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电联供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38830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能源循环系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冷电联供循环系统,包括相连接的压缩制冷子循环系统和动力子循环系统,所述动力子循环系统为利用冷热海水及太阳能作为冷热源驱动的循环系统,所述压缩制冷子循环系统和动力子循环系统集成于一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压缩制冷子循环系统和动力子循环系统交替工作,可在白天时利用动力子循环系统承担冷凝工作,夜晚或太阳辐射强度较低的时候,利用压缩制冷子循环系统,让其承担冷凝工作,避免了有限电能源消耗过大,利用太阳能的无限性对有限电能源消耗进行补偿,实现了有限电能源的节约。实现了有限电能源的节约。实现了有限电能源的节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电联供循环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能源循环系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冷电联供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海鲜产业越来越感兴趣,因为鱼的营养价值很高,越来越受消费者的喜爱。渔业越来越受欢迎,不管是海里捕捞还是渔民自己养的鱼也越来越多,定期会大量捕捞上来一批,为了保持鱼的新鲜口感,很多养殖户或从海里打捞上鱼的渔民会用冷冻的方式将鱼紧急冻起来,消费者买到后回家解冻,不会出现营养的流失同时味道很鲜美,保持了原汁原味。
[0003]但是由于渔业现在用的冷源基本都是通过电能源供应形成冷库系统,电能源大量被消耗,导致渔业的成本越来越高。能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而减少能源从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提高能源转换效率是当前解决能源危机的主要手段。因此,不断提高循环系统中能量传递和转换的技术水平以减少损失,是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的关键所在。对此现今也有一些研究,比如公开号为CN207035548U的一种喷射式冷电联供循环系统就是基于非共沸工质的热力循环升维构建,可以减少实际循环的不可逆损失,提高循环性能,使实际循环逼近理想循环。虽然这种方式实现了较高的能源利用,但是并没有外在免费能源的接入,最终渔业冷冻过程中电能源消耗还是很大的导致成本还是较高。太阳能是一种巨大且用之不尽的能源,是人类可以利用的最丰富的资源,相对于其他能源来说,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完全免费。如何有效地利用免费的可持续的能源形成新的冷电联供循环系统是现今研究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渔业冷冻过程中电能源消耗过大导致成本过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冷电联供循环系统。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冷电联供循环系统,包括相连接的压缩制冷子循环系统和动力子循环系统,所述动力子循环系统为利用冷热海水及太阳能作为冷热源驱动的循环系统,所述压缩制冷子循环系统和动力子循环系统集成于一体。
[0007]本技术通过所述动力子循环系统为利用冷热海水及太阳能作为冷热源驱动的循环系统,所述压缩制冷子循环系统和动力子循环系统集成于一体的设置,动力子循环系统利用利用冷热海水及太阳能作为冷热源驱动,产生电能且承担冷凝工作,对压缩制冷子循环系统进行能量的补偿;也就是说通过压缩制冷子循环系统和动力子循环系统交替工作,可在白天时利用动力子循环系统承担冷凝工作,夜晚或太阳辐射强度较低的时候,利用压缩制冷子循环系统,让其承担冷凝工作,避免了有限电能源消耗过大,利用太阳能的无限性对有限电能源消耗进行补偿,从而避免了压缩制冷子循环系统持续工作,节省了有限的电能源从而降低了渔业冷库的冷冻成本。
[0008]优选地,所述压缩制冷子循环系统包括用于接收制冷剂的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冷凝器,所述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冷凝器顺次连接且首尾也连接形成循环。这样设置是为了制冷剂从蒸发器出来后,经过压缩机压缩增压,进入冷凝器冷凝,进入蒸发冷凝器换热冷凝,流入蒸发器吸收热量,为冷库提供冷量,从而完成循环。优选地,所述冷凝器主要是用于海水冷凝的冷凝器。
[0009]优选地,所述冷凝器与蒸发冷凝器之间设有第一节流阀,所述蒸发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设有第二节流阀。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的设置主要是为了降压。具体地:制冷剂从蒸发器出来后,经过压缩机压缩增压,进入冷凝器冷凝,在第一节流阀降压后,进入蒸发冷凝器换热冷凝,经过第二节流阀降压后,流入蒸发器吸收热量,为冷库提供冷量,从而完成循环。
