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伸缩支撑式辅助步行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7880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伸缩支撑式辅助步行训练器,涉及训练器技术领域,包括:主体;支撑杆,位于主体的底端,且贯穿至主体的内部,用于进行伸缩支撑。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调节机构,此机构可实现训练器的同步升降调节,通过旋转第一咬合杆、第二咬合杆,使得连接转杆带动第六锥齿轮与第五锥齿轮啮合,此时固定转轴在第五锥齿轮的带动下,带动第三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啮合,使得啮合转筒对限位卡筒旋转挤压,并带动联动转杆旋转,同时第二锥齿轮在联动转杆的带动下,与第一锥齿轮啮合,并带动限位滑环旋转,此时螺纹杆在第一锥齿轮的带动下,带动限位滑块升降,通过以上多个零件的相互配合可将训练器进行升降调节,并辅助使用者进行训练休息。并辅助使用者进行训练休息。并辅助使用者进行训练休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伸缩支撑式辅助步行训练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训练器
,具体是一种伸缩支撑式辅助步行训练器。

技术介绍

[0002]辅助步行训练器是一种患者借助于手臂支撑,进行行走功能训练的辅助训练器械。特别对于下肢行走不便的残障人群,在康复训练过程中,依靠自身的能力很困难,为了减轻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需要使用康复器械来辅助。
[0003]现有多种训练器在使用清通常都需要对照使用者的身高进行高度调节,以此来达到辅助使用者步行训练的目的,但无法对其进行同步升降调节,当使用者长时间训练导致腿部疲劳需要进行休息时,现有的部分训练器能够为使用者提供依靠或乘坐的功能,但却无法收缩,并且会导致使用者在依靠或乘坐时,发生摇晃,不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训练器的同步升降调节和防止摇晃的问题,提供一种伸缩支撑式辅助步行训练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伸缩支撑式辅助步行训练器,包括:
[0006]主体;
[0007]支撑杆,位于主体的底端,且贯穿至主体的内部,用于进行伸缩支撑;
[0008]限位滑块,安装在支撑杆的两侧上端,且贯穿至主体的外壁,用于对支撑杆进行升降限位;
[0009]固定轴,分别固定在两个主体相互靠近的一侧上端,用于对两个主体的连接固定;
[0010]调节机构,位于主体的两侧中端,且贯穿至主体的内部,用于对支撑杆进行升降调节并为辅助使用者临时休息;
[0011]固定机构,位于调节机构相互靠近的两侧下端,用于对调节机构进行固定,防止使用者休息时发生摇晃。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节机构分升降单元、翻转单元、咬合单元,所述升降单元位于主体的两侧中端,所述翻转单元位于升降单元远离固定轴的一侧顶端,所述咬合单元位于翻转单元相互靠近的一侧下端,所述升降单元包括固定杆、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联动转杆以及限位卡筒,所述固定杆固定在主体的两侧中端,所述联动转杆位于固定杆的内部,且贯穿至主体的一侧,所述第二锥齿轮固定在联动转杆的两端,所述第一锥齿轮位于主体的内部,且位于第二锥齿轮的一侧上表面,所述限位卡筒位于固定杆远离固定轴的一端外壁,且与固定杆相互套接。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翻转单元包括第三锥齿轮、啮合转筒、第四锥齿轮、固定块、第五锥齿轮、限位转杆、第六锥齿轮、连接转杆以及固定转轴,所述啮合转筒位于限位卡筒远离固定轴的一侧,且贯穿至固定杆的内部与联动转杆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锥
齿轮固定在啮合转筒远离限位卡筒的一端,且与固定杆相互套接,所述第三锥齿轮位于第四锥齿轮的一侧上表面,且位于啮合转筒的正上方,所述固定块位于第三锥齿轮的上表面,且与主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转轴固定在第三锥齿轮的顶端,且贯穿至固定块的内部,所述第五锥齿轮固定在固定转轴的顶端,所述第六锥齿轮位于第五锥齿轮的一侧上表面,所述限位转杆位于固定块的内部,且位于第五锥齿轮的正上方,所述连接转杆固定在第六锥齿轮远离限位转杆的一端中心位置处,且贯穿固定块、第六锥齿轮至限位转杆的内部。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咬合单元包括第一咬合杆、第二咬合杆以及第一销块,所述第二咬合杆固定在一个连接转杆的一端,且位于固定块的一侧,所述第一咬合杆固定在另一个连接转杆的一端,且与第二咬合杆相互套接,所述第一销块位于第二咬合杆远离连接转杆的一端内部,且贯穿第二咬合杆至第一咬合杆的内部。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锥齿轮的顶端设置有与主体相互套接的限位滑环,所述限位卡筒靠近固定轴的一侧设置有与固定杆相互套接的第一弹簧。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咬合杆的一端内部,且位于第一销块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底端设置有贯穿至顶端,且与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的螺纹杆。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二销块、固定转杆、升降滑块以及第四弹簧,两个所述升降滑块分别位于第一咬合杆、第二咬合杆的正下方,且位于固定块的一侧,所述固定转杆固定在升降滑块的一端,且贯穿至固定块的内部,所述第四弹簧位于固定转杆的下表面,且位于固定块的内部,所述第二销块位于固定转杆的两端内部,且贯穿至固定块的内部。