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老年人陪护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9589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智能老年人陪护机器人,包括移动平台、工控机、机械臂、图像识别装置以及上层搭载平台、中层搭载平台和下层搭载平台和若干支撑机构,所述移动平台具有语音控制功能,所述激光雷达智能传感器设置在移动平台上有且与之为电性连接,所述下层搭载平台通过连接机构设置在移动平台上,所述中层搭载平台通过支撑机构设置在下层搭载平台上,所述上层搭载平台通过支撑机构设置在中层搭载平台上,所述工控机、机械臂、图像识别装置均设置在上层搭载平台上,机械臂、图像识别装置均与工控机电性连接,工控机与移动平台无线通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多种家庭陪护服务,功能更为多样化,更加能够满足老年人的需求。需求。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老年人陪护机器人


[0001]本技术智能家用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老年人陪护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人口老龄化日益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人们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电子技术为高龄老人提供系统化健康养老方案,老年人陪护机器人应运而生。现有的老年人陪护机器人分为桌面型和移动型。桌面型老年人陪护机器人利用电子屏、语音方式与老年人进行交互,虽然能够给老年人提供一定的情感陪护,但是位置固定,给老年人停供的服务范围窄,另一方面,其所提供的交互行为,基本上是在电子屏上完成,长时间的使用,会使老年人产生眼睛上的疲劳,大大降低老年人使用的满意度;移动型老年人陪护机器人虽然具有移动功能,但很少能够帮助高龄老人进行重物搬运和提供家务服务,另一方面,若老年人在家中发生摔倒,移动型陪护机器人也不能进行识别。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的技术现状,提供一种智能老年人陪护机器人,除了基础娱乐服务,还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多种家庭陪护服务,功能更为多样化,更加能够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智能老年人陪护机器人,包括移动平台、工控机、机械臂、图像识别装置以及上层搭载平台、中层搭载平台和下层搭载平台和若干支撑机构,所述移动平台具有语音控制功能,所述激光雷达智能传感器设置在移动平台上有且与之为电性连接,所述下层搭载平台通过连接机构设置在移动平台上,所述中层搭载平台通过支撑机构设置在下层搭载平台上,所述上层搭载平台通过支撑机构设置在中层搭载平台上,所述工控机、机械臂、图像识别装置均设置在上层搭载平台上,机械臂、图像识别装置均与工控机电性连接,工控机与移动平台无线通讯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图像识别装置包括支撑杆、深度相机、相机外壳、舵机,支撑杆为内部中空结构,相机外壳的两侧设有转轴,相机外壳通过转轴嵌入设置在支撑杆上,深度相机设置在相机外壳中,舵机设置在支撑杆内腔中且其输出端与相机外壳上的其一转轴连接,舵机驱动相机外壳转动,从而调整深度相机的拍摄角度。
[000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机构为步进电机伸缩杆,步进电机伸缩杆的步进电机模块与工控机电性连接,步进电机伸缩杆顶端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设有两直角支架,直角支架与中层搭载平台或上层搭载平台通过焊接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支撑柱以及设置在支撑柱上端的两直角支架和设置在支撑柱下端的两直角支架,直角支架与支撑柱、移动平台、下层搭载平台均通过螺栓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上层搭载平台为内部中空结构。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中层搭载平台和下层搭载平台的边沿上均设有围栏。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2]相比于现有的桌面型老年人陪护机器人和移动型老年人陪护机器人,本技术通过移动平台配合激光雷达智能传感器完成室内的精确移动与定位,再配合步进电机伸缩杆的运动、深度相机的识别、机械臂的抓取,除了基础娱乐服务,还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多种家庭陪护服务。例如:提供一些需要动手操作的益智游戏(象棋等),减少电子屏的使用,预防老年痴呆,提高老年人的使用满意度;提供家务服务,帮助老年人整理桌面;通过两层物品搭载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室内重物搬运服务,降低老年人的劳动强度;通过图像识别装置,识别老年人的摔倒信号,并将摔倒信息发给老年人的监护人。该智能老年人陪护机器人所提供的老年人陪护方式,功能更为多样化,更加能够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13]附图1为本技术陪护机器人的立体图;
