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广谱液态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6376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定位精度的广谱液态刀,包括:外管、内管和透明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广谱液态刀在使用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将液态刀刀头的喷或抽各自独立使用,也可先喷后抽或先抽后喷组合使用。通过旋转、抽拉内管或外管,实现利用外管的侧孔进行寻位,实现精准定位目的;以及,利用外管的侧孔实现对病灶位置进行高压冲击或者负压吸附的目的,既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使得在治疗过程中提高清理效果和定位精度等目的。程中提高清理效果和定位精度等目的。程中提高清理效果和定位精度等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广谱液态刀


[0001]本技术涉及液态刀
,特别涉及一种广谱液态刀。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人类所患疾病种类繁多,但是血管、呼吸道及其他腔道疾病更是占据了较大比例,且一旦患病后果往往非常危险。现在对于身体管道内疾病发生后的治疗方法也无外乎药物治疗以及采用介入疗法,介入疗法也只能是在病灶处放置药物或放置材料从而使异常血管等恢复正常。但这些治疗方法也存在着治疗效果缓慢或者治疗不彻底的缺陷;
[0003]液态刀的研发给血管、呼吸道等腔道类疾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方案,目前液态刀在实际的治疗中有少量应用,但也还存在着如寻位难、清理效率不高等问题;因此缺少一种提高清理效果和定位精度的液态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提高定位精度的广谱液态刀,用以实现液态刀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提高清理效果和定位精度的目的。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提高定位精度的广谱液态刀,包括:外管、内管和透明罩,
[0006]所述内管套设在所述外管内,所述内管的其中一端从所述外管的内部向外延伸,所述内管延伸出所述外管的一端用于导线从内管的外部贯穿至内管的内部;
[0007]所述外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弧形结构的透明罩,所述透明罩用于封闭所述外管的开口,所述弧形结构的弧面朝向所述外管的外侧凸起;
[0008]所述内管位于所述外管内部的一端和所述外管连通设置,所述外管的周向外壁设有多个侧孔,各所述侧孔用于所述外管的内部连通所述外管的外部,
[0009]所述内管延伸出所述外管的一端连接操控部。
[0010]优选地,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均设置为管状结构,所述内管位于所述外管的一端活动设置在所述外管内部,
[0011]所述内管位于所述外管的一端周向外壁设有内管槽口,所述内管槽口和所述外管侧孔相互配合,并形成抽喷通道。
[0012]优选地,所述侧孔设为圆孔或条形孔,所述侧孔以所述外管的轴向中心线均布在所述外管的外壁,并形成侧孔组;所述侧孔组间隔设置有多组。
[0013]优选地,所述侧孔组沿所述外管轴向中心线间隔设有多组,且所述侧孔组为第一排列组或第二排列组;
[0014]所述第一排列组为相邻两个侧孔组的侧孔中心位于同一垂线上;
[0015]所述第二排列组为相邻两个侧孔组的侧孔间隔并错位设置。
[0016]优选地,所述外管的内部设有摄像组件,所述摄像组件位于所述外管靠近所述透明罩的一端设置,
[0017]所述摄像组件的导线通过位于外管内部的内管向外延伸。
[0018]优选地,所述摄像组件包括摄像头模组,所述摄像头模组模组设置在壳体靠近透明罩的一面;
[0019]所述壳体通过密封胶与所述外管的内壁粘接为一体,并用于将所述外管和所述透明罩之间形成防水腔,所述摄像头模组位于所述防水腔内,且所述摄像头模组模组通过导线连接操控部;
[0020]所述摄像头模组上还设置有发光件,发光件通过导线连接操控部,所述发光件设有多个,并以所述摄像头模组为中心间隔均布在所述摄像头模组的外侧。
[0021]优选地,所述操控部包括套合管,所述内管的其中一端套设并卡接在所述外管远离透明罩的一端,且所述外管远离透明罩的一端周向外壁套设有套合管,所述套合管用于将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共同套设,
[0022]所述内管靠近套合管的一端连接电磁阀。
[0023]优选地,所述电磁阀为二位三通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的其中一通连通负压管道,另一通连接高压管道,所述电磁阀的第三通连接内管;
[0024]所述负压管道远离所述电磁阀的另一端连通储液罐,所述储液罐的出口还连通负压抽吸装置;
[0025]所述高压管道远离电磁阀的另一端连通高压液气供给装置。
[0026]优选地,所述外管的内壁间隔设有多个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沿所述外管轴向中心线均布设置,且所述第一限位槽为偶数均布;
[0027]所述外管的周向内壁沿外管轴向中心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转换槽;
[0028]所述内管的周向外壁对称设置有两组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外管内壁的第一限位槽相互配合;
