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章祖德专利>正文

漏电保护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5412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漏电保护插头,属于低压电器。它由底座17、上盖1、接线柱19、一对动触头15、插脚14、接线柱护盖18、互感器22、电路板4、漏电自动断开机构组成,所述的漏电自动断开机构由基座12、线圈27、磁轭6、弹簧26、铁芯7、锁扣10、横臂11、弹簧3、推杆2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设计,简化了结构,改善了装配上的方便性,小化了体积。(*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漏电保护插头,属于低压电器。常规的低压电器中的插头,由于其不具备有漏电保护功能,因此,当出现与其所连接的用电器产生漏电时,易危及人身安全。所以,因用电器漏电而造成各类事故之例并不鲜见。当然,也有生产厂商将漏电断路器中的漏电自动断开机构(又称自动开关)移植于插头,以使插头赋予漏电保护功能,但由于动件支座、机架、杠杆等组成的漏电自动断开机构的结构存在多重配合关系,导致结构复杂,体积庞大,不适宜于小体积的插头上的应用。本技术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漏电自动断开机构的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体积小的漏电保护插头。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漏电保护插头,由底座17、上盖1、接线柱19、一对动触头15、插脚14、接线柱护盖18、互感器22、电路板4、漏电自动断开机构组成,所述的漏电自动断开机构由基座12、线圈27、磁轭6、弹簧26、铁芯7、锁扣10、横臂11、弹簧3、推杆2构成,基座12置于底座17的容腔内,线圈27位于磁轭6内,磁轭6设在基座12上,弹簧26套置在铁芯7上,铁芯7的一端插置于线圈27内,另一端与锁扣10的一侧相配合,锁扣10的另一侧对应于横臂11中央之底部,横臂11可活动地设在基座12上,其中部开设有推杆孔35,其二端分别与一对动触头15接触,弹簧3套置于推杆2上,推杆2插入推杆孔35,并在横臂11中央底部与锁扣10相对应。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设计,简化了结构,改善了装配上的方便性,小化了体积。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叙述。附图为本技术组装结构图。本技术的基座12上制有横臂槽23,横臂11设在横臂槽23上,且可沿横臂槽23上下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藉由横臂11之二端带动与其接触的一对动触头15上的触点16与插脚14上的触点13接触或断开。本技术的锁扣10上具有一对卡脚36、8,一对卡脚36之间形成一卡口25。铁芯7的颈部28置于卡口25上,以实现铁芯7与锁扣10的配合。本技术的推杆2的底端部位设有卡脚槽34,卡脚槽34与一对卡脚8相对应。在外力作用下,推杆2下移,其底端部位的卡脚槽34在横臂11中央之底部恰好对应于锁扣10的一对卡脚8。本技术是这样来装配的,将用于接续火线、零线、地线的三个接线柱19固置于底座17的一端端部,且由一对导线21在串过互感器22的中央通孔后与一对动触头15的基部连接,并进而接续至电路板4上,将插脚14穿过插脚孔20而固置于底座17的另一端,并保证插脚14上的触点13与动触头15上的触点16相对应,用螺钉将接线柱护盖18与底座17旋固。将互感器22的一对引出线由导线与电路板4连接。将基座11嵌固于底座17的容腔内,线圈27、磁轭6置于基座12的容腔24内,线圈27的一对引出端接续至电路板4,套置弹簧26的铁芯7的一端插置于线圈27的中央,铁芯27的另一端通过其颈部28置于卡口25上,藉此实现铁芯27与锁扣10一侧的连结,而锁扣10的另一侧则在横臂11中央之底部的锁扣槽9处与依序串过电路板4上的推杆孔5和横臂11上的推杆孔35后的推杆2相对应。具体是由锁扣10的一对卡脚8卡入或脱离推杆2底端部位的卡脚槽34来实现,推杆2的顶端对应于上盖1上的复位按钮33。在上盖1上还预设有试验按钮护罩32和指示灯护罩31,它们分别对应于电路板4上的试验按钮30和指示灯29。一俟上述部件装配完毕,便用固定螺钉将上盖1与底座17相固定。