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差监测机构及应用其的压差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6806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差监测机构,包括安装板以及安装于安装板的传感器和气压切换组件,气压切换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驱动部和活动部,第一壳体开设有第一腔体,第二壳体开设有第二腔体,活动部与第二壳体紧密贴合,传感器位于活动部与第二壳体形成的空间内,第一壳体的外壁上开设有与第一腔体相连通的第一开孔,第二壳体的外壁上开设有与第二腔体相连通的第二开孔和第三开孔,第二开孔与第一开孔处于相同的一侧,驱动部与活动部相配合,在驱动部的驱动下,活动部能够将第二开孔遮挡或者将第三开孔遮挡。还提供了一种压差检测装置,包括上述压差监测机构,还包括外壳、控制器和连接软管。制器和连接软管。制器和连接软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差监测机构及应用其的压差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压力检测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差监测机构及应用其的压差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发生火灾时,必须确保防烟楼梯间、避难走道及其前室的防烟性能要求。从防烟角度讲,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余压过低不利于防烟,因此余压越高越好。由于疏散门的方向是朝疏散方向开启,而加压送风作用方向与疏散方向恰好相反,若余压过高则会导致疏散门两侧压差过大导致门无法正常开启的情况,影响人员疏散和消防人员施救。
[0003]加压送风系统的设计,首先应建立在安全疏散的基础上。目前加压送风系统本身,没有能力来判断加压区是否保持一定压力,或加压区泄漏过大,压力达不到标准,起不到防烟作用,或因压力过大而造成疏散门阻塞的情况。
[0004]因此,十分有必要设计一种余压监控系统来对压力和压差等进行有效监测。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差监测机构,以及一种压差检测装置,至少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之一。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压差监测机构,包括安装板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压差监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21)以及安装于安装板(21)的传感器(22)和气压切换组件(23),所述气压切换组件(23)包括第一壳体(231)、第二壳体(232)、驱动部(233)和活动部(234),所述第一壳体(231)开设有第一腔体(2311),所述第二壳体(232)开设有第二腔体(2321),所述第二壳体(232)安装于第一腔体(2311)内,所述驱动部(233)和活动部(234)安装于第二腔体(2321)内,所述活动部(234)与第二壳体(232)紧密贴合,所述传感器(22)位于活动部(234)与第二壳体(232)形成的空间内,所述第一壳体(231)的外壁上开设有与第一腔体(2311)相连通的第一开孔(2312),所述第二壳体(232)的外壁上开设有与第二腔体(2321)相连通的第二开孔(2322)和第三开孔(2323),所述第二开孔(2322)和第三开孔(2323)高度不同且分别位于第二壳体(232)的两侧,所述第二开孔(2322)与第一开孔(2312)处于相同的一侧,所述驱动部(233)与活动部(234)相配合,在驱动部(233)的驱动下,所述活动部(234)能够将第二开孔(2322)遮挡或者将第三开孔(2323)遮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差监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233)包括线圈(2331)和永磁体(2332),所述线圈(2331)安装于第二壳体(232),所述永磁体(2332)套装于线圈(2331)内且与活动部(234)相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差监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234)包括固定柱(2341)和活塞块(2342),所述活塞块(2342)套装于固定柱(2341)的外周且外边缘与第二壳体(232)紧密贴合,所述传感器(22)位于活塞块(2342)与第二壳体(232)形成的空间内,在永磁体(2332)的作用下,所述活塞块(2342)能够将第二开孔(2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军张正勇李磊朱保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冉能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