸腔通过充气气囊吸入一定量的气体,降低负压后关闭阀门,可模拟闭合性气胸。
[0035]优选的,导管81上设置有开口,开口内设置有密封塞84。
[0036]需要说明的是,导管81远离胸膜的一端上设置有四通结构,四通结构的第一端与导管81连接,第二端与压力计82连接,第三端与充气囊83连接,第四端设置为开口,并在开口内设置密封塞84,打开密封塞84时,使得胸腔与外界连通,模拟开放性气胸,通过模拟开放性气胸、闭合性气胸以及张力性气胸,能够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视化气胸模型,包括设置有胸膜的人体上半身透明模型(1),所述胸膜设置有左胸腔(2)和右胸腔(3),所述左胸腔(2)内设置有左肺(4),所述右胸腔(3)内设置有右肺(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左胸腔(2)和所述右胸腔(3)外侧之间的心脏(7),所述人体上半身透明模型(1)内设置有用于测量所述心脏(7)在气胸时位置偏移的第一测量装置(9);一端与所述左肺(4)和所述右肺(5)密闭连接为一体的气管(6),所述人体上半身透明模型(1)内设置有用于测量所述气管(6)在气胸时位置变化的第二测量装置(10);与所述胸膜连接用于向所述胸膜内充气模拟气胸的充气装置(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视化气胸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装置(8)包括导管(81)、压力计(82)以及充气囊(83),所述导管(81)的一端与所述胸膜固定连接,所述导管(8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压力计(82)和所述充气囊(83),所述充气囊(83)的出气口与所述导管(81)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视化气胸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81)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内设置有密封塞(84)。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步慧芳刘萍刘茵骆海燕伊美霞景娟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