本技术是这样来体现其漏电保护的,按压复位按钮33,使推杆2克服弹簧3的作用力而下移,此时,由于处于失电状态,因此锁扣10在弹簧26的弹力作用下向右位移,使其上的一对卡脚8便卡入卡脚孔34内,撤去外力后,由于一对卡脚8已卡入卡脚槽34内,因此,当推杆2在弹簧3的回复力作用下朝上移动时,便通过锁扣10托着横臂11一起上移,使横臂11的二端提起一对动触头15与插脚14上的触点13杰出,电源便接通;当与本技术所连接的用户电器产生漏电时或者按下试验按钮32模拟一次漏电流时,由于互感器22为零序电流互感器,因此,互感器22便输出一个信号,经装置于电路板4上的电器元件处理后促使铁芯7吸合,这时,铁芯7拉动锁扣10朝左位移,使锁扣10的一对卡脚8从推杆2的卡脚槽34中脱出,推杆2在弹簧3的作用力下向上弹起,随之横臂11便沿横臂槽23而下移,在动触点15的反弹力作用下,恢复初始状态,即一对动触头15的触点16与插脚14上的触点13分离,从而切断电源,达到漏电保护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漏电保护插头,由底座(17)、上盖(1)、接线柱(19)、一对动触头(15)、插脚(14)、接线柱护盖(18)、互感器(22)、电路板(4)、漏电自动断开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漏电自动断开机构由基座(12)、线圈(27)、磁轭(6)、弹簧(26)、铁芯(7)、锁扣(10)、横臂(11)、弹簧(3)、推杆(2)构成,基座(12)置于底座(17)的容腔内,线圈(27)位于磁轭(6)内,磁轭(6)设在基座(12)上,弹簧(26)套置在铁芯(7)上铁芯(7)的一端插置于线圈(27)内,另一端与锁扣(10)的一侧相配合,锁扣(10)的另一侧对应于横臂(11)中央之底部,横臂(11)可活动地设在基座(12)上,其中部开设有推杆孔(35),其二端分别与一对动触头(15)接触,弹簧(3)套置于推杆(2)上,推杆(2)插入推杆孔(35),并在横臂(11)中央底部与锁扣(10)相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保护插头,其特征在于基座(12)上制有横臂槽(2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保护插头,其特征在于锁扣(10)上具有一对卡脚(36)、(8),一对卡脚(36)之间形成一卡口(2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保护插头,其特征在于推杆(2)的底端部位设有卡脚槽(34),卡脚槽(34)与一对卡脚(8)相对应。专利摘要一种漏电保护插头,属于低压电器。它由底座17、上盖1、接线柱19、一对动触头15、插脚14、接线柱护盖18、互感器22、电路板4、漏电自动断开机构组成,所述的漏电自动断开机构由基座12、线圈27、磁轭6、弹簧26、铁芯7、锁扣10、横臂11、弹簧3、推杆2构成。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设计,简化了结构,改善了装配上的方便性,小化了体积。文档编号H01H71/12GK2528097SQ0221828公开日2002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2年1月8日 优先权日2002年1月8日专利技术者章祖德 申请人:章祖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漏电保护插头,由底座(17)、上盖(1)、接线柱(19)、一对动触头(15)、插脚(14)、接线柱护盖(18)、互感器(22)、电路板(4)、漏电自动断开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漏电自动断开机构由基座(12)、线圈(27)、磁轭(6)、弹簧(26)、铁芯(7)、锁扣(10)、横臂(11)、弹簧(3)、推杆(2)构成,基座(12)置于底座(17)的容腔内,线圈(27)位于磁轭(6)内,磁轭(6)设在基座(12)上,弹簧(26)套置在铁芯(7)上,铁芯(7)的一端插置于线圈(27)内,另一端与锁扣(10)的一侧相配合,锁扣(10)的另一侧对应于横臂(11)中央之底部,横臂(11)可活动地设在基座(12)上,其中部开设有推杆孔(35),其二端分别与一对动触头(15)接触,弹簧(3)套置于推杆(2)上,推杆(2)插入推杆孔(35),并在横臂(11)中央底部与锁扣(10)相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祖德
申请(专利权)人:章祖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