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双轨车辆的后桥和具有该后桥的双轨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双轨车辆的后桥,该后桥具有:第一拖曳臂、具有第一轮中心的第一轮架和第一纵向支柱,它们形成在车辆纵向方向上有效的第一联接机构;第二拖曳臂、具有第二轮中心的第二轮架和第二纵向支柱,它们形成在车辆纵向方向上有效的第二联接机构。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底盘或车底以及这种后桥的双轨车辆。
技术介绍
[0002]乘用车后桥可设计为刚性轴、半刚性轴和具有独立轮悬架的轴。半刚性轴包括扭转曲柄轴和扭力梁轴。
[0003]在半刚性轴的情况下,后桥上的两个轮借助可弹性变形的横梁彼此物理连接。在属于该组的扭转曲柄轴的情况下,横梁位于轮中心的位置,设计为扭转柔性的,并且通过相应的轮架以扭转柔性的、因此是半刚性的方式将两个轮有效地连接在中间。轮架以固定连接的形式链接到横梁。横梁借助在车辆的左侧和右侧的灵活且扭转柔性的拖曳臂连接到车身,特别是车身结构。这种设计允许自由的轮行程移动,特别是转弯时的等边压缩/回弹,而轮位置的变化非常小,特别是前束角和外倾角的变化。在反向轮行程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用于双轨车辆的后桥(100,200,300,400),后桥(100,200,300,400)具有:第一拖曳臂(102,210,402,506,606)、具有第一轮中心(106)的第一轮架(104,212,410,508,608,704)和第一纵向支柱(110,312,414),第一拖曳臂、第一轮架和第一纵向支柱形成在车辆的纵向和/或车辆的竖直方向上有效的第一联接机构;第二拖曳臂、具有第二轮中心(418)的第二轮架和第二纵向支柱,第二拖曳臂、第二轮架和第二纵向支柱形成在车辆的纵向和/或车辆的竖直方向上有效的第二联接机构;以及横梁(114,406),横梁与第一拖曳臂(102,210,402,506,606)和第二拖曳臂牢固连接并且具有剪切中心(432),其中,第一联接机构具有位于前侧和第一轮中心(106)上方的第一瞬时旋转中心(124,420),并且第二联接机构具有位于前侧和第二轮中心(418)上方的第二瞬时旋转中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桥(100,200,300,400),其特征在于,横梁(114,406)的剪切中心(432)布置在后侧和轮中心(106,418)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后桥(100,200,300,400),其特征在于,拖曳臂(102,210,402,506,606)中的每一个均借助第一接头(116,404)可连接到底盘或车底,拖曳臂(102,210,402,506,606)和轮架(104,212,410,508,608,704)各自借助第二接头(118,204,304,408,500,600,700,802,900)彼此连接,轮架(104,212,410,508,608,704)和纵向支柱(110,312,414)各自借助第三接头(120,202,302、412,702,804,908)相互连接,纵向支柱(110,312,414)各自借助第四接头(122,416)与底盘或车底连接,并且接头(116,118,120,122,202,204,302,304,404,408,412,416,500,600,700,702,802,804,900,908)具有这样的自由度:考虑到横梁(114,406)的剪切中心(432)是机械上理想化的旋转滑块接头(128),后桥(100,200,300,400)的自由度f=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桥(100,400),其特征在于,第一接头(116,404)、第三接头(120,412)和第四接头(122,416)各自具有自由度f=3,并且第二接头(118,408)各自具有自由度f=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桥(200,300),其特征在于,第一接头、...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