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用留置针组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6995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儿童用留置针组合,涉及留置针技术领域,解决了留置针固定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其包括有留置针头、导管、肝素帽连接头以及设于导管上的第一固定贴和第二固定贴,第一固定贴和第二固定贴可在导管上移动,第一固定贴中部设有用于固定留置针头的第一穿孔,第二固定贴中部设有用于固定肝素帽连接头的第二穿孔,导管穿过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第一固定贴靠近留置针头设置,第二固定贴靠近肝素帽连接头设置;第二固定贴的一侧设有隔离层,导管穿设在第二固定贴与隔离层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将留置针针头和肝素帽连接头与人的皮肤隔离开,避免留置针松脱以及避免留置针压伤皮肤,能够提高输液安全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儿童用留置针组合


[0001]本技术涉及留置针
,特别涉及一种儿童用留置针组合。

技术介绍

[0002]在临床医疗中,静脉留置针因具有减少静脉重复穿刺、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等诸多优点而成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临床应用与护理过程中,对静脉留置针的成功穿刺与静脉炎的防治比较重视,而对静脉留置针的有效固定重视却不够。要使静脉留置针达到预期的留置时间,有效的固定与维护非常重要。如固定不当,除了引起非计划性拔管,还可能导致药物外渗、压力性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0003]临床上经常留置针的肝素帽部位,在固定的时候,如果时间久了,就和固定处的皮肤之间发生了皮肤破损。在儿科,留置针的固定对儿科护理人员来说是一个难题,现有的留置针固定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脱管、渗液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固定的留置针也容易压伤婴幼儿患者皮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儿童用留置针组合,以解决上述问题,其能够较好的将留置针固定在人皮肤上,将留置针针头和肝素帽连接头与人的皮肤隔离开,避免留置针松脱以及避免留置针压伤皮肤,能够提高输液安全性。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儿童用留置针组合,包括有留置针头、导管、肝素帽连接头以及设于所述导管上的第一固定贴和第二固定贴,所述第一固定贴和第二固定贴可在所述导管上移动,所述第一固定贴中部设有用于固定留置针头的第一穿孔,所述第二固定贴中部设有用于固定肝素帽连接头的第二穿孔,所述导管穿过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二穿孔;所述第一固定贴靠近所述留置针头设置,所述第二固定贴靠近所述肝素帽连接头设置;所述第二固定贴的一侧设有隔离层,所述导管穿设在所述第二固定贴与所述隔离层之间。
[0007]作为优选,所述导管从所述第一固定贴的上表面穿入所述第一穿孔,从所述第一固定贴的下表面穿出;所述导管从所述第二固定贴的下表面穿入所述第二穿孔,从所述第二固定贴的上表面穿出。
[000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固定贴和所述第二固定贴上均设有多组用于固定的粘贴胶带。
[0009]作为优选,多组所述粘贴胶带为交叉式设置,所述粘贴胶带的中部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贴和第二固定贴的上表面,所述粘贴胶带的两端均向所述第一固定贴和第二固定贴的外部延伸设置。
[0010]作为优选,所述隔离层由柔软的无纺布和海绵层组成的布层,所述无纺布位于最外层,所述海绵层位于所述无纺布与第二固定贴之间。
[0011]作为优选,所述海绵层上设有遇水变色的变色布层。
[0012]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固定贴靠近所述第二穿孔开设有第三穿孔,所述第二穿孔与所述第三穿孔并列设置。
[0013]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固定贴的宽度设为2.5cm