[0010]优选地,所述动力子循环系统为太阳能辅助吸收式增压型双级引射OTEC动力循环系统,所述动力子循环系统与蒸发冷凝器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动力子循环系统包括存储氨水浓溶液的发生器和用于通过加热海水向发生器提供热能的太阳能集热器,所述太阳能集热器与发生器连接。这样设置是为了太阳能集热系统通过加热温海水对发生器中的氨水浓溶液加热,产生高温高压的氨气

氨水混合物。
[0012]优选地,所述动力子循环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气液分离器、汽轮机、第一引射器、第二引射器、吸收器,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的输入端与发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吸收器的输出端与蒸发冷凝器的输入端连接。这样设置是为了将产生的氨气

氨水混合物在第一气液分离器分离后,氨气部分流入汽轮机,推动汽轮机输出动力发电,然后流入第一引射器主流入口;稀氨水部分经过进入第二引射器主流入口,引射从第一引射器出口的氨气混合物。氨气与稀氨水在第二引射器内混合后,进入吸收器,被泵入的深海冷海水冷却,溶解吸收生成氨水浓溶液。
[0013]优选地,所述动力子循环系统包括溶液换热器,所述溶液换热器输入端与第一气液分离器、吸收器均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引射器、发生器均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动力子循环系统包括第二气液分离器,所述蒸发冷凝器的输出端与第二气液分离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器的输出端与吸收器、第一引射器均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吸收器与溶液换热器之间设有第一溶液泵,所述吸收器与第二气液分离器之间设有第二溶液泵,所述吸收器蒸发冷凝器之间设有第三节流阀。
[0016]优选地,所述压缩制冷子循环系统的工质为R22,所述动力子循环系统的工质为氨水。R22制冷剂是氟利昂家族的一员,属于氢氯氟烃类。制冷剂R22作为当今使用最广泛的中低温制冷剂,广泛用于往复式压缩机。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工质只是优选,并不是限制性的规定。
[0017]本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0018]本技术通过所述动力子循环系统为利用冷热海水及太阳能作为冷热源驱动的循环系统,所述压缩制冷子循环系统和动力子循环系统集成于一体的设置,动力子循环系统利用利用冷热海水及太阳能作为冷热源驱动,产生电能且承担冷凝工作,对压缩制冷子循环系统进行能量的补偿;也就是说通过压缩制冷子循环系统和动力子循环系统交替工
作,可在白天时利用动力子循环系统承担冷凝工作,夜晚或太阳辐射强度较低的时候,利用压缩制冷子循环系统,让其承担冷凝工作,避免了有限电能源消耗过大,利用太阳能的无限性对有限电能源消耗进行补偿,从而避免了压缩制冷子循环系统持续工作,节省了有限的电能源从而降低了渔业冷库的冷冻成本。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一种冷电联供循环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21]本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电联供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接的压缩制冷子循环系统(1)和动力子循环系统(2),所述动力子循环系统(2)为利用冷热海水及太阳能作为冷热源驱动的循环系统,所述压缩制冷子循环系统(1)和动力子循环系统(2)集成于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电联供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制冷子循环系统(1)包括用于接收制冷剂的蒸发器(11)、压缩机(12)、冷凝器(13)、蒸发冷凝器(14),所述蒸发器(11)、压缩机(12)、冷凝器(13)、蒸发冷凝器(14)顺次连接且首尾也连接形成循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电联供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13)与蒸发冷凝器(14)之间设有第一节流阀(15),所述蒸发冷凝器(14)与蒸发器(11)之间设有第二节流阀(16)。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冷电联供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子循环系统(2)为太阳能辅助吸收式增压型双级引射OTEC动力循环系统,所述动力子循环系统(2)与蒸发冷凝器(14)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电联供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子循环系统(2)包括存储氨水浓溶液的发生器(21)和用于通过加热海水向发生器(21)提供热能的太阳能集热器(22),所述太阳能集热器(22)与发生器(21)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电联供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冰黄斯珉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