[0029]且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截面为“十”字型结构,所述转换槽用于所述第一限位块在所述外管内进行转动并换向。
[0030]优选地,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的腔体内用于通过流体,所述流体包括液体和气体。
[0031]本技术提供一种提高定位精度的广谱液态刀,包括:外管、内管和透明罩,所述内管套设在所述外管内,所述内管的其中一端从所述外管的内部向外延伸,所述内管延伸出所述外管的一端用于导线从内管的外部贯穿至内管的内部;所述外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弧形结构的透明罩,所述透明罩用于封闭所述外管的开口,所述弧形结构的弧面朝向所述外管的外侧凸起;所述内管位于所述外管内部的一端和所述外管连通设置,所述外管的周向外壁设有多个侧孔,各所述侧孔用于所述外管的内部连通所述外管的外部,所述内管延伸出所述外管的一端连接操控部。
[0032]所述广谱液态刀可独立插入使用,即直接利用以上外管和内管所形成的广谱液态刀进行喷、抽的操作功能,实现利用抽、喷的水压力调节对疾病进行手术治疗的目的。也可另设计附加腔道导管,或者借助于现有兼容的管道,如呼吸机的插管、冠状动脉导引导管等,为器械插入人体腔道时提供导引及支撑作用;导管可以沿循导引导丝插入自然腔道。
[0033]所述的广谱液态刀在诊疗时,当病灶呈单点状且位置固定时,可以借助于液态刀的外管充当导管使用;当存在多点病灶且需要不断移动调整器械时,由内管在外管内部所形成的附加腔道导管尤为重要;例如液态刀用于肺部吸痰,在导引外管插入气管后的整个吸痰过程中,外管只需要插入气管一次,而液态刀的内管可以在外观内进行多次插拔操作,
从而实现对树状结构的肺气管中不同的分支进行清理;同时,外管不动,使得外管能够避免和人体的咽喉、呼吸道等进行频繁接触或摩擦,有效减轻患者在插管治疗过程中的舒适性,有效降低了在插管过程对患者的呼吸道或咽喉因多次插管的创伤风险。
[0034]所述广谱液态刀在诊疗时,可用液态刀头中外管前端设置的摄像组件进行插管或进行治疗时方便将外管前端的组织进行图像传输,便于医生方便查看并进行适应的操作液态刀头进行治疗目的;
[0035]进一步还可以延伸的,同时借助外部影像透视设备(如x光机),操作部根据主系统运算的路径及病灶定位,通过计算机自动控制主体管道在身体自然腔道或附件导管内轴向位移与角度弯曲,沿附件腔道导引导管寻迹插入至病灶部位。
[0036]本技术提供的所述广谱液态刀在使用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将液态刀刀头的喷或抽各自独立使用,也可先喷后抽或先抽后喷组合使用。
[0037]具体的,所述外管带有透明罩的一端为前端,所述前端用于插入腔道内进行诊疗,所述内管远离外管的一端用于连接操控部,所述内管位于外管内部的一端可转动设在所述外管内;同时,所述外管的周向外壁设置的侧孔和所述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广谱液态刀,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内管和透明罩,所述内管套设在所述外管内,所述内管的其中一端从所述外管的内部向外延伸,所述内管延伸出所述外管的一端用于导线从内管的外部贯穿至内管的内部;所述外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弧形结构的透明罩,所述透明罩用于封闭所述外管的开口,所述弧形结构的弧面朝向所述外管的外侧凸起;所述内管位于所述外管内部的一端和所述外管连通设置,所述外管的周向外壁设有不少于1个的侧孔,各所述侧孔用于所述外管的内部连通所述外管的外部,所述内管延伸出所述外管的一端连接操控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谱液态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均设置为管状结构,所述内管位于所述外管的一端活动设置在所述外管内部,所述内管位于所述外管的一端周向外壁设有内管槽口,所述内管槽口和所述外管侧孔相互配合,并形成抽喷通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谱液态刀,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孔设为圆孔,所述侧孔以所述外管的轴向中心线均布在所述外管的外壁,并形成侧孔组;所述侧孔组间隔设置有多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广谱液态刀,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孔组沿所述外管轴向中心线间隔设有多组,且所述侧孔组为第一排列组或第二排列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谱液态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的内部设有摄像组件,所述摄像组件位于所述外管靠近所述透明罩的一端设置,所述摄像组件的导线通过位于外管内部的内管向外延伸。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广谱液态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组件包括摄像头模组,所述摄像头模组设置在壳体靠近透明罩的一面;所述壳体通过密封胶与所述外管的内壁粘接为一体,并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雪薛萍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希思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