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线原材料线材压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8033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电磁线原材料线材压型装置,包括底座和压型箱,压型箱设置于底座的顶端,底座上按照线缆的前进方向分别设置有压型结构和复压结构,压型结构设置有两组,且二者为垂直设置,复压结构中包括两组移动底座和压型杆,每组压型杆均固定于移动底座的顶端,两组移动底座的底部分别固定于气动伸缩杆结构的两侧,可以通过一侧的转杆向一侧旋入,转杆的末端在转筒内旋转,驱动转筒和压型环向中部/边缘移动,对线缆穿过的压型环的角度进行调整,而压型结构垂直设置有两组,可以提高调整压型的效果,配合后端的压型箱进行压型,通过定位孔和定位螺栓,调整压型结构在压型箱边缘的高度位置,进而调整进入压型箱的角度,起到提高压型效果的作用。提高压型效果的作用。提高压型效果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线原材料线材压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线材压型结构领域,特别是涉及电磁线原材料线材压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磁线是用以制造电工产品中的线圈或绕组的绝缘电线,又称绕组线,在其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数个步骤,其中就包括对原材料线材进行压型的步骤。
[0003]在中国专利CN202021628034.2中,介绍了一种电磁线原材料线材压型装置,其中通过使用者将线材置于支撑板主体内部并借助其内部结构推动线材向两个挤压板相对一侧的间隙进行移动,当线材位于两个挤压板相对一侧的间隙内时转动旋钮使传动杆进行转动,使两个转接板向相对一侧进行移动使线材被两个挤压板借助保护棉垫进行固定,在挤压板移动过程中会对线材进行施力挤压使其属于较为平直的情况,然而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其中带有压制环的底框在使用时,与压制箱均为焊接固定,且在底框内只有一侧的压型环为活动结构,使得线缆的偏移量较大,灵活性较低,造成实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实用性不佳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电磁线原材料线材压型装置,在使用时,可以通过一侧的转杆向一侧旋入,转杆的末端在转筒内旋转,驱动转筒和压型环向中部/边缘移动,对线缆穿过的压型环的角度进行调整,而压型结构垂直设置有两组,可以提高调整压型的效果,配合后端的压型箱进行压型,使用者亦可在使用前将压型结构的高度进行调整,通过定位孔和定位螺栓,调整压型结构在压型箱边缘的高度位置,进而调整进入压型箱的角度,起到提高压型效果的作用。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电磁线原材料线材压型装置,包括底座和压型箱,所述压型箱设置于底座的顶端,所述底座上按照线缆的前进方向分别设置有压型结构和复压结构,所述压型结构设置有两组,且二者为垂直设置,所述复压结构中包括两组移动底座和压型杆,每组所述压型杆均固定于移动底座的顶端,两组所述移动底座的底部分别固定于气动伸缩杆结构的两侧,所述底座的后端设置有上料结构,所述底座的前端设置有收卷结构,所述收卷结构前设置有控制面板。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压型箱的一端侧壁开设有多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通过与定位螺栓的配合将横杆固定于压型箱的一侧,所述横杆的一侧与一组压型结构固定连接,每组所述压型结构中均包括底框、隔板和压型环,所述底框为两端无面的空心框架结构,且其内部被多组隔板分割为多个槽型结构,所述隔板的两端中部均设置有滑槽,两组所述滑槽均与压型环两侧的凸起卡设,所述压型环的中部向内开设有转槽,所述压型环的底部设置有转筒,所述转筒与转杆的末端转动设置,所述转杆的中部贯穿底框的侧壁,所述底框的顶端一侧设置有进线端。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每组所述移动底座中均包括底块、固定盘和转轴,所述底块的顶端设置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顶端中部设置有转轴,所述固定盘的中部
开设有卡槽,所述转轴的外侧设置有齿牙结构,所述压型杆中包括杆本体、顶块和角块,所述顶块设置于杆本体的上下两端,所述顶块内开设有定位槽,所述顶块的外侧均设置有角块,所述角块的尺寸与卡槽相适配。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料结构中包括电机箱、底盘、旋转盘、中心轴和缠绕杆,所述电机箱内上设置有驱动电机结构输出端与中心轴的底端传动固定,所述中心轴的上下两端均固定有旋转盘,每组所述旋转盘的外侧均固定有支杆,每组所述支杆的一端均固定有底杆,所述底杆之间均固定有缠绕杆。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杆至少设置有四组,每组所述缠绕杆的外侧均开设有槽口。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每组所述转杆均为螺纹杆结构,所述压型环在每组槽型结构内只设置一组,且相邻所述压型环的运动方向相反。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杆本体上开设有多组压槽,所述压槽的间距沿杆本体自上而下的增大。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的的压型结构,使用者在操作时,可以预先通过调整压型环之间的角度,在使用时,可以通过一侧的转杆向一侧旋入,转杆的末端在转筒内旋转,驱动转筒和压型环向中部/边缘移动,对线缆穿过的压型环的角度进行调整,而压型结构垂直设置有两组,可以提高调整压型的效果,配合后端的压型箱进行压型,使用者亦可在使用前将压型结构的高度进行调整,通过定位孔和定位螺栓,调整压型结构在压型箱边缘的高度位置,进而调整进入压型箱的角度,起到提高压型效果的作用。
