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增强CT和核磁共振患者用新型留置针,包括针筒,所述针筒的右侧表面安装有针栓,所述针栓的右端固定安装有推盘,所述针栓的外侧表面安装有固定锁扣,所述固定锁扣位于针筒的右端与推盘的左端之间,所述针筒的左端表面靠近中心处安装有针头,所述针头的左端安装有一体式正压接头。安装一体式正压接头,可以保证留置针的正压状态,防止回血,预防病人血栓形成,顺滑易扭转,无需接触针头,轻松实现针筒与留置针的分离,一体式连接于留置针,可以减少反复扭转与固定工作,明显减少护士接触锐器次数,防止发生锐器伤,同时极大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强CT和核磁共振患者用新型留置针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是一种增强CT和核磁共振患者用新型留置针。
技术介绍
[0002]核磁共振成像是目前少有的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的安全、快速、准确的临床诊断方法,核磁共振成像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通过外加梯度磁场检测所发射出的电磁波,据此可以绘制成物体内部的结构图像,而对患者进行过核磁共振诊断之后,则需要对患者使用核磁共振留置针,留置针又称静脉套管针,其主要组成部件包括可以留置在血管内的柔软的软管/套管,以及不锈钢的穿刺引导针芯,使用时将软管和针芯一起穿刺入血管内,当软管全部进入血管后,回撤出针芯,仅将柔软的软管留置在血管内从而进行输液治疗。
[0003]做增强CT/核磁共振的患者,需要一款连接注射器的留置针,看似简单,但在实际手工制作过程中步骤较多,尤其当患者较多较集中的时间段,让本来紧张的工作愈加忙乱;且制作一个留置针需四次近距离靠近锐器,极易发生锐器伤,为护理人员带来极大安全隐患;将多种无菌物品暴露于空气中,本身就改变了物品的无菌状态,尽管操作中要求护理人员佩戴无菌手套,但物品、人员、环境,多因素作用在一起,无法绝对实现留置针的无菌状态,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增强CT和核磁共振患者用新型留置针,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强CT和核磁共振患者用新型留置针,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增强CT和核磁共振患者用新型留置针,包括针筒,所述针筒的右侧表面安装有推筒柱,所述推筒柱的右端固定安装有推盘,所述推筒柱的外侧表面安装有固定锁扣,所述固定锁扣位于针筒的右端与推盘的左端之间,所述针筒的左端表面靠近中心处安装有针头,所述针头的左端安装有一体式正压接头。
[0006]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一体式正压接头的左侧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左端安装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左侧下端安装有留置针。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留置针的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留置针的右侧顶端固定安装有防护块。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针筒的外侧表面位于右端安装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底端安装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底端表面安装有固定盘。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针筒的外侧上方表面位于固定环的右侧开设有预留抽孔,所述预留抽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堵柱,所述堵柱的上方表面固定安装有堵
头。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留置针的外侧上方表面安装有固定筒,所述留置针通过固定筒与第二连接管的左侧下端固定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安装一体式正压接头,可以保证留置针的正压状态,防止回血,预防病人血栓形成,顺滑易扭转,无需接触针头,轻松实现针筒与留置针的分离,一体式正压接头连接于留置针,可以减少反复扭转与固定工作,可以明显减少护士接触锐器次数,防止发生锐器伤,减少护理人员的安全隐患,同时极大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0012]2、固定锁扣则可以妥善固定注射器的针栓与针筒,防止运输过程中的误按压,使针筒内部左侧滞存的无菌生理盐水外溢,改变装置的无菌状态,从而无法使用,造成资源浪费,防止操作中误按压,造成无菌生理盐水水量减少,无法为患者进行封管,而预留抽孔在穿刺前,可以用1ml生理盐水排除留置针内的空气,穿刺成功后,回抽针栓,至透明管内有回血,回抽刻度线应小于3ml,以保持针栓的无菌状态,通过安装固定锁扣可以极大地保持留置针的无菌状态。