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起重机剩余作业时间的计算方法、装置及电动起重机
[0001]本申请涉及工程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电动起重机剩余作业时间的计算方法、装置及电动起重机。
技术介绍
[0002]电动起重机使用动力电池作为动力源,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电动起重机的电量不仅需要用于行驶,而且也需要用于工程作业。因此,对于电动起重机,不仅需要预估可行驶的里程,而且还需要预估剩余的作业时间,便于工作人员掌握充电时间,避免耽误正常作业。
[0003]现有技术中,在预估电动起重机的剩余作业时间时,通常根据一定的时间间隔获取能量消耗,然后根据电池剩余电量简单算出电动起重机的剩余作业时间,这种计算方法没有考虑每次吊装作业时消耗的能量不同的情况,导致计算得到的剩余作业时间的准确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本申请的电动起重机剩余作业时间的计算方法、装置及电动起重机,其可以提高电动起重机剩余作业时间的计算准确度。
[0005]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动起重机剩余作业时间的计算方法,包括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起重机剩余作业时间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第N
‑
1次吊装作业过程中的第一实际消耗能量和第一实际工作时间;其中,一次吊装作业表征所述起重机从前一次负载卸载完成开始直至本次负载卸载完成结束;N为大于1的整数;根据所述第N
‑
1次吊装作业过程中的所述第一实际消耗能量和所述第一实际工作时间,计算得到所述N
‑
1次吊装作业的第一实际单位时间功耗;获取第N次吊装作业过程中的第二实际消耗能量和第二实际工作时间;根据所述第N次吊装作业过程中的所述第二实际消耗能量和所述第二实际工作时间,计算得到所述第N次吊装作业的第二实际单位时间功耗;根据所述第一实际工作时间、所述第一实际单位时间功耗、所述第二实际工作时间以及所述第二实际单位时间功耗,计算得到所述第N次吊装作业的第一目标单位时间功耗;获取所述第N次吊装作业后,电池的第一剩余能量;以及根据所述第N次吊装作业的所述第一目标单位时间功耗和所述电池的所述第一剩余能量,计算得到在所述第N次吊装作业之后,所述起重机的第一剩余作业时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起重机剩余作业时间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N
‑
1次吊装作业过程中的第一实际消耗能量和第一实际工作时间包括:获取所述起重机吊装的负载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重量变化量;以及若所述重量变化量超过预设重量,则结束所述第一实际消耗能量和所述第一实际工作时间的累计过程,以获取得到所述第一实际消耗能量和所述第一实际工作时间;所述获取第N次吊装作业过程中的第二实际消耗能量和第二实际工作时间包括:获取所述起重机吊装的负载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的重量变化量;以及若所述重量变化量超过预设重量,则结束所述第二实际消耗能量和所述第二实际工作时间的累计过程,以获取得到所述第二实际消耗能量和所述第二实际工作时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起重机剩余作业时间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起重机剩余作业时间的计算方法还包括:获取起重机的历史消耗能量;其中,所述起重机的历史消耗能量为所述起重机进入作业模式后,累计消耗的能量;获取所述起重机的历史作业时间;其中,所述起重机的历史作业时间为所述起重机进入作业模式后,累计作业的时间;以及根据所述历史消耗能量和所述历史作业时间,计算得到历史单位时间功耗;根据所述历史作业时间、所述历史单位时间功耗、所述第一次吊装作业的初始实际工作时间以及所述第一次吊装作业的所述初始实际单位时间功耗,计算得到所述第一次吊装作业的初始目标单位时间功耗;获取所述第一次吊装作业后,所述电池的第二剩余能量;以及根据所述第一次吊装作业的初始目标单位时间功耗和所述第二剩余能量,计算得到在所述第一次吊装作业之后,所述起重机的第二剩余作业时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起重机剩余作业时间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起重机的历史消耗能量包括:在所述起重机进入作业模式后,持续获取所述起重机的所述电池在多个预设时间周期
内的电压值和电流值;根据多个所述预设时间周期内的所述电压值和所述电流值,计算得到所述起重机在每次作业过程中的消耗能量;以及根据每次作业过程中的消耗能量,累加计算得到所述历史消耗能量。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起重机剩余作业时间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起重机的历史作业时间包括:在所述起重机进入作业模式后,获取每次作业过程中的作业时间;以及根据每次作业过程中的作业时间,累加计算得到所述起重机的历史作业时间。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起重机剩余作业时间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历史消耗能量和所述历史作业时间,计算得到历史单位时间功耗包括:若所述历史作业时间小于预设值,则获取所述起重机中的实验标定平均功耗;其中,所述实验标定平均功耗作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俐,李永圣,蔡文迪,周锐,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