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脑血流持续监测局部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6716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颅内脑血流持续监测局部固定装置,其包括:探头组件,其包括探头端和手柄端以及设于所述探头端一侧的水囊以及一贯穿所述手柄端的导线;万向组件,所述探头组件的探头端卡设于所述万向组件的中空容纳腔内;承载组件,其包括外环体、内环体和锁紧螺杆;卡设所述探头组件的万向组件卡设于所述内环体内且通过旋紧所述锁紧螺杆锁定其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颅内脑血流持续监测局部固定装置,其通过设置该探头组件、万向组件以及承载组件,不仅可根据不同使用者以及不同贴合位置快速改变其方向,而且便于携带、实现随时动态监测颅内脑血流的目的。随时动态监测颅内脑血流的目的。随时动态监测颅内脑血流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颅内脑血流持续监测局部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电子
,特别是涉及一种颅内脑血流持续监测局部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重症脑损伤患者的脑血流持续监测是评估脑灌注情况、判断患者脑功能预后的重要手段。及时、动态的监测患者脑血流情况,对于临床诊断并且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0003]目前的脑血流持续监测固定装置主要是采用带旋紧和锁定结构的头部支架,以固定经颅多普勒超声探头。相关头架依靠环颅骨的可旋紧的头箍式支架使探头固定于颞部,主要存在在问题是:
[0004]1、由于头箍固定较紧,持续佩戴约30分钟后将引起明显的头部不适,部分患者出现头晕、头痛等无法继续监测的症状;
[0005]2、支架覆盖范围大,影响头部其他监测装置的佩戴,造成无法同时获得全面的病情信息;
[0006]3、环形头箍设计特别不利于颅脑创伤患者,常常无法佩戴。
[0007]针对上述情况,目前亟需设计一种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脑血流持续监测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了脑血流持续监测固定装置,其通过设置该探头组件、万向组件以及承载组件,不仅可根据不同使用者以及不同贴合位置快速改变其方向,而且便于携带、实现随时动态监测颅内压的目的。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10]一种颅内压监测装置,其包括:
[0011]探头组件,其包括探头端和手柄端以及设于所述探头端一侧的水囊以及一贯穿所述手柄端的导线;
[0012]万向组件,所述探头组件的探头端卡设于所述万向组件的中空容纳腔内;
[0013]承载组件,其包括外环体、内环体和锁紧螺杆;卡设所述探头组件的万向组件卡设于所述内环体内且通过旋紧所述锁紧螺杆锁定其位置。
[0014]进一步的,所述万向组件包括一环状万向节以及设于其内壁上的多个顶紧组件;
[0015]所述探头端卡设于所述万向节的中空容纳腔内且所述水囊凸出所述万向节的顶面;
[0016]所述手柄端从所述万向节处的一U型缺口一穿出。
[0017]进一步的,所述顶紧组件为顶丝,其数量为三个,其均匀设于所述万向节的侧壁处。
[0018]进一步的,所述内环体包括一C型环和弧形环,所述C型环的一端具有一竖向连接
板;所述C型环的另一端和弧形环之间设有一具有一定间隔距离的间隔区;
[0019]所述外环体的一端对应所述竖向连接板处设有一外凸槽体,所述外凸槽体的外壁上设有螺孔一,供一锁紧螺杆从所述螺孔一旋入且插入所述竖向连接板处对应设置的螺孔二内;
[0020]所述外环体对应所述间隔区设有一U型缺口二;
[0021]所述手柄端从所述U型缺口二处穿出。
[0022]进一步的,所述万向节的外壁为外弧面,且卡设于所述内环体的内弧面内且可旋转。
[0023]进一步的,所述探头端的高度高于所述万向节的高度;
[0024]所述内环体的高度为所述外环体的高度的二分之一;
[0025]组装完毕,所述水囊的高度略高于所述外环体的顶壁。
[0026]进一步的,所述探头组件、万向组件以及承载组件采用医用塑料制成;
[0027]所述水囊采用软质硅胶制成。
[0028]进一步的,所述外环体对应所述水囊的一端顶壁处涂覆一层粘合剂。
[00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0030]本技术的一种颅内压监测装置,具有如下特点:
[0031]1、局部贴片式佩戴,患者可长时间监测,无不适感;
[0032]2、局部覆盖面积小,能够配合其他头部监测设备使用,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同步性信息;
[0033]3、颞窗局部黏贴固定,适用患者类型广泛。
[0034]本技术的一种颅内压监测装置,将其根据需要贴附于合适的颅脑位置,如太阳穴处或头皮处,不仅便于携带测量而且可根据不同贴附位置快速调节其方向从而有效提高贴紧力度。
