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管道内衬复合软管防渗层配方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3138024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1:25
一种石油化工管道内衬复合软管防渗层配方。该防渗层配方包括下述原料,下述原料各原料按照重量份配比:PVC树脂100份;填充料丁晴胶30-50份;增塑剂磷苯二甲酸二辛脂10-30份,增塑剂磷酸三甲苯脂30-50份,热稳定剂硬质酸钡1-2份;热稳定剂硬质酸铅1-2份;润滑剂硬质酸0.3份。具有该防渗层的内衬软管质量稳定,耐油耐温性好。耐油耐温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石油化工管道内衬复合软管防渗层配方


[0001]本专利技术专利属于旧管道修复领域,涉及管道内衬软管防渗层配方

技术介绍

[0002]应用翻转法内衬复合软管修复的旧管道可延长使用寿命30年以上。翻转法内衬复合软管修复旧管道是将带有防渗透层并浸有专用树脂的纤维增强软管作为新管道的成型材料,将旧管道作为新管道的翻转通道和成型模腔,采用专用软管翻转器将软管翻转并送入旧管道内,使软管的树脂层贴附于旧管道内壁,防渗层成为新管道的内壁表面。用加热法或室温固化法使衬管所浸树脂固化,形成牢固的钢塑复合管。
[0003]目前的内衬软管防渗层质量不稳定,耐油耐温性差,修复后的管道事故频发,为提高软管防渗层质量,拓宽软管适用范围,研究石油化工管道内衬改性软管防渗层配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道内衬复合软管防渗层配方,具有该防渗层的内衬软管质量稳定,耐油耐温性好。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石油化工管道内衬复合软管防渗层配方,该防渗层配方包括下述原料,下述原料各原料按照重量份配比:PVC树脂100份;填充料丁晴胶30-50份;增塑剂磷苯二甲酸二辛脂10-30份,增塑剂磷酸三甲苯脂30-50份,热稳定剂硬质酸钡1-2份;热稳定剂硬质酸铅1-2份;润滑剂硬质酸0.3份。
[0006]上述方案中PVC树脂100份;填充料丁晴胶40份;增塑剂磷苯二甲酸二辛脂10份,增塑剂磷酸三甲苯脂40份,热稳定剂硬质酸钡1份;热稳定剂硬质酸铅1份;润滑剂硬质酸0.3份。
[0007]上述的石油化工管道内衬复合软管防渗层的使用方法,六种原料混合后的混合物在混炼机中充分混炼,采用塑料挤出整体挤涂方式,涂敷到用高分子纤维编制的软管坯外表面。
[0008]上述方案中PVC树脂因其富含Cl离子故具有难燃、自熄能力强,尤其耐酸碱盐腐蚀,在石油、矿物油溶液中性能稳定。
[0009]PVC树脂的缺点有两个:a、PVC塑化加工温度(200℃)和热分解温度(210℃)太接近给成型加工带来困难,因此必须添加增塑剂,降低塑化温度扩大与热分解温度的距离才能进行成型加工。b、由于PVC热稳定性差,100℃以上就缓慢析出Cl离子发生分解,所以必须在配方中添加热稳定剂,提高其热稳定性。根据井网管线输液特点本申请的采用了既耐油、耐水又耐热的配方。
[0010]PVC树脂采用S

