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程序操作锁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5387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气设备程序操作锁具,主要由控制开关锁具(具有Ⅰ、Ⅱ号锁孔,内装有轴套、闸片、摆闸、卡轮等),隔离刀闸锁具(送电手柄和负荷接合手柄上的锁具机构各装有Ⅱ、Ⅲ号锁孔、轴套及其拨杆和横销等),网门锁具(门手柄上装有Ⅲ号锁孔,门背锁具上装有Ⅱ号锁孔等)组成,能保证电气设备严格按程序操作,消除了可能产生的逆向或超程序误操作,考虑了应急结构,具有较完善的“五防”功能。特别适用于GG1A型高压电气柜。(*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锁类,是一种用于电气设备、特别适用于国标GG1A型高压电气柜的程序操作锁具。电气设备通常需要按规定程序操作,以保证人身及设备安全。目前一般在电气操作机构设计中采用若干互锁结构,并要求操作人员熟记次序以便程序操作。例如,现有的GG1A型高压电气柜一般需要对控制开关(也称KK锁)、隔离刀闸(具有送电手柄和负荷接合手柄)、和电气网(柜)门进行程序操作。从运行状态转入断电检修状态时,必须依次将控制开关旋钮拨转至分离位置(即油开关跳闸,并使油开关控制的限位销回缩,使隔离刀闸自动解锁)→拉断送电手柄→拉断负荷接合手柄→打开网门,然后才可进行电气设备维修。其中虽有局部互锁机构限位销,可以顺向控制工序程序(即只有当控制开关处于分离位置,才有可能拉断隔离刀闸),但不能逆向控制工序程序(即在拉断隔离刀闸后,还可以立即再接合控制开关),并且其中电气网门未受任何约制,随时可以打开等等,因此现有的GG1A型高压柜的工作程序操作机构方式,在人为因素影响下,有可能发生误操作。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设计操作工序间互相机械联锁,并按程序用机械锁具机构依次解锁,达到程序安全操作目的,是本技术技术任务。任务通过下列
技术实现思路
完成。本技术主要由控制开关锁具、隔离刀闸锁具和网门锁具组成,控制开关锁具包括Ⅰ号锁孔、Ⅱ号锁孔,锁孔内具有凸起部位不同的程序槽片,并都有能被锁匙转动的方孔轴套及固装在轴套上的分合闸片;分合闸片的顶端能推动摆闸绕轴摆动;有固联在分合旋钮轴上的卡轮,并且其上有能被摆闸尖端嵌卡的凹槽;传动板上有顶靠摆闸上的凸销的上端面和左右端面、以及有能被与卡轮一起固装的拨动销端部推移的销钉。隔离刀闸锁具分别装在送电手柄和负荷接合手柄上,这二锁具机构上分别有Ⅱ号锁孔和Ⅲ号锁孔,并且内部结构相同,都有能被锁匙转动的方孔轴套,轴套上固装有能推拨横销移动的拨杆,使各自的横销能在相对的锁具机构的内孔里伸缩实行联锁,并在送电手柄锁具机构的外壳上设有挡块,使二手柄的先后动作次序受到限制。网(柜)门的手柄上有Ⅲ号锁孔的锁具,有能被锁匙转动的方孔轴套,门板上固装有槽块,轴套转动时能使固装在轴套上的偏心轴拨移卡销,从而控制卡销卡插或脱离槽块;门板背面装有受门框凸起顶动的弹力定位销,还装有一个具有Ⅱ号锁孔、内部结构与送电手柄上的锁具结构相似的锁具,网门手柄里端设有后园块、并在其上固装有启闭网门的门栓,园块上有二孔能分别插进弹力定位销和门背锁具的横销;以及有能与相关程序槽片匹配的一把Ⅰ号锁匙,二把Ⅱ号锁匙和一把Ⅲ号锁匙。本技术还包括在控制开关上设置解锁销,它的下端有可推抬钢球的偏心凸轮,通过钢球的推顶,使摆闸克服摆动轴上的弹簧弹力、而脱离正常工作平面。实施本技术的积极意义在于1、有效地控制了电气设备的操作程序,消除了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逆向或超程序误操作,从而确保设备和人身安全。2、较完善地达到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的“五防”要求防止误拉合开关,防止带负荷拉刀闸,防止带电挂地线,防止带地线合刀闸,防止误入带电间隔。3、结构合理可靠。考虑了用电过程中,保护性跳闸时,需迅速再次合电的结构措施;考虑了需紧急断电时的解锁销机构;考虑了单独拆卸控制开关的固定装置。4、显然本技术程序操作锁具结构,也可用于其它电气设备的程序操作。以下结合附图详述用于GG1A型电气柜的实施方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在合电运行状态各操作工序锁具主视示意图。其中图1a是Ⅰ号锁匙1主视图示意。图1b是控制开关10主视图示意。图中操作旋钮2处于合电状态(与现有常规控制开关一样,旋钮2把手在垂直位置时系予合位置,进而再顺钟向转45°即为合电,并可自动弹回把手的垂直位置保持合电)。Ⅰ号锁孔为空锁状态。Ⅱ号锁孔上有Ⅱ号锁匙3,此时因锁具内部结构锁定,锁匙3不能任意转动或拨出,旋钮2也不能任意逆钟向转至分离位置。图1C为隔离刀闸主视图示意。图中送电手柄4处于合电状态(扳下位置为断电状态),负荷接合手柄5处于接合状态(扳下位置为分离状态)。