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梁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5600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梁体,包括梁体主体和主加强筋,其中,梁体主体包括间距布置的两个侧壁,以连接于两个侧壁之间的底壁,主加强筋为设于底壁和两个侧壁围构形成的容纳腔内的多个,多个主加强筋沿梁体主体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且主加强筋的两侧分别与两个侧壁连接,底部与底壁连接,顶部的中部向底壁一侧凹陷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车辆梁体,通过在梁体主体内设置加强筋,可提高车辆梁体的结构强度,加强筋顶部的中部向底壁一侧凹陷设置,在铸造成型过程,可在较好的保证车辆梁体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兼顾轻量化设计需求,并可有效防止加强筋与梁体主体的连接部位产生铸造缺陷。铸造缺陷。铸造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梁体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车辆梁体。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车辆的快速发展,对于大型的重要车身结构件,在保证轻量化、集成化程度高的同时,对白车身强度、刚度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对结构件产品的结构设计合理性、结构强度有效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0003]比如现有的横截面呈“U”形的车梁梁体,为满足压铸结构件强度及力学性能要求,产品设计时对受力承载位置的一般会增加加强筋,其会增加车辆梁体的整体结构强度,保证车辆梁体的承重载荷有效传递。
[0004]一般的,加强筋会由车辆梁体的开口处延伸至底部,加强筋的设计位置也应在保证产品功能性的同时,兼顾轻量化设计理念以及产品生产质量稳定可靠性的要求。
[0005]以现有的车身纵梁为例,梁体内腔深度一般在80

100mm之间,加强筋高度与内腔深度一致。由于车身纵梁一般采用压铸工艺成型,且需设置脱模斜度,致使加强筋顶部和底部壁厚差异大,且加强筋根部厚度较大,在压铸成型过程中,受梁体内腔深度的影响,金属液会形成漩涡式包卷,易出现冷隔、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梁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梁体主体(1)和主加强筋(2),其中:所述梁体主体(1)包括间距布置的两个侧壁(101),以连接于两个所述侧壁(101)之间的底壁(102);所述主加强筋(2)为设于所述底壁(102)和两个所述侧壁(101)围构形成的容纳腔内的多个,多个所述主加强筋(2)沿所述梁体主体(1)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所述主加强筋(2)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侧壁(101)连接,所述主加强筋(2)的底部与所述底壁(102)连接,所述主加强筋(2)顶部的中部向所述底壁(102)一侧凹陷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梁体,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主加强筋(2)被分为多组;每组具有两个成对布置的所述主加强筋(2);且,每组的两个所述主加强筋(2)的中部经由辅助加强筋(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梁体,其特征在于:每组的两个所述主加强筋(2)中部的间距小于两侧的间距。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梁体,其特征在于:每组的两个所述主加强筋(2)之间呈夹角设置;以及,每组的两个所述主加强筋(2)之间的夹角为30
°‑
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磊李华张露露卢利辉
申请(专利权)人:精诚工科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