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性炭的混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8440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活性炭的混料装置,具体涉及活性炭加工技术领域,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上方设置有进料口,所述箱体的下方设置有出料口,所述箱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驱动件,所述箱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驱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整体设计,第一驱动件就会带动下半部分的物料由右向左运动,第二驱动件就会带动下半部分的物料由右向左运动,与此同时,第一转动杆上的第一搅拌叶带动右边半部分的物料进行顺时针运动,从而使得第二转动杆上的第二搅拌叶带动左半部分的物料进行逆时针运动,多重部件的相互配合,使得内部的物料在混合的同时进行不断的位移,能够使得整体混合的更加充分,避免了物料聚堆的现象发生,有效的提高了整个装置的混合效率。装置的混合效率。装置的混合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性炭的混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活性炭加工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活性炭的混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活性炭是由木质、煤质和石油焦等含碳的原料经热解、活化加工制备而成,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表面化学基团,特异性吸附能力较强的炭材料的统称,通常为粉状或粒状具有很强吸附能力的多孔无定形炭。由固态碳质物(如煤、木料、硬果壳、果核、树脂等)在隔绝空气条件下经600~900℃高温炭化,然后在400~900℃条件下用空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或三者的混合气体进行氧化活化后获得,活性炭在加工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对多种物料进行混合。
[0003]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较多缺点,活性炭的混料装置在进行混合时,由于活性炭分量较多,一般的混合装置很难将其充分混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活性炭的混料装置,通过整体设计,第一驱动件就会带动下半部分的物料由右向左运动,第二驱动件就会带动下半部分的物料由右向左运动,与此同时,第一转动杆上的第一搅拌叶带动右边半部分的物料进行顺时针运动,从而使得第二转动杆上的第二搅拌叶带动左半部分的物料进行逆时针运动,多重部件的相互配合,使得内部的物料在混合的同时进行不断的位移,能够使得整体混合的更加充分,避免了物料聚堆的现象发生,有效的提高了整个装置的混合效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活性炭的混料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上方设置有进料口,所述箱体的下方设置有出料口,所述进料口的上方固定设置有扩容件,所述箱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驱动件,所述箱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驱动件,所述箱体的内部固定设置有转动件;
[0006]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驱动端沿水平方向上固定安装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外部设置有绞龙页;
[0007]所述转动件包括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驱动端沿水平方向上固定设置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外部设置有第一搅拌叶的一端套设有套筒,所述第一搅拌叶的端部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下方设置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锥齿轮,所述套筒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外部设置有第二搅拌叶。
[000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件的内部结构与第二驱动件的内部结构相同,两者的方向呈反向分布。
[000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转动杆的端部与第一锥齿轮固定连接,所述
第二转动杆的端部与第二锥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分别与第三锥齿轮啮合连接。
[00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筒与第三锥齿轮之间转动连接。
[001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箱体的下方设置有多组支撑架,其中支撑架呈梯形结构。
[0012]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扩容件包括有第一进料斗,所述第一进料斗的上方套设有第二进料斗,所述第二进料斗的上方套设有第三进料斗。
[0013]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进料斗的直径大于第二进料斗的直径,所述第二进料斗的直径大于第一进料斗的直径。
[0014]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5]1、本技术中通过整体设计,第一驱动件就会带动下半部分的物料由右向左运动,第二驱动件就会带动下半部分的物料由右向左运动,与此同时,第一转动杆上的第一搅拌叶带动右边半部分的物料进行顺时针运动,从而使得第二转动杆上的第二搅拌叶带动左半部分的物料进行逆时针运动,多重部件的相互配合,使得内部的物料在混合的同时进行不断的位移,能够使得整体混合的更加充分,避免了物料聚堆的现象发生,有效的提高了整个装置的混合效率;
[0016]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了扩容件,向上拉动第三进料斗,在第三进料斗向上运动的同时,就会带动第二进料斗和第一进料斗,形成一个放大型的漏斗,增大了进料口的面积,从而更加便利物料的进入,并且可以进行快速收缩伸张,具备一定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中转动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中第一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中扩容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为:1箱体、2进料口、3出料口、4扩容件、41第一进料斗、42第二进料斗、43第三进料斗、5第一驱动件、51搅拌电机、52搅拌杆、53绞龙页、6第二驱动件、7转动件、71伺服电机、72第一转动杆、73第一搅拌叶、74套筒、75第二转动杆、76第二搅拌叶、77第一锥齿轮、78第二锥齿轮、79第三锥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如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所示的一种活性炭的混料装置,包括箱体1、进料口2、出料口3、扩容件4、第一进料斗41、第二进料斗42、第三进料斗43、第一驱动件5、搅拌电机51、搅拌杆52、绞龙页53、第二驱动件6、转动件7、伺服电机71、第一转动杆72、第一搅拌叶73、套筒74、第二转动杆75、第二搅拌叶76、第一锥齿轮77、第二锥齿轮78、第三锥齿轮79,所述箱体1
的上方设置有进料口2,所述箱体1的下方设置有出料口3,所述进料口2的上方固定设置有扩容件4,所述箱体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驱动件5,所述箱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驱动件6,所述箱体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转动件7;
[0024]所述第一驱动件5包括有搅拌电机51,所述搅拌电机51的驱动端沿水平方向上固定安装有搅拌杆52,所述搅拌杆52的外部设置有绞龙页53;
[0025]所述转动件7包括有伺服电机71,所述伺服电机71的驱动端沿水平方向上固定设置有第一转动杆72,所述第一转动杆72的外部设置有第一搅拌叶73的一端套设有套筒74,所述第一搅拌叶73的端部设置有第一锥齿轮77,所述第一锥齿轮77的下方设置有第三锥齿轮79,所述第三锥齿轮79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锥齿轮78,所述套筒74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转动杆75,所述第二转动杆75的外部设置有第二搅拌叶76。
[002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件5的内部结构与第二驱动件6的内部结构相同,两者的方向呈反向分布。
[002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动杆72的端部与第一锥齿轮7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75的端部与第二锥齿轮7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77和第二锥齿轮78分别与第三锥齿轮79啮合连接。
[0028]进一步的,所述套筒74与第三锥齿轮79之间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性炭的混料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上方设置有进料口(2),所述箱体(1)的下方设置有出料口(3),所述进料口(2)的上方固定设置有扩容件(4),所述箱体(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驱动件(5),所述箱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驱动件(6),所述箱体(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转动件(7);所述第一驱动件(5)包括有搅拌电机(51),所述搅拌电机(51)的驱动端沿水平方向上固定安装有搅拌杆(52),所述搅拌杆(52)的外部设置有绞龙页(53);所述转动件(7)包括有伺服电机(71),所述伺服电机(71)的驱动端沿水平方向上固定设置有第一转动杆(72),所述第一转动杆(72)的外部设置有第一搅拌叶(73)的一端套设有套筒(74),所述第一搅拌叶(73)的端部设置有第一锥齿轮(77),所述第一锥齿轮(77)的下方设置有第三锥齿轮(79),所述第三锥齿轮(79)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锥齿轮(78),所述套筒(74)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转动杆(75),所述第二转动杆(75)的外部设置有第二搅拌叶(7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炭的混料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春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嘉盛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