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黄栀子的栽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黄栀子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黄栀子的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天然黄色素在食品和化工等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对于黄栀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仅仅依靠野生资源和现有黄栀子种植资源已经不能够满足现有的需求。当前,黄栀子的繁育方法主要是种子有性繁育和枝条扦插无性繁育两种,其中,采用枝条扦插无性繁育的培育方法的优势在于:成长速度快,前期产量更高;但是也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缺陷,比如无性繁育的黄栀子,抗干旱相对较差,对土壤深处的有效养分吸收少,且树冠小,结果枝少,苗木贵,到成龄树的中后期易出现早衰,存在产量低等问题。
[0003]因此,从节约生产成本,延缓黄栀子树衰老,实现中后期的高产稳定的角度考虑,种子有性繁育更有优势。但是,采用种子有性繁育的方法也存在一些弊端,即前2
‑
5年的产量远低于枝条扦插方法栽培的黄栀子树。因此,提出一种全新的黄栀子种子有性繁育方法将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栀子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育苗: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期间,选择土层厚度大于55cm的土地作为圃地,深翻土壤25
‑
35cm做成高25
‑
30cm、宽1.2
‑
1.4m的平整苗床,在深翻土壤的同时均匀撒农家肥和氮磷钾肥作为基肥;然后将细黄土均匀撒在苗床表面,厚1.5
‑
2cm,将黄栀子种子按照行距15
‑
20cm条播定苗,保持土壤湿润,间苗,待苗高30cm以上时移栽;(2)整地、移栽:次年2月至3月期间,选择土层深度45cm以上的红壤,按照行距1.8
‑
2m,株距1.1
‑
1.3m挖栽培穴,栽培穴的长宽深均为40cm,将挖出的上层土与第一营养肥混合后回填至栽培穴中,然后将苗木移栽至栽培穴中,再将挖出的下层土与一份第二营养肥混合后回填至栽培穴,堆高苗木周边的土壤使得其比地平面高6
‑
8cm;所述第一营养肥为氮磷钾钙含量各15%的复合肥1kg;一份第二营养肥由以下原料发酵制得:秸秆400
‑
450g、酸化处理后的养殖废水150
‑
200g、食用菌渣50
‑
60g、生活污泥80
‑
100g,复合菌剂30
‑
40g;所述复合菌剂由解淀粉芽孢杆菌、乳酸菌、产朊假丝酵母菌按照1
‑
2:1:1
‑
2的质量比混合得到;(3)田间管理:a、施肥:于离树冠滴水处挖1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增兵,束爱萍,张文学,夏文建,唐先干,孙刚,袁福生,王萍,王少先,万鹏,李祖章,刘光荣,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