[0035]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0036]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颅内压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颅内压监测装置的俯视图;
[0038]图3A是本技术的承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1;
[0039]图3B是本技术的承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2;
[0040]图3C是本技术的承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3;
[0041]图4是本技术的探头组件与万向组件的组合状态示意图;
[0042]图5是本技术的探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6A是本技术的万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6B是本技术的万向组件的俯视图;
[0045]附图标记说明:
[0046]1、探头组件;11、探头端;12、手柄端;13、水囊;15、导线;
[0047]2、万向组件;21、万向节;22、顶紧组件;23、U型缺口一;221、顶丝;
[0048]3、承载组件;31、外环体;32、内环体;33、锁紧螺杆;
[0049]321、C型环;322、弧形环;323、竖向连接板;324、间隔区;325、螺孔二;
[0050]311、外凸槽体;312、螺孔一;313、U型缺口二;
[0051]4、粘合剂;
具体实施方式
[0052]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其效果,现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阐述。
[0053]如图1

6B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颅内压监测装置,其包括:
[0054]探头组件1,其包括探头端11和手柄端12以及设于所述探头端11一侧的水囊13以及一贯穿所述手柄端12的导线15;
[0055]万向组件2,所述探头组件1的探头端11卡设于所述万向组件2的中空容纳腔内;
[0056]承载组件3,其包括外环体31、内环体32和锁紧螺杆33;卡设所述探头组件1的万向组件2卡设于所述内环体32内且通过旋紧所述锁紧螺杆33锁定其位置。
[0057]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颅内压监测装置,其在使用的过程中:
[0058]首先将该探头组件1安装于该万向组件2内,待该探头端11卡设于所述万向节21的中空容纳腔内后,采用与该顶丝221配套使用的工具首先将各个顶丝221适度旋紧,从而确保该探头组件1贴合于该万向组件2内;然后再将该卡设所述探头组件1的万向组件2卡设于所述内环体32内,根据使用者贴附的位置,适度调整该万向组件2的方向,待位置调整好后,最后用工具将旋紧螺杆旋紧即可;则所述内环体32收紧锁定该万向组件2的方向;
[0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颅内脑血流持续监测局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探头组件(1),其包括探头端(11)和手柄端(12)以及设于所述探头端(11)一侧的水囊(13)以及一贯穿所述手柄端(12)的导线(15);万向组件(2),所述探头组件(1)的探头端(11)卡设于所述万向组件(2)的中空容纳腔内;承载组件(3),其包括外环体(31)、内环体(32)和锁紧螺杆(33);卡设所述探头组件(1)的万向组件(2)卡设于所述内环体(32)内且通过旋紧所述锁紧螺杆(33)锁定其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颅内脑血流持续监测局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组件(2)包括一环状万向节(21)以及设于其内壁上的多个顶紧组件(22);所述探头端(11)卡设于所述万向节(21)的中空容纳腔内且所述水囊(13)凸出所述万向节(21)的顶面;所述手柄端(12)从所述万向节(21)处的一U型缺口一(23)穿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颅内脑血流持续监测局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紧组件(22)为顶丝(221),其数量为三个,其均匀设于所述万向节(21)的侧壁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颅内脑血流持续监测局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体(32)包括一C型环(321)和弧形环(322),所述C型环(321)的一端具有一竖向连接板(323);所述C型环(321)的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丽君邢长洋伊江浦曹铁生段云友梁嘉赫王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