[0014]附图2为本技术下层搭载平台与移动平台连接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3为本技术上层搭载平台、中层搭载平台与下层搭载平台连接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4为本技术工控机、机械臂、图像识别装置与上层搭载平台连接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5为本技术深度相机、舵机与相机外壳连接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6为本技术上层搭载平台的立体图;
[0019]附图7为本技术支撑杆的立体图。
[0020]标注说明:1、移动平台,2、激光雷达智能传感器,3、下层搭载平台,4、中层搭载平台,5、上层搭载平台,6、工控机,7、机械臂,8、图像识别装置,9、支撑机构,10、围栏,11、支撑柱,12、直角支架,13、深度相机,14、相机外壳,15、转轴,16、舵机,17、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2]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智能老年人陪护机器人,包括移动平台1、工控机6、机械臂7、图像识别装置8以及上层搭载平台5、中层搭载平台4和下层搭载平台3和若干支撑机构9。
[0023]所述移动平台1具有语音控制功能,也就是说,移动平台1可以通过语音方式与老年人进行交互,例如接收指令、播放信息等等。在具体的实施例中,移动平台1选用DashGo D1。
[0024]所述激光雷达智能传感器2设置在移动平台1上有且与之为电性连接,移动平台1可以通过激光雷达智能传感器2完成室内的精准移动与定位。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激光雷达智能传感器2选用YDLIDAR G4。
[0025]请参阅图1、2所示,所述下层搭载平台3通过连接机构设置在移动平台1上。其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支撑柱11以及设置在支撑柱11上端的两直角支架12和设置在支撑柱11下端的两直角支架12,支撑柱11采用工业型铝材,移动平台1、下层搭载平台3上均设有螺孔,直角支架12与支撑柱11、移动平台1、下层搭载平台3均通过螺栓连接。
[0026]请参阅图1、3所示,所述中层搭载平台4通过支撑机构9设置在下层搭载平台3上,所述上层搭载平台5通过支撑机构9设置在中层搭载平台4上。其中,所述支撑机构9为步进电机伸缩杆,步进电机伸缩杆顶端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设有两直角支架12,直角支架12与中层搭载平台4或上层搭载平台5通过焊接连接。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步进电机伸缩杆选用标准器件,行程为25cm。
[0027]优选的是,所述中层搭载平台4和下层搭载平台5的边沿上均设有围栏10,围栏10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
[0028]请参阅图4

7所示,所述工控机6、机械臂7、图像识别装置8均设置在上层搭载平台5上。上层搭载平台5上设有螺孔,工控机6、机械臂7、图像识别装置8均通过螺栓固定在上层搭载平台5上。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机械臂7选用DOBOT。
[0029]机械臂7、图像识别装置8、步进电机伸缩杆的步进电机模块均与工控机6电性连接,工控机6与移动平台1无线通讯连接,移动平台1接收指令后,传达至工控机6,工控机6控制机械臂7或图像识别装置8或步进电机伸缩杆工作以实现对应功能。
[0030]其中,所述图像识别装置8包括支撑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老年人陪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平台、工控机、机械臂、图像识别装置以及上层搭载平台、中层搭载平台和下层搭载平台和若干支撑机构,所述移动平台具有语音控制功能,激光雷达智能传感器设置在移动平台上有且与之为电性连接,所述下层搭载平台通过连接机构设置在移动平台上,所述中层搭载平台通过支撑机构设置在下层搭载平台上,所述上层搭载平台通过支撑机构设置在中层搭载平台上,所述工控机、机械臂、图像识别装置均设置在上层搭载平台上,机械臂、图像识别装置均与工控机电性连接,工控机与移动平台无线通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老年人陪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识别装置包括支撑杆、深度相机、相机外壳、舵机,支撑杆为内部中空结构,相机外壳的两侧设有转轴,相机外壳通过转轴嵌入设置在支撑杆上,深度相机设置在相机外壳中,舵机设置在支撑杆内腔中且其输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佳华黄思文蔡建平王卫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