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入式保险丝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9258 阅读:2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插入式保险丝结构,包含:一上盖板、一壳体、一导电片、一发光显示组件、一保险丝及导线,该壳体上方中央内部设有一储置室,在使导电片连接保险丝及导线接上一发光显示组件装入其内,以形成绝缘防护目的,该导电片下方设一插接板,可插在接座板上,该保险丝未断时,导线上因电流过小,发光显示组件并不会发亮,若因电流过大产生高温,使保险丝超载无法承受,而出现熔化断裂后,该发光显示组件电流增大,造成发光显示现象,以使显示及安全的防护功效。且导电片上方内侧设一双L型缺口,使导线能完全密合在导电片厚度的L型缺口上,形成一双面接触的焊接方式,可充分解决习用点焊方式,时间经久后易氧化而剥离的问题。(*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插入式保险丝结构,其内设有一发光显示组件,若保险丝熔化断裂后,发光显示组件会亮,以显示出保险丝已失去效用,并能充分快速告知使用者。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所示的习用保险丝结构,其壳体插入,因其导电片k、k1组装方向的关系,进而组装方式设计系以将导电片k、k1的内外侧边制成平直形状,并与壳体边缘平行,放入后并抵住壳体上方,然为避免导电片k、k1在拔除保险丝接座造成松动而脱离,则在两导电片k、k1各设有一穿孔h、h1,再用高温设备,使塑料外壳熔固在穿孔h、h1内,使导电片k、k1在拔除保险丝接座不易脱离,其次当保险丝熔断后,电流无法通过,造成某些装置功能失效,使相关电子零件遭到损害,而检查原因较为困难,必须将失效装置重新做一次检整,即费时又耗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插入式保险丝结构,其内设有一发光显示组件,若保险丝熔化断裂后,发光显示组件会亮,以显示出保险丝已失去效用,并能充分快速告知使用者。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插入式保险丝结构,其特征在于一上盖板,该两端各设有一固定座,其内侧各设一倒角,导电片的顶端制成一V型槽孔,并通过导电片最上方的固定板紧密固定导线;一壳体,该壳体上方中央内部设有一储置室,导电片连接保险丝及导线接上一发光显示组件装入其内,其上端内部两侧各设一固定槽,将导电片固定,于下方两侧各设一定位肋;一导电片,为一体成形的导电材料,其顶端内外缘两侧各设一倒角,在两导电片各设有一固定板及穿孔,在下方设有接座板;一发光显示组件,导电片上方内侧设一双L型缺口,导线密合在导电片厚度的L型缺口上,与焊接处形成一双面接触的焊接。以下结合附图以具体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习用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技术的平面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4为本技术的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保险丝未熔断的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保险丝熔断后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导电片k、k1;穿孔h、h1;上盖板1;固定座11、110;倒角12、120;壳体2;储置室21;固定槽22、220;定位肋23、230;导电片3、30;倒角31、310;V型槽孔32、320;双L型缺口33、330;固定板34、340;穿孔35、350;接座板36;发光显示组件4;焊接处41;保险丝5;导线6、60。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图3、图4及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插入式保险丝结构,包含一上盖板1,该两端各设有一固定座11、110,其内侧各设一倒角12、120,导电片3、30的顶端各制成一V型槽孔32、320,在使能充分与导电片3、30最上方的固定板34将导线6、60紧密固定;一壳体2,该壳体2上方中央内部设有一储置室21,在使导电片3、30连接保险丝5及导线6、60接上一发光显示组件4装入其内,其上端内部两侧各设一固定槽22、220,在使导电片3、30装入壳体2后,将导电片3、30固定,于下方两侧各设一定位肋23、230;一导电片3、30,为一体成形的导电材料,其顶端内外缘两侧各设一倒角31、310,在两导电片3、30各设有一固定板34、340及穿孔35、350,为使壳体2熔固在导电片3、30固定板34、340及穿孔35、350内,其下方为接座板36,在使插入接座内;再将保险丝5以向下弯曲方式连接;一发光显示组件4,导电片3上方内侧设一双L型缺口33,使导线6能完全密合在导电片3厚度的L型缺口33上,与焊接处41形成一双面接触的焊接,若正常使用状态时,电流经导电片3向保险丝5流量较大,沿导线6流向发光显示组件4流量较小,因此不会发亮,当保险丝5超载因而熔断后,电流会往发光显示组件4,而使其发光,即显示该保险丝5已失去功用的状态。如图6所示,本技术的导电片3、30上方内侧设一双L型缺口33、330,使导线6、60能完全密合在导电片3、30厚度的L型缺口33、330上,形成一双面接触的焊接方式,可充分解决习用点焊方式,时间经久后易氧化而剥离;此外,上盖板1的两固定座11、110其内侧各设一倒角12、120,导入发光显示组件4时较滑顺,导入导线6、60时,上盖板1的两固定座11、110可充分与导电片3、30最上方的固定板34、340将导线6、60紧密固定,以达到最完美的双重防护状态;该壳体2上方设一完全透空,组装方向由上方装入固定槽22、220后,再将两导电片3、30的顶端制成一V型槽孔32、320,其内外缘两侧各设一导角31、310,在两导电片3、30各设有一固定板34、340及穿孔35、350,再用高温设备,使塑料外壳熔固在导电片3、30、固定板34,340及穿孔35、350内,以使导电片3在拔离该接座板36时即不易脱离;此外,本技术可将保险丝5设计以向下弯曲形状,为使以增加发光显示组件4的容纳空间。下面将本技术与传统技术进行比较传统技术1、保险丝因故障拔离时,易造成导电片脱落。2、发光显示组件因点焊方式,久焊易造成氧化现象。3、故障时,因检测不易,即耗时费力。4、电路线段易损耗。本技术1、保险丝结构在双重熔接固定下,较不易拔开而剥离。2、发光显示组件以密合方式焊固形成一体性结构。3、故障时,发光组件会显示有报知功能。4、电路线保护线路因故障报知得以缩短时间,易检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入式保险丝结构,其特征在于:一上盖板,该两端各设有一固定座,其内侧各设一倒角,导电片的顶端制成一V型槽孔,并通过导电片最上方的固定板紧密固定导线;一壳体,该壳体上方中央内部设有一储置室,导电片连接保险丝及导线接上一发光 显示组件装入其内,其上端内部两侧各设一固定槽,将导电片固定,于下方两侧各设一定位肋;一导电片,为一体成形的导电材料,其顶端内外缘两侧各设一倒角,在两导电片各设有一固定板及穿孔,在下方设有接座板;一发光显示组件,导电片上方内侧 设一双L型缺口,导线密合在导电片厚度的L型缺口上,与焊接处形成一双面接触的焊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入式保险丝结构,其特征在于一上盖板,该两端各设有一固定座,其内侧各设一倒角,导电片的顶端制成一V型槽孔,并通过导电片最上方的固定板紧密固定导线;一壳体,该壳体上方中央内部设有一储置室,导电片连接保险丝及导线接上一发光显示组件装入其内,其上端内部两侧各设一固定槽,将导电片固定,于下方两侧各设一定位肋;一导电片,为一体成形的导电材料,其顶端内外缘两侧各设一倒角,在两导电片各设有一固定板及穿孔,在下方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正保
申请(专利权)人:保宇兴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