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灵芝生长的智能LED灯具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35342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灵芝生长的智能LED灯具及系统,包括光源装置和控制装置,光源装置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光源装置包括灯具外壳和光源基板;光源基板上设置有蓝色灯珠排、绿色灯珠排、黄色灯珠排和红色灯珠排;控制装置包括控制芯片、按钮开关和用于对光源基板供电的驱动电路,按钮开关与驱动电路电连接,按钮开关用于控制驱动电路运行。为有利于灵芝生长,本灯具采用蓝色、绿色、黄色、红色四色灯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相对应颜色灯珠的运行,来适配于灵芝不同生长时期的补光需求;通过控制芯片和按钮开关可直接来控制驱动电路的运行,来控制不同颜色光质的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长;最大程度上利于灵芝的生长。大程度上利于灵芝的生长。大程度上利于灵芝的生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灵芝生长的智能LED灯具及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LED光源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灵芝生长的智能LED灯具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光环境是人工灵芝生长发育中必不可缺少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光通过影响人工灵芝生长光合作用、光质组成和光周期来调节人工灵芝的生长发育。因此在不同的光源下,人工灵芝的生长状况会有很大的不同。光照对人工灵芝的影响有四种形式:光质、光周期、光强度和光量,人工灵芝的生长和产量主要受其生长周期内接受的光量有一定的影响,人工灵芝的形态主要和光质有关;对人工培育的灵芝,其开关主要受光的持续时间和光周期的影响,而对光周期不敏感型的灵芝受光量影响最大。
[0003]灵芝人工培养分为两个阶段:菌丝生长阶段和子实体生长阶段(现蕾期,芝盖形成期,开伞期弹孢前期,弹孢后期)。光照对菌丝体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是对灵芝子实体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子实体若无光照难以形成,即使形成了生长速度也非常缓慢,容易变为畸形灵芝,菌柄和菌盖的生长对光照也十分敏感,20~100Lux,只产生类似菌柄的突起物,不产生菌盖,300~1000Lux,菌柄细长,并向光源方向强烈弯曲,菌盖瘦小;3000~10000Lux菌柄和菌盖正常,以人工栽培灵芝时,可以人为的控制光照强度,进行定向和定型培养出不同形状的商品药用灵芝、大棚灵芝和盆景灵芝。
[0004]灵芝的菌丝体可以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正常生长。凡是光波在400~800nm范围内的可见光或蓝紫光对菌丝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够破坏菌丝中的核蛋白质。经这种紫外光照射30分钟,则可杀死菌丝。直射的太阳光,对菌丝生长有害,光线越强对菌丝的影响越大。570~920nm的红光,对菌丝的生长无害。菌丝的分化需要400~500nm的蓝光诱导。在黑暗或弱光(照度20~100勒克斯)的条件下,菌丝生长迅速而洁白健壮。灵芝子实体的生长和发育对光照极为敏感,光也是灵芝子实体正常色泽形成所必不可少的环境因素。在无光条件下芝体不能形成,正在发育的子实体不分化。光照不足引起子实体畸形。当光照强度达到1500勒克斯以上时,菌丝生长速度加快,能形成正常的原基,但分化和发育则需较强的光照,形成形态正常健壮的子实体需要光强3000勒克斯以上,以3000~6000勒克斯为宜。子实体生长分化过程中,当光照强度低于1000勒克斯时,子实体瘦小,发育不正常,易畸形。但光照过强,对子实体生长也不利。
[0005]鉴于此,需要提供一种光源设备,来解决现有的灵芝培养技术中,照射光源与灵芝生长条件不匹配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灵芝生长的智能LED灯具及系统,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
[0007]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用于灵芝生长的智能LED灯具,包括光源装置和控制装置;
[0009]所述光源装置包括灯具外壳以及设置所述灯具外壳上的光源基板;所述光源基板上设置有用于发射蓝光的蓝色灯珠排、用于发射绿光的绿色灯珠排、用于发射黄光的黄色灯珠排和用于发射红光的红色灯珠排;
[0010]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储存器、控制芯片、驱动电路和设置于所述驱动电路上的按钮开关,所述光源基板与所述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用于控制所述光源基板运行;
[0011]所述储存器储存有若干组光照数据,所述控制芯片分别与所述储存器和驱动电路运行,所述控制芯片用于接收任一组所述光照数据并转换成第一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驱动电路;所述按钮开关用于生产第二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所述驱动电路。
[0012]可选的,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电源机构,所述电源机构与所述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电源机构用于对所述驱动电路供电。
[0013]可选的,所述光照数据包括预设照射时长数据和预设照射强度数据。
[0014]可选的,所述蓝色灯珠排包括若干个沿同一条直线排布的LED蓝色灯珠单体;
[0015]所述绿色灯珠排包括若干个均匀沿同一条直线排布的LED绿色灯珠单体;
[0016]所述黄色灯珠排包括若干个均匀沿同一条直线排布的LED黄色灯珠单体;
[0017]所述红色灯珠排包括若干个均匀沿同一条直线排布的LED红色灯珠单体。