[0013]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的复压结构,使用者可以将从压型箱出来的线缆进行检验,并再进行压型,使用者可以通过控制面板结构对气动杆结构,驱动两组移动底座,向两侧/中心处移动,通过压型杆对线缆进行指定规格、形状的检测,而使用者可以将压型杆的两端与底端转轴进行固定,完成动力传输,通过不同尺寸的压槽调整需检测的线缆尺寸,最后被收卷结构进行收集,而其前端的上料结构,可以通过其中的缠绕杆和槽口进行稳定传输,提高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上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压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压型环和转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移动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压型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5]其中:1、底座;2、压型箱;21、横杆;22、定位孔;23、定位螺栓;3、压型结构;31、底框;32、隔板;321、滑槽;33、压型环;331、转槽;332、凸起;333、转筒;34、转杆;35、进线端;4、控制面板;5、复压结构;51、移动底座;511、底块;512、固定盘;513、转轴;514、卡槽;52、压型杆;521、杆本体;522、顶块;523、定位槽;524、角块;525、压槽;6、收卷结构;7、上料结构;71、
电机箱;72、底盘;73、旋转盘;74、中心轴;75、缠绕杆;751、底杆;76、槽口;77、支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17]实施例:如图1

7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电磁线原材料线材压型装置,包括底座1和压型箱2,压型箱2设置于底座1的顶端,底座1上按照线缆的前进方向分别设置有压型结构3和复压结构5,压型结构3设置有两组,且二者为垂直设置,复压结构5中包括两组移动底座51和压型杆52,每组压型杆52均固定于移动底座51的顶端,两组移动底座51的底部分别固定于气动伸缩杆结构的两侧,底座1的后端设置有上料结构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磁线原材料线材压型装置,包括底座(1)和压型箱(2),所述压型箱(2)设置于底座(1)的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按照线缆的前进方向分别设置有压型结构(3)和复压结构(5),所述压型结构(3)设置有两组,且二者为垂直设置,所述复压结构(5)中包括两组移动底座(51)和压型杆(52),每组所述压型杆(52)均固定于移动底座(51)的顶端,两组所述移动底座(51)的底部分别固定于气动伸缩杆结构的两侧,所述底座(1)的后端设置有上料结构(7),所述底座(1)的前端设置有收卷结构(6),所述收卷结构(6)前设置有控制面板(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线原材料线材压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型箱(2)的一端侧壁开设有多组定位孔(22),所述定位孔(22)通过与定位螺栓(23)的配合将横杆(21)固定于压型箱(2)的一侧,所述横杆(21)的一侧与一组压型结构(3)固定连接,每组所述压型结构(3)中均包括底框(31)、隔板(32)和压型环(33),所述底框(31)为两端无面的空心框架结构,且其内部被多组隔板(32)分割为多个槽型结构,所述隔板(32)的两端中部均设置有滑槽(321),两组所述滑槽(321)均与压型环(33)两侧的凸起(332)卡设,所述压型环(33)的中部向内开设有转槽(331),所述压型环(33)的底部设置有转筒(333),所述转筒(333)与转杆(34)的末端转动设置,所述转杆(34)的中部贯穿底框(31)的侧壁,所述底框(31)的顶端一侧设置有进线端(3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线原材料线材压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移动底座(51)中均包括底块(511)、固定盘(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春波瞿德林李丛俊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聚虹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