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大跨度站台无柱车站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地下车站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地下大跨度站台无柱车站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基础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轨道交通行业也得到了大幅的发展,轨道交通的形式和里程都有着明显的增加。在轨道交通领域,地下车站的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以地铁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地下车站的建设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0003]目前,常见的多站台地下车站大多如图1中所示,其在竖向上由顶板、站厅层楼板、底板分隔出站厅层和站台层,每层中设置多个结构柱进行支撑。上述地下车站的设计,有效满足了多站台地下轨道交通的运行及停靠要求,解决了地下轨道交通的上下车换乘需求。
[0004]不过,通过长时间的应用后发现,上述多站台地下车站也存在明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上述多站台地下车站的站内结构柱较多,旅客通行不便,视线遮挡多;同时,站厅层与管线同层布置,造成站厅层的整体高度较大、结构埋深大,需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进而导致地下车站的建设规模及工程投资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大跨度站台无柱车站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侧墙、设置于两侧墙底部之间的底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方的站厅层楼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板拱和水平系板;所述水平系板设置在所述站厅层楼板的上方,其沿横向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侧墙上,且所述水平系板中设置有若干平衡索组件;所述平衡索组件包括在横向上成对设置的预应力平衡索,两预应力平衡索相互背离的端部分别连接在对应侧墙内的平衡索锚固端锚具上,且两预应力平衡索的另一端在所述水平系板的中部搭接并分别匹配对应的平衡索张拉端锚具;所述顶板拱设置在所述水平系板的上方,其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侧墙的顶部,并在所述顶板拱与所述水平系板之间形成用于容置设备管线的空间;且所述顶板拱与所述水平系板之间设置有若干吊板,所述吊板的顶部连接所述顶板拱,其底部连接所述水平系板,用于将所述水平系板上的负载传递到所述顶板拱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大跨度站台无柱车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春强,郭全元,杨代,黄赞,赵健,孙大伟,王志青,李冰,梁鉴波,程江鹏,陈良军,朱磊,何思明,黄佳彬,罗翔,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院集团广州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