锁具机构6、7分别固装在手柄4、5之上,并且在图示状态时锁具机构6上有横销伸进机构7的相应内孔中互锁,机构6上Ⅱ号锁孔为空锁状态,机构7背面上的Ⅲ号锁孔内已插有Ⅲ号锁匙(图中不可见)。另有弹力插销8(12)、插进闸座9(13)和手柄4(5)上的相应孔内进行联锁;并且因受控制开关10操作的油开关处于合电状态,受油开关控制的限位销11呈凸出位置并顶靠插销8,使插销8不能人为外拉,此时的手柄4或5均不能分别(或同时)扳动。图1d是电气网(柜)门14关合状态主视示意。图中门手柄15上的锁具Ⅲ号锁孔为空锁状态,网门14不能打开。在网门14背面设有的锁具的Ⅱ号锁孔上插有Ⅱ号锁匙。从上述可知,本技术具有一把Ⅰ号锁匙,用来开启一个Ⅰ号锁孔;二把Ⅱ号锁匙,用来开启三个Ⅱ号锁孔;一把Ⅲ号锁匙,用来开启二个Ⅲ号锁孔。图中锁匙把手处于垂直方向时,为插入(或拔出)位置;处于水平方向时,为工作位置不可拔出。图2是图1b上控制开关10的锁具a-a剖视示意。将Ⅰ号锁匙1插进Ⅰ号锁孔,锁匙1前端的方头伸进轴套17的方孔,由于程序槽片18上的凸起与锁匙1的槽孔相配,可允许锁匙1逆钟向转动(其它二种锁孔也是利用槽片上凸起部位的不同,只允许相配的锁匙转动),从而带动轴套17和固联在轴套17上的分合闸片19一起转动。需说明一下1.控制开关10上的Ⅰ、Ⅱ号锁孔里的结构相同 2.锁匙在锁孔里转动中或把手转至水平位置时,因锁孔扳的阻档,锁匙不能拔出。图3是图1b上控制开关10的锁具b-b剖视示意。图4是图3的A向视图示意。当需要将电器设备从图1-图4所示合电运行状态转入断电检修状态时,在控制开关10上的Ⅰ号锁孔内插进Ⅰ号锁匙1,逆钟向转动锁匙1,使分合闸片19依箭头所示转动至水平位置,摆闸20脱离了闸片19顶端的抵压,下一程序是(按图1b)逆钟向转动旋钮2(由于摆闸20上的凸销21顶靠传动板22的上端面K,摆闸20无法绕轴16摆动,若此时误操作Ⅱ号锁匙3,最多只能使闸片23转至顶紧在摆闸20上端面,锁匙3不能转到把手垂直拔取位置),使与旋钮2轴相固联的卡轮24(按图4所示的箭头方向)转动90°位置(与现有常规控制开关一样,还需再转45°,才能使油开关断电,然后自动弹回至原90°位置,使旋钮2把手处于水平保持断电)。在转45°的过程中,与卡轮24一起固装的拨动销56的M端推移了传动板22上的销钉25,造成传动板22在壳体槽内的微量右移,从而凸销21脱离了端面K的顶靠,继而转动锁匙3,使闸片23按箭头方向转动90°,由于闸片23顶端的抵压,摆闸20绕轴16向下摆动,并使摆闸20尖端N嵌进卡轮24的凹槽L内,至此Ⅱ号锁匙3就可从锁孔内取出。(此时已不可能发生误操作,即旋钮2因摆闸20尖端N的嵌入,不能再行转动;同时因摆闸20上的另一凸销50已顶靠在传动板22的上端面K,Ⅰ号锁匙1不能带动闸片19再转到拔出位置。)图5是图1c中锁具机构6、7的B向视图示意。图中表示了锁具机构7的Ⅲ号锁孔内已插有Ⅲ号锁匙26。图6是图5中的C-C剖视示意。从控制开关10上取下Ⅱ号锁匙3,插进机构6的Ⅱ号锁孔内,顺钟向转动90°,利用锁匙3前端的方头带动轴套27转动,进而使固装在轴套27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电气设备程序操作锁具,主要在控制开关10上有控制油开关的旋钮2,隔离刀闸有送电手柄4和负荷接合手柄5,有弹力插锁8、(12)插进闸座9、(13)和手柄4、(5)上的相应孔里联锁,有受油开关控制的限位销11顶靠或脱离弹力插销8、(12),有启闭电气网(柜)门14的手柄15等构成,其特征在于控制开关10上的锁具有Ⅰ号锁孔和Ⅱ号锁孔,锁孔内分别有凸起部位不同的程序槽片18、轴套17和固联在轴套17上的分合闸片19、23,能绕轴16摆动的摆闸20上有凸销21、50,卡轮24固联在旋钮2的轴上,卡轮24上有能被摆闸20尖端N嵌卡的凹槽L,传动板22上有顶靠凸销21、50的上端面K、左右端面、以及有能被与卡轮24一起固装的拨动销56端部推移的销钉25,隔离刀闸的手柄4、5上分别装有内部结构相同的锁具机构6、7,机构6、7上分别有Ⅱ号锁孔和Ⅲ号锁孔,锁孔内有轴套27,轴套27上固装有能推拨横销29、31移动的拨杆28,使横销29、31能在内孔30、35里伸缩,机构6外壳上有档块49,网(柜)门14的手柄15上有Ⅲ号锁孔,Ⅲ号锁孔里有轴套39,固装在轴套39上有能拨移卡销38用来卡插或脱离槽块36的偏心轴40,门板37后面还装有受门柜凸起44顶动的弹力定位销43及有一个Ⅱ号锁孔的内部结构与锁具机构6相似的锁具,手柄15的里端后园块41固装有门拴42,园块41上有孔45、48分别能插进定位销43和横销47,以及还有能与相关程序槽片18相配的1号锁匙1,Ⅱ号锁匙3、46Ⅲ号锁匙2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小武李六园唐剑平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华能电力配件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