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钻车后夹持退丝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8403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09
一种智能钻车后夹持退丝夹,包括有主壳体、夹杆部、液压缸和斜液压缸。主壳体转动设置于智能钻车的滑道上,并且位于智能钻车的前钻杆夹后方的位置处,主壳体的两侧面上分别设置有钻杆通孔,主壳体一侧面的钻杆通孔处设置有连接轴承,主壳体通过连接轴承与设置在滑道上的支撑底座转动连接。主壳体内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夹杆部,主壳体的两端头处均设置有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穿设于主壳体内与夹杆部相连接。主壳体的上方设置有斜液压缸,斜液压缸的缸体与智能钻车连接,其活塞杆与主壳体的一端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智能钻车后夹持退丝夹,其设计合理,便于拆卸钻杆,可免去繁琐的人工操作,非常的便捷,能有效提升作业效率。能有效提升作业效率。能有效提升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钻车后夹持退丝夹


[0001]本技术涉及矿用钻杆存储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钻车后夹持退丝夹。

技术介绍

[0002]唐口煤业公司属于立井开采矿井,矿井深,巷道岩体承受压力大,弹性变形能相对较大,矿井冲击地压治理一直是公司面临的巨大困难。随着煤矿开采技术的不断发展,公司引进了微震系统对冲击地压实时监控,对矿井冲击地压实时监控,利用在冲击地压集中区域打设防冲泄压孔的方式对煤层泄压,有效的控制了冲击地压对煤矿开采制约。
[0003]目前,卸压钻孔施工主要是采用CMS1

1450/30 煤矿用深孔钻车(以下简称钻车),该钻车属于履带自行式、低转速、大扭矩、全方位液压钻车,也是使用性能较好、使用最普遍的一种钻车。但是此类钻车在钻孔作业结束后,钻杆的回收极为不便。由于钻杆之间是螺纹连接的,紧紧依次钻机的反转不易将中间段的钻杆拆卸掉,还需要人工辅助,非常的麻烦,影响作业效率。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智能钻车后夹持退丝夹,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智能钻车后夹持退丝夹,其设计合理,便于拆卸钻杆,可免去繁琐的人工操作,非常的便捷,能有效提升作业效率。
[0005]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智能钻车后夹持退丝夹,包括有主壳体、夹杆部、液压缸和斜液压缸。所述的主壳体转动设置于智能钻车的滑道上,并且位于智能钻车的前钻杆夹后方的位置处,所述主壳体的两侧面上,即是在侧面的中心位置处分别设置有钻杆通孔,所述主壳体一侧面的钻杆通孔处设置有连接轴承,所述主壳体通过连接轴承与设置在滑道上的支撑底座转动连接,即主壳体与滑道转动连接。
[0006]所述的主壳体内部的两端,即是在钻杆通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可移动的夹杆部,所述主壳体的两端头处均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穿设于主壳体内与夹杆部相连接。
[0007]所述的主壳体的上方设置有斜液压缸,所述斜液压缸的缸体通过连接支架与智能钻车连接,其活塞杆通过铰链与主壳体的一端铰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夹杆部朝向钻杆的一端设置有弧形凹面。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主壳体为长方型结构,其顶面设置有开口。
[0010]进一步的,所述的夹杆部为长方型结构。
[0011]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智能钻车后夹持退丝夹,其设计合理,便于拆卸钻杆,可免去繁琐的人工操作,非常的便捷,能有效提升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智能钻车后夹持退丝夹的结构示意图。
[0013]1—主壳体2—夹杆部3—液压缸4—斜液压缸5—连接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14]现参照说明书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说明如下: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智能钻车后夹持退丝夹,包括有主壳体1、夹杆部2、液压缸3和斜液压缸4。所述的主壳体1转动设置于智能钻车的滑道上,并且位于智能钻车的前钻杆夹后方的位置处,所述主壳体1的两侧面上,即是在侧面的中心位置处分别设置有钻杆通孔,所述主壳体1一侧面的钻杆通孔处设置有连接轴承5,所述主壳体1通过连接轴承5与设置在滑道上的支撑底座转动连接,即主壳体1与滑道转动连接。
[0015]所述的主壳体1内部的两端,即是在钻杆通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可移动的夹杆部2,所述主壳体1的两端头处均设置有液压缸3,所述液压缸3的活塞杆穿设于主壳体1内与夹杆部2相连接。
[0016]所述的主壳体1的上方设置有斜液压缸4,所述斜液压缸4的缸体通过连接支架与智能钻车连接,其活塞杆通过铰链与主壳体1的一端铰接。
[0017]进一步的,所述的夹杆部2朝向钻杆的一端设置有弧形凹面。
[0018]进一步的,所述的主壳体1为长方型结构,其顶面设置有开口。
[0019]进一步的,所述的夹杆部2为长方型结构。
[0020]本技术所述的智能钻车可参考CMS1

1450/30煤矿用深孔钻车。工作人员通过智能钻机所配备的控制系统可控制液压缸3,以及斜液压缸4的运行。
[0021]拆卸钻杆时,智能钻车的前钻杆夹固定住前一根钻杆,后夹持退丝夹则固定住后一根钻杆,即是液压缸3推动夹杆部2,以使夹杆部2夹紧钻杆。钻杆固定后,斜液压缸4伸缩,以使后夹持退丝夹连同后一根钻杆略微转动。由于前一个钻杆固定不动,后一根钻杆略微转动,即是相当于退了半丝,以使两根钻杆略微松动。退丝后,前钻杆夹及后夹持退丝夹同时松开钻杆,智能钻车的钻机反转即可拆卸掉钻杆,非常的便利,无需人工干预,大大提升了作业效率。
[0022]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智能钻车后夹持退丝夹,其设计合理,便于拆卸钻杆,可免去繁琐的人工操作,非常的便捷,能有效提升作业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钻车后夹持退丝夹,包括有主壳体(1)、夹杆部(2)、液压缸(3)和斜液压缸(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壳体(1)转动设置于智能钻车的滑道上,并且位于智能钻车的前钻杆夹后方的位置处,所述主壳体(1)的两侧面上,即是在侧面的中心位置处分别设置有钻杆通孔,所述主壳体(1)一侧面的钻杆通孔处设置有连接轴承(5),所述主壳体(1)通过连接轴承(5)与设置在滑道上的支撑底座转动连接,即主壳体(1)与滑道转动连接;所述的主壳体(1)内部的两端,即是在钻杆通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可移动的夹杆部(2),所述主壳体(1)的两端头处均设置有液压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金龙高久国王冲张鹏李吉斌庄昆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唐口煤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