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软通道腰椎椎间颗粒植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7042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腰椎融合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一次性软通道腰椎椎间颗粒植骨器,一次性软通道腰椎椎间颗粒植骨器包括:外套通,内套筒;内套筒滑动容纳在外套通管道内部;外套通的前部均开有注射孔。内套筒与外套通之间通过塑形密封结构连接。内套筒、外套通的管道均为塑形或软管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一次性软通道腰椎椎间颗粒植骨器,管道可以塑形,容易到达植骨部位,且不易堵塞,相对于金属管道损伤大血管、神经及软组织概率更低。软通道植骨将会给外科医生带来更安全、高效、便捷植骨方式。有利于造福广大患者,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植骨融合成功率。骨融合成功率。骨融合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次性软通道腰椎椎间颗粒植骨器


[0001]本技术属于腰椎融合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一次性软通道腰椎椎间颗粒植骨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脊柱腰椎椎间融合手术已开展数十年,随着人口老龄化,腰椎退变疾病的增多,此类手术逐年增多。
[0003]腰椎融合手术通常需要椎间植骨,多数情况下只靠一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效果不明显,需要椎间颗粒植骨,此时需要建立管状通道进行深部颗粒植骨,原有植骨器械为金属材质,硬质管状通道,容易堵塞,破坏骨质,且不易达到预植骨的部位,填塞不充分。
[0004]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0005](1)现有技术:打压植骨器,金属材质,漏斗管状金属通道、植入棒及打入锤一套;现有技术的缺点在于:植骨器械为金属材质,管状通道,硬质、容易堵塞,破坏骨质,且不易达到预植骨的部位,填塞不充分,操作繁琐,需一点点填塞、打压,效率低。
[0006](2)椎间融合需植入颗粒状骨,以往为金属管道植骨,目前还未有软通道颗粒植骨。
[0007]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难度为:无
[0008]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意义为:(1)软通道造价及成本低,易于生产,术中操作简单,不易散落,一次性完成,提前填充植骨颗粒,效率高,易于控制;(2)软通道植骨可塑形,效率高,相对金属植骨器材更容易达到植骨部位,避免神经血管硬性损伤,更易于植骨。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一次性软通道腰椎椎间颗粒植骨器。本技术的目的在于,管道可以塑形,容易到达植骨部位,且不易堵塞,相对于金属管道损伤大血管、神经及软组织概率更低。
[0010]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一次性软通道腰椎椎间颗粒植骨器,所述一次性软通道腰椎椎间颗粒植骨器包括:外套通,内套筒;
[0011]所述内套筒滑动容纳在外套通管道内部;
[0012]所述外套通的前部均开有注射孔。
[0013]进一步,所述内套筒与外套通之间通过塑形密封结构连接。
[0014]进一步,所述内套筒、外套通的管道均为塑形或软管结构。
[0015]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0016]本技术使用一次性软通道腰椎椎间颗粒植骨器,管道可以塑形,容易到达植骨部位,且不易堵塞,相对于金属管道损伤大血管、神经及软组织概率更低。
[0017]本技术软通道植骨将会给外科医生带来更安全、高效、便捷植骨方式。有利于造福广大患者,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植骨融合成功率。
[0018]本新型软通道可深入椎间隙内植骨且不易突破前纵韧带,易到达植骨部位,充分融合,解决椎间融合器周围不能融合的地方,安全有效。
[0019]结合实验或试验数据和现有技术对比得到的效果和优点包括:
[0020]时间对比,金属植骨装置平均用时约3

5分钟,一次性软通道平均植骨时间约10

20秒。
[0021]金属植骨装置操作复杂,需植骨颗粒逐步填塞,没有塑性形,中间容易堵塞管道且质硬损伤神经较软管重。
[0022]金属管道不能深入到椎间隙内植骨,需二次打压植骨。
[0023]软通道可深入椎间隙内植骨且不易突破前纵韧带,易到达植骨部位,充分融合,解决椎间融合器周围不能融合的地方,安全有效。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次性软通道腰椎椎间颗粒植骨器示意图。
[0026]图中:1、外套通;2、内套筒;3、注射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8]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一次性软通道腰椎椎间颗粒植骨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描述。
[0029]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次性软通道腰椎椎间颗粒植骨器,包括:外套通1,内套筒2。
[0030]所述内套筒2滑动容纳在外套通1管道内部。
[0031]所述外套通1的前部均开有注射孔。
[0032]所述内套筒2与外套通1之间通过塑形密封结构连接。
[0033]所述内套筒2、外套通1管道可以塑形,容易到达植骨部位,且不易堵塞,费用低,类似于加长的一次性注射器,操作方便、便利。
[0034]在进行腰椎椎间融合的手术操作过程中,可以提前把合适的自体骨或人工骨颗粒植入外通道内,在椎间盘刮除干净后,可直接把带有颗粒外通道植入椎间隙,轻推内套筒,顺利植入椎间隙内,达到快速准确植骨。
[0035]本技术为管状通道,可填装自体骨或工骨粒,直径在5

8mm之间,管道中间有可控推进装置,一次性可重复把骨粒推入植骨间隙,完成快速植骨,增加植骨面积及深度,避免损伤血管神经。
[003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37]实施例
[0038]本技术提供的一次性软通道腰椎椎间颗粒植骨器,设备参数。长20cm,外套通5

8mm,内套筒3

6mm。
[0039]管道可以塑形,软管、不易堵塞及损伤血管神经,操作简单。
[004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次性软通道腰椎椎间颗粒植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性软通道腰椎椎间颗粒植骨器包括:外套通,内套筒;所述内套筒滑动容纳在外套通管道内部;所述内套筒、外套通的前部均开有注射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笑臣李鹏徐永辉胡军华侯秀伟吴广良刘雅普高利峰王松茂
申请(专利权)人: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