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体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75138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续体机器人,包括:本体、预紧线轮、固定平台、舵机和牵引丝;其中,本体包括正交轴骨架和\或平行轴骨架,相邻两个所述正交轴骨架的转动轴相互正交,相邻两个所述平行轴骨架的转动轴相互平行;所述本体一端固定于固定平台上,牵引丝穿过本体将各正交轴骨架和\或平行轴骨架连接,并固定于本体末端;所述牵引丝、预紧线轮和舵机依次连接,通过舵机驱动预紧线轮转动,拉紧或放松牵引丝,从而带动所述本体末端到达预设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连续体本体、牵引丝、预紧线轮、舵机、固定平台和控制组件的相互配合,拓展了灵活性,简化了运动学控制,提高精度与稳定性。提高精度与稳定性。提高精度与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体机器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器人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连续体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机器人技术综合了机械结构、微电子和计算机、自动控制和驱动、传感和信息处理以及人工智能等多种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典型的光机电一体化技术。随着传感器、人工智能、控制理论和方法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其应用领域在不断地扩大,概念也在不断地拓展,不再局限于搬运焊接以及大批量作业的工业机器人,人类已经研制成功或正在研制用于危险环境作业、海洋资源探测、核能利用、军事侦察、空间探测以及外科手术的特种机器人。
[0003]现有的机器人操作器的设计制造技术、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可自行加工制造工业机器人的关键元器件,但在技术水平上可靠性低,应用领域窄,生产线系统技术不高。
[0004]目前已有的连续体机械臂其中一类刚度差,运动学控制较为困难,精度不高;另一类刚度好,精度较高,但灵活性不好;且以上两类均为开环控制稳定性不好,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
专利技术内
[0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预紧线轮(2)、固定平台(3)、舵机(4)和牵引丝;其中,本体(1)包括正交轴骨架(6)和\或平行轴骨架(7),相邻两个所述正交轴骨架(6)的转动轴相互正交,相邻两个所述平行轴骨架(7)的转动轴相互平行;所述本体(1)一端固定于固定平台(3)上,牵引丝穿过本体(1)将各正交轴骨架(6)和\或平行轴骨架(7)连接,并固定于本体(1)末端;所述牵引丝、预紧线轮(2)和舵机(4)依次连接,通过舵机(4)驱动预紧线轮(2)转动,拉紧或放松牵引丝,从而带动所述本体(1)末端到达预设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正交轴骨架(6)为中空柱状结构,所述正交轴骨架(6)包括第一凸起转动部(601)、第一凹陷连接部(602)和第一孔(603),所述第一凸起转动部(601)和第一凹陷连接部(602)在柱体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孔(603)用于使牵引丝穿过;所述平行轴骨架(7)为中空柱状结构,所述平行轴骨架(7)包括第二凸起转动部(701)、第二凹陷连接部(702)和第二孔(703),所述第二凸起转动部(701)和第二凹陷连接部(702)位于柱体上与中心轴平行的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二孔(703)用于使牵引丝穿过。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转动部(601)、第一凹陷连接部(602)、第二凸起转动部(701)和第二凹陷连接部(702)均具有尺寸相配合的圆柱面,以使得任一转动部能够在任一连接部中转动;所述第一凸起转动部(601)上的圆柱面(601a)和第一凹陷连接部(602)上的圆柱面(602a)所对应的轴相互正交,所述第二凸起转动部(701)上的圆柱面(701a)和第二凹陷连接部(702)上的圆柱面(702a)所对应的轴相互平行。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最大弯曲角度为:本体(1)仅包括平行轴骨架(7)时的最大弯曲角度﹥本体(1)包括正交轴骨架(6)和平行轴骨架(7)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波侯立成赵兴炜凌青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