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转杆的两端内部,且位于第二销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弹簧,两个所述升降滑块远离固定转杆的一侧顶端分别设置有贯穿至第一咬合杆、第二咬合杆内部的限位卡轴。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1、通过设置调节机构,此机构可实现训练器的同步升降调节,通过旋转第一咬合杆、第二咬合杆,使得连接转杆带动第六锥齿轮与第五锥齿轮啮合,此时固定转轴在第五锥齿轮的带动下,带动第三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啮合,使得啮合转筒对限位卡筒旋转挤压,并带动联动转杆旋转,同时第二锥齿轮在联动转杆的带动下,与第一锥齿轮啮合,并带动限位滑环旋转,此时螺纹杆在第一锥齿轮的带动下,带动限位滑块升降,通过以上多个零件的相互配合可将训练器进行升降调节,并辅助使用者进行训练休息;
[0021]2、通过设置固定机构,此机构可实现防止摇晃,通过推动升降滑块使得第二销块,进入固定转杆的内部对第三弹簧挤压,同时第四弹簧通过受压反弹推动固定转杆,使得升降滑块限位上升,此时限位卡轴在升降滑块的推动下,分别插入第一咬合杆、第二咬合杆的内部,通过以上多个零件的相互配合可防止使用者在依靠或乘坐时发生摇晃。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调节机构局部剖视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调节机构和固定机构爆炸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C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8]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D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9]图中:1、主体;2、调节机构;201、第一咬合杆;202、固定杆;203、限位滑环;204、第一锥齿轮;205、螺纹杆;206、第二锥齿轮;207、联动转杆;208、第一弹簧;209、限位卡筒;2010、第三锥齿轮;2011、啮合转筒;2012、第四锥齿轮;2013、固定块;2014、第五锥齿轮;2015、限位转杆;2016、第六锥齿轮;2017、连接转杆;2018、第二咬合杆;2019、第二弹簧;2020、第一销块;2021、固定转轴;3、固定机构;301、第二销块;302、第三弹簧;303、固定转杆;304、限位卡轴;305、升降滑块;306、第四弹簧;4、支撑杆;5、限位滑块;6、固定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伸缩支撑式辅助步行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支撑杆(4),位于主体(1)的底端,且贯穿至主体(1)的内部,用于进行伸缩支撑;限位滑块(5),安装在支撑杆(4)的两侧上端,且贯穿至主体(1)的外壁,用于对支撑杆(4)进行升降限位;固定轴(6),分别固定在两个主体(1)相互靠近的一侧上端,用于对两个主体(1)的连接固定;调节机构(2),位于主体(1)的两侧中端,且贯穿至主体(1)的内部,用于对支撑杆(4)进行升降调节并为辅助使用者临时休息;固定机构(3),位于调节机构(2)相互靠近的两侧下端,用于对调节机构(2)进行固定,防止使用者休息时发生摇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伸缩支撑式辅助步行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2)分升降单元、翻转单元、咬合单元,所述升降单元位于主体(1)的两侧中端,所述翻转单元位于升降单元远离固定轴(6)的一侧顶端,所述咬合单元位于翻转单元相互靠近的一侧下端,所述升降单元包括固定杆(202)、第一锥齿轮(204)、第二锥齿轮(206)、联动转杆(207)以及限位卡筒(209),所述固定杆(202)固定在主体(1)的两侧中端,所述联动转杆(207)位于固定杆(202)的内部,且贯穿至主体(1)的一侧,所述第二锥齿轮(206)固定在联动转杆(207)的两端,所述第一锥齿轮(204)位于主体(1)的内部,且位于第二锥齿轮(206)的一侧上表面,所述限位卡筒(209)位于固定杆(202)远离固定轴(6)的一端外壁,且与固定杆(202)相互套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伸缩支撑式辅助步行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单元包括第三锥齿轮(2010)、啮合转筒(2011)、第四锥齿轮(2012)、固定块(2013)、第五锥齿轮(2014)、限位转杆(2015)、第六锥齿轮(2016)、连接转杆(2017)以及固定转轴(2021),所述啮合转筒(2011)位于限位卡筒(209)远离固定轴(6)的一侧,且贯穿至固定杆(202)的内部与联动转杆(207)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锥齿轮(2012)固定在啮合转筒(2011)远离限位卡筒(209)的一端,且与固定杆(202)相互套接,所述第三锥齿轮(2010)位于第四锥齿轮(2012)的一侧上表面,且位于啮合转筒(2011)的正上方,所述固定块(2013)位于第三锥齿轮(2010)的上表面,且与主体(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转轴(2021)固定在第三锥齿轮(2010)的顶端,且贯穿至固定块(2013)的内部,所述第五锥齿轮(2014)固定在固定转轴(2021)的顶端,所述第六锥齿轮(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叶林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文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