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一种增强CT和核磁共振患者用新型留置针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一种增强CT和核磁共振患者用新型留置针中留置针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一种增强CT和核磁共振患者用新型留置针中预留抽孔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针筒;3、一体式正压接头;4、第一连接管;5、第二连接管;6、留置针;7、防护块;8、固定环;9、固定柱;10、固定盘;11、堵头;12、针栓;13、推盘;14、固定锁扣;15、固定筒;16、堵柱;17、预留抽孔;18、针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7]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增强CT和核磁共振患者用新型留置针,包括针筒1,针筒1的右侧表面安装有针栓12,针栓12的右端固定安装有推盘13,针栓12的外侧表面安装有固定锁扣14,固定锁扣14位于针筒1的右端与推盘13的左端之间,针筒1的左端表面靠近中心处安装有针头18,针头18的左端安装有一体式正压接头3,通过安装一体式正压接头3,可以保证留置针6的正压状态,防止回血,预防病人血栓形成,顺滑易扭转,无需接触针头18,轻松实现针筒1与留置针6的分离,一体式正压接头3连接于留置针6,可以减少反复扭转与固定工作。
[0018]在图1中:一体式正压接头3的左侧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管4,第一连接管4的左端安装有第二连接管5,第二连接管5的左侧下端安装有留置针6,通过安装第一连接管4和第二连接管5,可以将针头18与留置针6进行固定连接,也可以极大地保护留置针6的无菌状态。
[0019]在图1中:留置针6的内部为空心结构,留置针6的右侧顶端固定安装有防护块7,通过安装防护块7可以极大地保护留置针6的无菌状态,避免与外部空气的双向流入。
[0020]在图1中:针筒1的外侧表面位于右端安装有固定环8,固定环8的底端安装有固定柱9,固定柱9的底端表面安装有固定盘10,通过安装固定环8、固定柱9和固定盘10,可以极
大地提高针筒的稳定性能。
[0021]在图3中:针筒1的外侧上方表面位于固定环8的右侧开设有预留抽孔17,预留抽孔17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堵柱16,堵柱16的上方表面固定安装有堵头11,通过安装预留抽孔17可以在穿刺前,使用1ml生理盐水排除留置针内的空气,穿刺成功后,回抽针栓,至透明管内有回血,回抽刻度线应小于3ml,以保持针栓的无菌状态。
[0022]在图2中:留置针6的外侧上方表面安装有固定筒15,留置针6通过固定筒15与第二连接管5的左侧下端固定连接,通过安装固定筒15,可以方便将第二连接管5与留置针6进行连接与拆卸,极大地方便医务人员的工作。
[002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安装一体式正压接头3,可以保证留置针6的正压状态,防止回血,预防病人血栓形成,顺滑易扭转,无需接触针头18,轻松实现针筒1与留置针6的分离,一体式正压接头3连接于留置针6,可以减少反复扭转与固定工作,可以明显减少护士接触锐器次数,减少护理人员的安全隐患,防止发生锐器伤,同时极大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而固定锁扣14则可以妥善固定注射器的针栓12与针筒1,防止运输过程中的误按压,使针筒内部左侧滞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强CT和核磁共振患者用新型留置针,包括针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1)的右侧表面安装有针栓(12),所述针栓(12)的右端固定安装有推盘(13),所述针栓(12)的外侧表面安装有固定锁扣(14),所述固定锁扣(14)位于针筒(1)的右端与推盘(13)的左端之间,所述针筒(1)的左端表面靠近中心处安装有针头(18),所述针头(18)的左端安装有一体式正压接头(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CT和核磁共振患者用新型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式正压接头(3)的左侧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管(4),所述第一连接管(4)的左端安装有第二连接管(5),所述第二连接管(5)的左侧下端安装有留置针(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增强CT和核磁共振患者用新型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留置针(6)的内部为空心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婷婷,许显鹏,李清照,于乐静,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省肿瘤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