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万能式断路器的导电板,包括导电片、底板、绝缘板,三个导电片并排设置在底板上,导电片是由其前端的触头部分和后端的母线部分一体化构成的,导电片穿过底板上的安装方孔,导电片与底座构成螺栓连接,导电片前端的触头部分上安装有与之相适配的绝缘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触头和母线一体化之后,整块导电板显得结构简单、紧凑,装配也简单,温升下降,成本也明显下降,产品的竞争优势提高。(*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万能式断路器的导电板跌术耀塽本技术涉及一种断路器用导电板,尤其涉及一种万能式断路 器的导电板。 背景抜术如图l所示,现有的万能式断路器的导电板由触头、母线、接触 板、底板、绝缘板等部件组成,底板为一块独立的绝缘板,其上半段 用来安装导电板的其他部件,在底板的中段形成接触板的安装方孔, 在安装方孔的上方垂直形成两个螺栓沉槽以及螺栓沉孔,触头、接触 板、母线三块独立的部件都是依靠螺栓固定在底板的上半段上,三者 并逐次连接,在触头和接触板、接触板和母线的交汇处也有螺栓连接,形成一个"u"型的导电片, 一个导电板上并排设置有三个这样的导电片,底板后端面形成一个向后凸起的固定绝缘板,绝缘板则设置在 触头的前端。触头、接触板、母线三个独立设置,又相互连接,特别 在彼此连接处两块金属板相叠,导致导电板结构比较复杂,接触电阻大,温升高,而且材料浪费又大;装配触头、接触板、母线三个部件 时,先将触头和接触板从底板前端面装入,接触板从底板上的安装方 孔穿出,然后从两者对应的底板后端的螺栓沉孔处旋入两枚螺栓固 定,接着再安装母线,母线的下端与接触板交汇处用螺栓固定,母线 的上端用螺栓固定在固定绝缘板上,由于导电片是由三个不同的部件 构成,装配起来相当繁琐,效率不高;由于触头的裸露面积很大,安 装在触头正面的绝缘板也必须做特别大,这样才能保证用电安全。 糊鹏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 单、紧凑的万能式断路器的导电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一种万能式断路器的导电板,包括导电片、底板、绝缘板,三个导电片并排设置在底板上,导电片 是由其前端的触头部分和后端的母线部分一体化构成的,导电片穿过 底板上的安装方孔,导电片与底座构成螺栓连接,导电片前端的触头 部分上安装有与之相适配的绝缘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底板上的固定绝缘板与导电片配合处, 固定绝缘板一端形成与导电片的母线部分宽度相适配的定位凹槽,导 电片的母线部分的上端部与定位凹槽构成定位配合。本技术再进一步设置为导电片母线部分的上端部上形成一 操作孔,操作孔的位置正好对应底板上的螺钉沉孔的位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万能式断路器的导电板,该导电板的导电 片是由其前端的触头和后端的母线一体化构成的,导电片穿过底板上 的安装方孔,导电片与底座构成螺栓连接,导电片前端的触头部分上 安装有与之相适配的绝缘板。和现有技术相比,将触头和母线一体化 之后,整块导电板显得结构简单、紧凑,装配也简单,温升下降,成 本也明显下降,产品的竞争优势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
技术介绍
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后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右视图。图5是图2的A-A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立体图1。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立体图2。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去一块母线的后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 3、 4、 5、 6、 7所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是一种 万能式断路器的导电板,导电板包括导电片l、底板2、绝缘板3, 三个导电片1并排设置在底板2上,导电片1是一个铜母线冲制而成 的整体部件,截面呈"U"型,导电片l前端为触头部分ll,后端为母线部分12,导电片1中间过渡部分14穿过底板2上的安装方孔21 。 导电片1的母线部分12的上端部121与底板2上的固定绝缘板4构 成螺栓连接,固定绝缘板4 一端形成与导电片1的母线部分12宽度 相适配的定位凹槽41,导电片1的母线部分12的上端部121与定位 凹槽41构成定位配合。底板2上安装方孔21上端形成横向的一个螺 钉沉槽23及其螺钉沉孔22,导电板1的触头部分11通过该螺钉沉 孔22内的螺钉5构成螺钉连接。导电片1的母线部分12的上端部 121上设置有操作孔13,操作孔13的位置正好对应底板2上的螺栓 沉孔22内的螺栓5的位置。在导电片1的触头部分11前端设置有绝 缘板3,绝缘板3的宽度大于触头部分11的宽度,绝缘板3两边还 形成侧板,从三个方向对导电片1的触头部分11进行隔离。上述导电片1为一个整体部件,与现有技术相比,导电片1的高 度也相应縮小,同时安装导电片1的底板2的结构也相应变化,导电 片1在底板2的安装位置也相应升高,其中安装方孔21的位置移到 现有技术中的第2个螺栓沉槽23处,而且由于导电片1的高度縮小, 其上的触头部分11裸露面积也减小,因为安装在其前端的绝缘板3 的面积也变小。在底板2上的固定绝缘板4上设置定位凹槽41的目 的是为了固定导电片1的上端部121,不易发生摆动。导电片l上的 操作孔13的设置比较有特点,其目的是为了在装配过程中,方便操 作手柄从操作孔13内伸入,对螺钉沉孔22上的螺钉5进行操作,提 高了装配效率。权利要求1、一种万能式断路器的导电板,包括导电片(1)、底板(2)、绝缘板(3),三个导电片(1)并排设置在底板(2)上,其特征在于导电片(1)是由其前端的触头部分(11)和后端的母线部分(12)一体化构成的,导电片(1)穿过底板(2)上的安装方孔(21),导电片(1)与底座(2)构成螺栓连接,导电片(1)前端的触头部分(11)上安装有与之相适配的绝缘板(3)。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万能式断路器的导电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底板(2)上的固定绝缘板(4)与导电片(1)配合处,固定 绝缘板(4) 一端形成与导电片(1)的母线部分(12)宽度相适配的 定位凹槽(41),导电片(1)的母线部分(12)的上端部(121)与 定位凹槽(41)构成定位配合。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万能式断路器的导电板,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导电片(1)母线部分(12)的上端部(121)上形成一 操作孔(13),操作孔(13)的位置正好对应底板(2)上的螺钉沉孔(22)的位置。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万能式断路器的导电板,包括导电片、底板、绝缘板,三个导电片并排设置在底板上,导电片是由其前端的触头部分和后端的母线部分一体化构成的,导电片穿过底板上的安装方孔,导电片与底座构成螺栓连接,导电片前端的触头部分上安装有与之相适配的绝缘板。本技术将触头和母线一体化之后,整块导电板显得结构简单、紧凑,装配也简单,温升下降,成本也明显下降,产品的竞争优势提高。文档编号H01H71/08GK201045729SQ20072003990公开日2008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4日专利技术者王兴利 申请人:天正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万能式断路器的导电板,包括导电片(1)、底板(2)、绝缘板(3),三个导电片(1)并排设置在底板(2)上,其特征在于:导电片(1)是由其前端的触头部分(11)和后端的母线部分(12)一体化构成的,导电片(1)穿过底板(2)上的安装方孔(21),导电片(1)与底座(2)构成螺栓连接,导电片(1)前端的触头部分(11)上安装有与之相适配的绝缘板(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兴利,
申请(专利权)人:天正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