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路器的开关联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8475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断路器的开关联动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手柄、手柄联动杆、铝支架和触头座,铝支架和壳体间夹设支架弹簧,触头座与铝支架之间设有触头弹簧,其中,铝支架和触头座上设有可减轻其自身重量的槽或通孔,可除去铝支架和触头座上多余的部分,减轻机构重量,从而提高开关联动装置操控的灵敏度,提高断路器的分断能力。(*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断路器的构件,具体说是指断路器的开关联动装置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断路器结构一般由壳体、接线座、开关联动装置、灭弧罩、触头组件等构成, 静触头固设于壳体上,开关组件与动触头连接并控制其开合动作,带漏电保护的断路器还 设有漏电保护组件。前述的开关联动装置一般由手柄、手柄联动杆、铝支架和触头座构成, 铝支架和壳体间夹设一支架弹簧,触头座与铝支架之间设有触头弹簧。传统的铝支架和触头座上除必要的安装孔外,其余部分都是实体,如图4、 6所示,这样就造成部件较重, 开、关操作的灵敏度较差,影响断路器的分断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操作灵敏、分断能力强的断路器的开关联动装置结构。 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断路器的开关联动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手柄、手柄联动杆、铝支架和触头座, 所述的铝支架和壳体间夹设支架弹簧,所述的触头座与铝支架之间设有触头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铝支架和触头座上设有可减轻其自身重量的槽或通孔。为达到较佳的效果, 在不影响部件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大的槽或通孔以使铝支架和触头座的重量减至 最轻。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槽或通孔结构,除去铝支架和触头座上多余的部分, 大大减轻机构重量,从而提高开关联动装置操控的灵敏度,提高断路器的分断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触头座与铝支架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铝支架的正视图。 图4为公知的铝支架的正视图。 图5为本技术触头座的正视图。 图6为公知的触头座的正视图。 图7为本技术铝支架的立体图。 图8为本技术触头座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该断路器的开关联动装置由手柄l、手柄联动杆2、铝支架3和触头座4构成,支架 弹簧6夹设于铝支架3和壳体之间,触头座4与铝支架3之间设有触头弹簧5。与公知的 结构相比,本实施例的触头座4的上端部设有梯形孔41,铝支架3中部设有不规则形孔 31,梯形孔41和不规则形孔31的边缘与触头座4和铝支架3的外形相近,大大减轻铝支 架和触头座的重量,又保证其强度不受太大影响,达到提高开关联动装置操控的灵敏度, 提高断路器的分断能力的目的。上述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 利用此构思对本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属于侵犯本技术保护范围的行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断路器的开关联动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手柄、手柄联动杆、铝支架和触头座,所述的铝支架和壳体间夹设支架弹簧,所述的触头座与铝支架之间设有触头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铝支架和触头座上设有可减轻其自身重量的槽或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断路器的开关联动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手柄、手柄联动杆、铝支架和触头座,所述的铝支架和壳体间夹设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裕杰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马可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