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叶林低产改造的丝栗栲阔叶混交林的营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森林营造的
,尤其涉及一种针叶林低产改造的丝栗栲阔叶混交林的营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人工用材林中针叶树树种占90%以上比例,且纯林作业为主,生态与经济负面问题日益突出。如针叶纯林生态系统的抗性脆弱,松材线虫病肆虐;林地地力衰退严重;林分低产低效,经济收益逐代下降等等。这与我国人工林培育定向、速生、丰产、优质、高效和稳定的6个目标工作相悖。实施低产低效林改造成为目前造林的中心任务之一,针叶阔叶化改造及其乡土阔叶树种选择成为了首选,并需求与之配套建设的定向集约栽培及优化营造技术模式。
[0003]我国南方顶级群落的常绿阔叶林的主要建群或主要伴生科有壳斗科、樟科、山茶科和木兰科,在长江领域海拔300~1000m的天然阔叶林中广泛分布。其主要壳斗科植物如丝栗栲、米槠等。丝栗栲属壳斗科栲属常绿乔木,还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材、坚果、栲胶的资源植物;檫木是樟科檫木属落叶乔木,材质优良,用于上等家具用材;木荷为山茶科木荷属常绿乔木,是一种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叶林低产改造的丝栗栲阔叶混交林的营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营造方法的具体步骤为:S1、造林地全面清理:马尾松低产林皆伐后,对采伐迹地实施全面清理,将剩余物与地表杂草杂灌全部清出;S2、穴状整地:于造林前的上年度12月穴状整地,垂直于等高线水平带状布置种植穴,带状种植穴的配置采取宽株距窄行间距,穴间水平距2.0m,带间距1.5m,其中植苗穴的规格50*50*40cm,播种穴的规格20*20*20cm;S3、有机基肥施肥与回填表土;造林前1
‑
2天施基肥,施5kg/穴有机肥,先回表土,拌均,再盖土,施肥后总深度10
‑
15cm,此时植苗穴高度25
‑
30cm;播种穴高度5cm;S4、混交与种植点优化配置:混交树种丝栗栲、檫木和木荷以混交比例4:4:2带状混交,从上至下依次排列2条带檫木、2条带丝栗栲和1条带木荷,连续2次序列完成一个组合;S5、植苗苗木与播种种粒的选择:丝栗栲、木荷植苗造林,檫木芽苗(种子经引发,具胚根、胚轴但未展叶)播种造林;丝栗栲造林苗木系2年生实生苗,地径≥0.4cm、株高≥50cm的Ⅱ级以上规格苗木;木荷造林苗木系1年生实生苗,地径≥0.4cm、株高≥50cm的Ⅱ级以上规格苗木;檫木种子选取饱满健康、深色光泽度好的良种;S6、植苗与芽苗播种混交造林:于3月初至清明前,大雨后的3
‑
4天晴天或阴天或微雨天,土壤含水量在60
‑
80%;丝栗栲容器苗造林,造林前先脱盆,然后置入种植穴的中间,扶正覆土,平穴面时压实穴中土,然后覆一层3
‑
5cm厚度的底土,平至穴面,后覆稻草;木荷裸根苗造林,先将木荷根粘黄泥浆,然后置入种植穴的中间,扶正覆土,平穴面时压实穴中土,然后覆一层3
‑
5cm厚度的底土,平至穴面,后覆稻草;檫木芽苗播种育苗,将引发并发根但未展叶芽的檫木芽苗粘拌有草木灰的黄泥浆,1:体积比例的草木灰和新鲜黄泥,粘浆厚度略大于其种子直径大小,然后疏松穴中土壤,填土至距离穴面2cm高度,将2粒芽苗沿穴中线的2旁分列放入土中,再填土至高出穴面1
‑
2cm,接用宽木板着压紧土壤,后覆稻草;S7、扩穴松土;栽植当年,关注天气预报与林地墒情,当天气连续晴好预示着即将旱情,疏松种植穴地表10
‑
15cm,扩穴至穴盘直径80cm;播种育苗则实施浅松,可不扩穴,培土至高出原地表2
‑
3cm,并回覆稻草保墒,当播种育苗的苗木未出土或苗木高度<20cm,可不用培土。此外,做好清理排水沟工作;S8、定植施肥;于栽植当年7
‑
8月间,检查当年植苗苗木的成活情况,及时补植;检查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红兰,宋墩福,陈叶,刘郁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