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配电系统的可靠性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7717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储能配电系统的可靠性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该方法通过针对目标储能配电系统中的各个系统负荷点,确定系统负荷点相对于主供电电源的预计停运时长,并根据预计停运时长、系统负荷点的负荷点信息以及储能设备的容量,确定系统负荷点的负荷点停电时长,进而根据各个系统负荷点的负荷点停电时长,确定目标储能配电系统的可靠性指标,以对含有储能设备的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进行量化,实现了配电系统的可靠性的确定,从而便于分析并提高配电系统的可靠性。于分析并提高配电系统的可靠性。于分析并提高配电系统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能配电系统的可靠性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配电网
,尤其涉及一种储能配电系统的可靠性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配电网位于电网末端,接近电能传输终点,元件多、结构复杂,直接影响用户的供电状况。目前,主要通过制订配电网建设标准、加大电网建设投资、优化可靠性算法模型、开发可靠性分析软件等技术手段,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水平。当前世界发达城市的年均停电时间不足1小时。其中,新加坡可靠性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在2011年便已经达到用户年均停电时间低于1分钟;慕尼黑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约15分钟,2017年纽约市用户年均停电时间在1小时之内。我国在2015至2019年间城市地区年均停电时间在4.08

5.20小时/户之间,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可靠性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而部分城市如珠海、中山、厦门等城市年平均停电在1小时之内,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因此,可靠性的水平差异较大,仍然还有很大的提升潜力。
[0003]因此,为了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有必要先将可靠性进行量化,提出一种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配电系统的可靠性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确定目标储能配电系统的各系统负荷点,其中,所述目标储能配电系统包括系统负荷点、主供电电源和储能设备;确定所述系统负荷点相对于所述主供电电源的预计停运时长;基于所述预计停运时长、所述系统负荷点的负荷点信息以及所述储能设备的容量,确定所述系统负荷点的负荷点停电时长;基于各所述系统负荷点的负荷点停电时长,确定所述目标储能配电系统的可靠性指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系统负荷点相对于所述主供电电源的预计停运时长,包括:基于所述系统负荷点相对于所述主供电电源的故障率、所述系统负荷点相对于所述主供电电源的修复时长、所述系统负荷点的转供成功率以及所述系统负荷点的转供时长,确定所述系统负荷点相对于所述主供电电源的预计停运时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系统负荷点相对于所述主供电电源的故障率、所述系统负荷点相对于所述主供电电源的修复时长、所述系统负荷点的转供成功率以及所述系统负荷点的转供时长,确定所述系统负荷点相对于所述主供电电源的预计停运时长,满足如下公式:t
stop
(n)=(1

r
trans
)r
fail
(n)t
repair
(n)+r
trans
r
fail
(n)t
trans
,其中,t
stop
(n)为第n个系统负荷点相对于所述主供电电源的预计停运时长,r
trans
为转供成功率,r
fail
(n)为第n个系统负荷点相对于所述主供电电源的故障率,t
repair
(n)为第n个系统负荷点相对于所述主供电电源的修复时长,t
trans
为转供时长。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系统负荷点相对于所述主供电电源的修复时长;所述确定所述系统负荷点相对于所述主供电电源的修复时长,满足如下公式,其中,t
repair
(n)为第n个系统负荷点相对于所述主供电电源的修复时长,L(n)为第n个系统负荷点的线缆长度,r
L
为所述系统负荷点的线缆故障率,t
L
为线缆复电时长,n
s
(n)为第n个系统负荷点的断路器数量与开关数量之和,r
s
为断路器和开关的故障率,t
s
为开关复电时长,r
T
为配电变压器失效率,t
T
为变压器复电时长,r
fail
(n)为第n个系统负荷点相对于所述主供电电源的故障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灿根刘伟斌刘文豪黎光华叶柱坚黄学劲李家淇刘宗扬袁灿培张育宾肖莉敏王凯亮李俊辉吴新雄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