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7529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按键结构,包括:一按键本体,具有相对的受力面及触动面,其中,该触动面具一触控部;以及一承载件,具有一供该按键本体的触控部穿设的开孔,当该按件本体设置于该承载件时,该触控部对应穿设于该开孔。通过该按键结构,可克服现有技术中因按键是采悬臂方式固定所导致占用机壳设计空间的缺陷,并可确保按键与机壳之间及多个按键之间的间隙达到均匀。(*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按键结构,更详而言之,涉及一种应用于接 触控制电子装置中进行相应操作的触控单元的按键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蓬勃发展,电子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生活当中。 尤其是各种便于携带的可携式电子置或手持电子装置,诸如笔记本型电脑、MP3播放器、随身碟、行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M),更是能 满足现今消费者对于追求轻薄短小、多功能、以及易于使用的消费趋 势,而在众多科技电子产品中脱颖而出。其中,装设于电子装置上以供进行相应功能操作的各按键装置亦 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以笔记型电脑为例,为因应业界的轻、薄、 短、小的趋势,其一般设有触控按键(Touchpad),以替代鼠标作为于 操作系统中光标控制工具。请参阅图1及图2,是用以显示现有技术中触控按键的背面示意 图。如图所示,该按键1为悬臂式结构设计,其中,于该按钮本体IO 的相对两侧设有用以支撑按钮本体10的二悬臂12,其中,该悬臂12 呈弯折型态,且于末端具有一套孔14;相应地,该电子装置的机壳2 上开设有与该按键1对应的开口 20,以及于该机壳内部且邻近该开口 处设有多个热熔柱22。当组装该按键1时,是预先将该按键本体10 对应置放至该机壳2的按键开口 20中,此时,该按键1的悬臂12对 应套设至该机壳2的热熔柱22上;接着,即可通过例如热熔机器热熔 该热熔柱22以使其受热熔化后卡住该悬臂12,得以将该按键1固定至 该机壳2上。但是,上述的热熔固定方式,容易产生如下问题首先, 由于该按键1是采悬臂结构设计,且悬臂12仅设计于该按键本体10 的其中一侧,而于另一侧则未有悬臂结构的设计,故会造成该按键本 体10的相对二侧的应力不一致,造成使用者于触控该按键时手感较差,甚至会导致触控失效,影响按键的操控性。此外,由于按键1的悬臂12要求机壳2的热熔柱22经热熔来固定,所以设计时须在机壳上预留 一定的热熔柱区域,且于该区域内不得布设其它元件或线路,如此对 现在笔记型电脑的轻薄小巧的设计带来困扰。再者,当进行热熔过程 中,因操作失误或热熔不善等易造成按键本体10产生歪斜,不仅容易 使按键本体10与机壳2的间隙不均匀;且当按键1的数量为多个时, 更会使各按键之间的间隙不均匀,同样会造成使用者操作手感较差, 且有碍该按键1的整体美观度。因此,如何设计一种结构简单且易于组装的按键结构,藉以提高 使用者的使用手感,节省机壳设计空间,以及增加整体美观度,实为 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结构简单且易于组装的按键结构,从而节省机壳的设计空间。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键结构,以提高使用者的 使用手感,以及防止触控失效。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键结构,使按键与机壳及 各按键之间的间隙达到均匀,增加整体美观度。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包 括 一按键本体,具有相对的受力面及触动面,其中,该触动面具有 一触控部;以及一承载件,具有一供该按键本体的触控部穿设的开孔, 当该按件本体设置于该承载件时,该触控部对应穿设于该开孔。上述该触控部是设于该触动面的几何中心位置,于一较佳的实施 例中,该触控部可为一凸点,其形状可采自例如圆型、十字型或米字 型等,而该承载件的开孔是对应于该触控部而采自例如圆型、十字型 或米字型等。上述该承载件的尺寸略大于该按键本体。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 承载件是例如一橡胶质的薄板,并通过例如热压或背胶等方式固定至 一电子装置的机壳上,从而该承载件所承载的按键本体完成组装。且 当该按键本体装设于该机壳时,该承载件与按键本体之间可保持无间隙的紧密贴合。本技术的按键结构,主要是通过提供一供承载按键本体的承 载件,从而当该承载件以热压或背胶等方式固定至该机壳上以完成键 盘的组装,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悬臂式按键是通过热熔方式进行固定组 装,可提高使用者的使用手感及防止按键发生触控失效,更可节省为 热熔柱而于机壳上设计一定布局空间,以及克服现有技术中按键与机 壳及各按键之间的间隙不均匀的问题,相形增加整体美观度。