2~S

4型疏松型中等粘度PVC树脂,表面无规则,断面疏松多孔呈网状,容易吸收增塑剂,塑化速度快。此配方中选用丁腈橡胶(NBR),NBR具有极好的耐油性、耐热性、耐磨性,与PVC树脂有相当好的相容性协同性。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和邻酸三甲苯酯(DCP)都是增塑剂,增加制品的柔软性。硬质酸钡(Bast)和硬质酸铅(Pbst)都是热稳定
剂,防止PVC受热分解,提高其耐热性,延长使用寿命。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具有该防渗层的内衬软管质量稳定,耐油耐温性好。中等粘度PVC树脂与本申请的增塑剂协同作用好,一是中等粘度PVC树脂易吸收增塑剂,二是中等粘度PVC树脂与增塑剂配合后降低塑化温度扩大与热分解温度的距离;并且中等粘度PVC树脂与热稳定剂配合后,PVC受热不易分解,提高了耐热性,延长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4]本专利技术的制备:将PVC树脂100Kg、填充料丁晴胶40Kg、增塑剂磷苯二甲酸二辛脂10Kg、增塑剂磷酸三甲苯脂40Kg、热稳定剂硬质酸钡1Kg、热稳定剂硬质酸铅1Kg及润滑剂硬质酸0.3Kg混合后,在混炼机中充分混炼,采用塑料挤出整体挤涂方式,涂敷到用高分子纤维编制的软管坯外表面。然后对此软管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0015]1、按GB/T6246的规定对有防渗层的软管进行试验压力和爆破压力试验,实验结果如下表1:
[0016]单位为Mpa表1
[0017]工作压力试验压力爆破压力0.81.2>2.01.62.4>4.02.03.0>5.0
[0018]2、待测软管在0.8Mpa工作压力下轴向伸长率3%;径向膨胀率10%。
[0019]3、在0.8Mpa~2.0Mpa的水压力下,将软管弯成外侧半径圆弧,弯曲部分的内侧无明显折皱。
[0020]4、防渗层和编织层按GB/T6246进行粘附性试验后,覆盖层间不应有粘附现象。
[0021]5、按GB/T6246进行耐低温试验后,软管应能立即展开,无卷曲现象,并能再次卷紧,且在设计工作压力下无渗漏。
[0022]6、附着强度:
[0023]软管织物层与防渗层之间的附着强度30N/25mm(在40℃条件下)。
[0024]7、扯断伸长率:
[0025]软管防渗层的扯断伸长率应大于织物层的扯断伸长率。
[0026]8、热空气老化:
[0027]进行热空气老化试验后,软管的爆破压力和防渗层的附着强度不应高于老化前测定值的75%。
[0028]9、耐温:
[0029]软管在超低温

20℃、中温80℃和高温140℃温度下,上述性能指标符合要求。
[0030]10、附着强度测定:
[0031]按照GB/T 14905测定编织层与外覆层之间的附着强度,符合国标。
[0032]11、按照GB/T 1690进行耐温试验。
[0033](1)试验温度:
[0034]浸泡温度的选择应按用户提供的与实际使用温度相同或高于实际使用温度的试验温度。试验温度为60℃、80℃、120℃。
[0035](2)试验周期:
[0036]所有试验宜采用重复多次浸泡试验,并记录浸泡性能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以确定合适的试验时间。试验时间宜大于液体吸收饱和的时间。作为质量控制试验,用一种浸泡周期已可以满足要求,但应尽可能大于吸收饱和时间。试验时间应从以下时间范围内选择:24h、72h、7d士2h的整数倍。本次试验周期为1000小时、2000小时、3000小时。超低温

20℃可用冰柜连续恒温10小时以上。
[0037](3)通用试验程序:
[0038]试验分组进行,每组测试需用3个试样,在浸泡前做好标识。
[0039]将试样浸入盛有试验液体的装置中,试样应距离容器内壁不少于5mm,距容器底部和液体表面不少于10mm。
[0040]在浸泡试验结束后,在标准实验室温度下调节30min。或将试样取出快速放入一份已备好的新试验液体中,在标准试验温度下停放30min,除去试样表面的残留液体。若试验液体为易挥发性液体,用滤纸或不掉绒的织物迅速擦去试样表面残留液体。然后迅速取出并擦干试样表面。再进行性能测试。...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油化工管道内衬复合软管防渗层配方,其特征在于:该防渗层配方包括下述原料,下述原料各原料按照重量份配比:PVC树脂100份;填充料丁晴胶30-50份;增塑剂磷苯二甲酸二辛脂10-30份,增塑剂磷酸三甲苯脂30-50份,热稳定剂硬质酸钡1-2份;热稳定剂硬质酸铅1-2份;润滑剂硬质酸0.3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油化工管道内衬复合软管防渗层配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三新李秀军
申请(专利权)人:大庆恒辉石油钻采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