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躯干平衡训练固定连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连接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躯干平衡训练固定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对于中风、脑瘫等引起脑部运动神经中枢损坏的患者,除了外科和药物治疗外,康复训练能够有效的刺激神经传导,促进运动机能的恢复,坐不稳的患者在进行平衡功能训练时,由于自己不能坐稳需要他人辅助其完成平衡训练,辅助者非常费力,且无法判断患者参与训练的程度,所以平衡训练是这类患者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
[0003]现有的平衡训练固定连接装置,通过机器人辅助训练时,需要患者两只手握住机器的手柄,机器通过手柄牵拉患者进行训练,这种方法很容易使得患者的肩部拉伤,并且通过手臂很难带动躯干参与平衡功能训练,另一方面现有的平衡训练固定连接装置,其中的手臂承托配件,无法根据具体的使用情况来调整合适的长度,使用时十分的不方面。因此,专利技术一种躯干平衡训练固定连接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躯干平衡训练固定连接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躯干平衡训练固定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半马甲(1)和第二半马甲(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马甲(1)和第二半马甲(2)的正面和背面均通过卡扣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半马甲(1)和第二半马甲(2)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设置有手臂承托配件(3),所述手臂承托配件(3)呈半圆型,所述手臂承托配件(3)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4),两个所连接块(4)相互靠近一侧面的一端分别通过卡扣与第一半马甲(1)和第二半马甲(2)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接块(4)相互靠近一侧面的另一端均通过卡扣固定连接有固定柱(5),两个所述固定柱(5)相互靠近的一端通过卡扣固定连接,所述手臂承托配件(3)包括第一承托臂(6)和第二承托臂(7),所述第二承托臂(7)位于第一承托臂(6)的内腔并与第一承托臂(6)相适配,所述连接块(4)的下端开设有滑槽(8),所述滑槽(8)的内腔中设置有与滑槽(8)相适配的滑块(9),所述滑槽(8)的上端内壁竖直开设有通槽(10),所述通槽(10)的内腔中设置有与通槽(10)相适配的固定块(11),所述固定块(11)的上端活动贯穿第一承托臂(6)的下端面并延伸至第一承托臂(6)的内腔中,所述固定块(11)的上端面与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亚,傅建明,李岩,林在龙,沈军,劳方金,朱碧华,陆晶晶,徐丹妮,曹梦玲,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第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