[0018]可选的,所述蓝色灯珠单体发射蓝光的波长范围为450~470nm,所述绿色灯珠单体发射绿光的波长范围为520~560nm,所述黄色灯珠单体发射黄光的波长范围为570~590nm,所述红色灯珠单体发射红光的波长范围为650~680nm。
[0019]可选的,所述按钮开关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
[0020]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蓝色灯珠排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路对所述蓝色灯珠排供电;
[0021]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绿色灯珠排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路对所述绿色灯珠排供电;
[0022]所述第三开关与所述黄色灯珠排电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路对所述黄色灯珠排供电;
[0023]所述第四开关与所述红色灯珠排电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路对所述红色灯珠排供电。
[0024]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关上设置有蓝色标识部;所述第二开关上设置有绿色标识部;所述第三开关上设置有黄色标识部;所述第四开关上设置有红色标识部。
[0025]可选的,还包括安装底板,所述安装底板沿所述灯具外壳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与所述灯具外壳固定连接;
[0026]所述安装底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光源装置的安装孔。
[0027]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灵芝生长的智能LED灯具的系统,包括智能控制系统和如权利要求至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灵芝生长的智能LED灯具;
[0028]所述智能控制系统包括信号发射模块,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与所述信号发射模块信号连接的信号接收模块,所述信号接收模块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
[0029]可选的,所述智能控制系统还包括LED驱动模块和MCU编程模块;
[0030]所述LED驱动模块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路输出电流的大小,所述MCU编程模块用于
控制所述驱动电路输出电流的时长。
[00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工作时,控制芯片接收光照数据以生成第一控制指令,按压按钮开关生产第二控制指令,驱动电路分别接收第一控制指令和第二控制指令,对光源基板输出预定的输出电流大小和电流输出时长,进而控制蓝色灯珠排/绿灯珠排色/黄色灯珠排/红色灯珠排的运行,来控制不同颜色光质的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长;从而使智能LED灯具发出的可见光满足灵芝生长不同生长时期的补光需求,最大程度上利于灵芝的生长。
附图说明
[00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灵芝生长的智能LED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装置(1)和控制装置(8);所述光源装置(1)包括灯具外壳(2)以及设置所述灯具外壳(2)上的光源基板(3);所述光源基板(3)上设置有用于发射蓝光的蓝色灯珠排(4)、用于发射绿光的绿色灯珠排(5)、用于发射黄光的黄色灯珠排(6)和用于发射红光的红色灯珠排(7);所述控制装置(8)包括储存器、控制芯片、驱动电路和设置于所述驱动电路上的按钮开关(9),所述光源基板(3)与所述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用于控制所述光源基板(3)运行;所述储存器储存有若干组光照数据,所述控制芯片分别与所述储存器和驱动电路运行,所述控制芯片用于接收任一组所述光照数据并转换成第一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驱动电路;所述按钮开关(9)用于生产第二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所述驱动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灵芝生长的智能LED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8)还包括电源机构(10),所述电源机构(10)与所述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电源机构(10)用于对所述驱动电路供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灵芝生长的智能LED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照数据包括预设照射时长数据和预设照射强度数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灵芝生长的智能LED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蓝色灯珠排(4)包括若干个沿同一条直线排布的LED蓝色灯珠单体;所述绿色灯珠排(5)包括若干个均匀沿同一条直线排布的LED绿色灯珠单体;所述黄色灯珠排(6)包括若干个均匀沿同一条直线排布的LED黄色灯珠单体;所述红色灯珠排(7)包括若干个均匀沿同一条直线排布的LED红色灯珠单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灵芝生长的智能LED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蓝色灯珠单体发射蓝光的波长范围为450~470nm,所述绿色灯珠单体发射绿光的波长范围为520~560nm,所述黄色灯珠单体发射黄光的波长范围为570~590nm,所述红色灯珠单体发射红光的波长范围为650~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玉珍郑小平李林科王琦张国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