3cm。
[0014]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固定贴的宽度设为3cm

3.5cm。
[0015]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1、利用留置针与第一固定贴和第二固定贴、隔离层,较好的将留置针固定在人皮肤上,避免留置针松脱,能够提高输液安全性,且通过第一固定贴、隔离层将留置针针头和肝素帽连接头与人的皮肤隔离开,避免留置针直接接触皮肤而造成留置针压伤皮肤的情况,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第一固定贴合第二固定贴在未使用状态下活动连接在导管上,便于保存;
[0017]使用时先将留置针头插入血管再移动第一固定贴,使得留置针头置于第一穿孔中,再通过粘贴胶带固定;同样的确定肝素帽连接头位置后,移动第二固定贴使得肝素帽连接头的连接端分别置于第二穿孔和第三穿孔中,再通粘贴胶带固定,整体结构简单,使用也较为方便。
[0018]2、由于患儿的皮肤娇嫩,留置针直接接触皮肤会容易造成器械相关性皮肤压伤,利用无纺布、海绵层组成的隔离层可以减轻留置针对患儿皮肤的机械压伤,达到保护患儿的目的;将变色布料结合至隔离层中,可以较好的观察留置针肝素帽连接头的漏液情况,提高输液的安全性。
[0019]3、交叉式的粘贴胶带的固定方式较为稳定,粘贴胶带的中部固定在固定贴的外表面中部,粘贴胶带上的离型纸设于粘贴胶带朝向固定贴的一侧,可以便于使用者撕下离型纸使用固定贴进行粘贴固定。
[0020]4、将第一固定贴和第二固定贴的宽度设为最适的尺寸,利于固定贴的固定作用。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留置针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留置针组合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
[0023]图3为本技术第二固定贴与肝素帽连接头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1、留置针头;2、导管;3、肝素帽连接头;4、第一固定贴;401、第一穿刺孔;5、第二固定贴;501、第二穿刺孔;6、隔离层;601、无纺布;602、海绵层;603、变色布层;7、粘贴胶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参见图1

图3,本申请的一种典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儿童用留置针组合,包括有留置针头1、导管2、肝素帽连接头3以及设于导管2上的第一固定贴4和第二固定贴5,导管2一端与留置针头1连接,导管2的另一端与肝素帽连接头3连接,第一固定贴4和第二固定贴5可活动的套设在导管2周侧。
[0027]具体而言,第一固定贴4和第二固定贴5为长条结构,第一固定贴4中部设有用于固定留置针头1的第一穿孔,第二固定贴5中部设有用于固定肝素帽连接头3的第二穿孔,导管
2从第一固定贴4的上表面穿过第一穿孔,继而从第一固定贴4的下表面穿出,同样的,导管2从第二固定贴5的下表面穿过第二穿孔,继而从第二固定贴5的上表面穿出。第一固定贴4靠近留置针头1设置,第二固定贴5靠近肝素帽连接头3设置,第二固定贴5的一侧设有隔离层6,导管2穿设在第二固定贴5与隔离层6之间。隔离层6由柔软的无纺布601和海绵层602组成的布层,无纺布601位于最外层,海绵层602位于无纺布601与第二固定贴5之间,海绵层602上设有遇水变色的变色布层603。由于患儿的皮肤娇嫩,留置针直接接触皮肤会容易造成器械相关性皮肤压伤,利用无纺布601、海绵层602组成的隔离层6可以减轻留置针对患儿皮肤的机械压伤,达到保护患儿的目的。将变色布料结合至隔离层6中,可以较好的观察留置针肝素帽连接头3的漏液情况,提高输液的安全性。
[0028]在使用状态下,可以使得第一固定贴4和第二固定贴5分别移至留置针头1和肝素帽连接头3时,除去已插入人体的部分留置针头1和肝素帽连接头3叠放在第一固定贴4和第二固定贴5上,起到隔离作用,避免留置针直接与人皮肤接触。
[0029]第一固定贴4和第二固定贴5上均设有两组用于固定的粘贴胶带7,粘贴胶带7为长条状,两组粘贴胶带7为交叉式设置,两条粘贴胶带7为一体式设置,两条粘贴胶带7的中部分别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童用留置针组合,包括有留置针头、导管以及肝素帽连接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设于所述导管上的第一固定贴和第二固定贴,所述第一固定贴和第二固定贴可在所述导管上移动,所述第一固定贴中部设有用于固定留置针头的第一穿孔,所述第二固定贴中部设有用于固定肝素帽连接头的第二穿孔,所述导管穿过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二穿孔;所述第一固定贴靠近所述留置针头设置,所述第二固定贴靠近所述肝素帽连接头设置;所述第二固定贴的一侧设有隔离层,所述导管穿设在所述第二固定贴与所述隔离层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童用留置针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从所述第一固定贴的上表面穿入所述第一穿孔,从所述第一固定贴的下表面穿出;所述导管从所述第二固定贴的下表面穿入所述第二穿孔,从所述第二固定贴的上表面穿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儿童用留置针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贴和所述第二固定贴上均设有多组用于固定的粘贴胶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儿童用留置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接书罗艳妮黄秀萍梁霞
申请(专利权)人: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