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按键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按键结构组装至机壳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按键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的按键结构组装至机壳背面的示意图;以及 图5为本技术的按键结构组装至机壳正面的示意图。 元件符号说明1按键10按钮本体12悬臂14套孔2机壳20开口22热熔柱3按键结构30按键本体300受力面302触动面304触控部32承载件320开孔4机壳40按键开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 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它优点 与功效。本技术亦可通过其它不同的具体实例加以施行或应用, 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亦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背离本实用新 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图3至图5是显本技术按键结构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该 按键结构1是应用于接触控制电子装置中进行相应操作的触控单元(未予以图标),其中,该电子装置的机壳4具有一按键开口40。在本实施 例中,该电子装置(未予以图标)是以笔记型电脑为例进行说明,且该 按键为该笔记型电脑的触控(Touchpad)按键,其具有二邻设的左右按 键,但并不以此为限,该按键亦可应用于其它例如MP3播放器、随身 碟、行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等电子产品中,并非以本实施例中 所述者为限。同时,由于该电子装置的结构与作用均属现有技术且并 非本技术的特征,为使本技术的特征更为清楚易懂,简化附 图而仅例示性显示相关的结构。因此,附图中所显示的机件结构仅为 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合先叙明。请参阅图3,其为本技术的按键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 该按键结构3包括按键本体30以及承载件32。该按键本体30具有相对的受力面300及触动面302,其中,该触 动面302具有供触动该触控单元的触控部304。在本实施例中,该按键 本体30为一大致呈长方形的塑料面板。该受力面300是呈一光滑面, 其亦可采用例如打磨、抛光或镀膜等工艺以相对增加其触摸手感。该 触控部304设于该触动面302的几何中心位置处,其为一凸点,形如 十字型结构,但并不以此为限,只要该触控部304受力后可有效触动 电路板上的触控单元以执行相应的操作,该触控部304的形状亦可为 例如圆型、米字型或其它适当形状。该承载件32是用以承载该按键本体30,其具有可供该按键本体 30的触控部304穿设的开孔320。于本实施例中,该承载件32为橡胶 质的薄板,其尺寸略大于该按键本体30,当该承载件32承载该按键本 体30并使该按键本体30对应设置于该机壳4的按键开口 40内时,该 承载件32的相对于该按键本体30的周边留有一定余量的边缘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请同时参阅图4,该承载件32是通过热压制程而固定 至该机壳4上,藉以完成该按键本体30的组装。且当该承载件32固 定至该机壳4时,该承载件32与按键本体30之间为无间隙的紧密贴 合。其中,上述的固定方式并不以此为限,该承载件32亦可采例如背 胶的方式而胶着于该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按键本体,具有相对的受力面及触动面,其中,该触动面具有一触控部;以及    承载件,具有一供该按键本体的触控部穿设的开孔,当该按件本体设置于该承载件时,该触控部对应穿设于该开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键本体,具有相对的受力面及触动面,其中,该触动面具有一触控部;以及承载件,具有一供该按键本体的触控部穿设的开孔,当该按件本体设置于该承载件时,该触控部对应穿设于该开孔。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触控部设于 该触动面的几何中心位置。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触控部为一 凸点且为圆型、十字型或米字型的其中一者,而该开孔是对应于该触 控部而为圆型、十字型或米字型的其中一者。4. 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树郭景豊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