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抗病毒除臭的垃圾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4917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菌抗病毒除臭的垃圾桶,所述的抗菌抗病毒除臭的垃圾桶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桶体和端盖,所述的桶体内表面设置有抗菌层和除臭层,所述的除臭层涂覆在抗菌层的上方,所述的桶体外表面还设置有抗菌层,所述的端盖内设置有除臭装置。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所述抗菌抗病毒除臭的垃圾桶能有效地控制垃圾在存放过程中滋生细菌和病毒传播疾病,利用植物提取物进行除臭,减少垃圾变质、发霉和发臭,降低对环境的二次污染。使用时既卫生又不占用空间,满足了垃圾的后续资源化处理,提高了垃圾的资源转化率,减少了二次污染。减少了二次污染。减少了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抗病毒除臭的垃圾桶


[0001]本技术属于卫浴
,涉及垃圾桶设计,尤其涉及一种抗菌抗病毒除臭的垃圾桶。

技术介绍

[0002]垃圾桶,又名废物箱或垃圾箱,是指装放垃圾的容器。多数是以金属或塑胶制,用时放入塑料袋,当垃圾一多便可扎起袋丢掉。垃圾桶是人们生活中“藏污纳垢”的容器,多数垃圾桶都有盖以防垃圾的异味四散,有些垃圾桶可以用脚踏的方式开启,目前垃圾桶广泛用于家庭、酒店及公共场所等领域。但是在垃圾桶的长期使用过程中,垃圾桶沾染的异物会滋生各种细菌、病毒及散发异味,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及居住的生活环境。
[0003]CN213058655U公开了一种具有除味抗菌功能的垃圾桶,该技术涉及垃圾桶
,尤其为一种具有除味抗菌功能的垃圾桶,包括壳体,壳体的内腔放置有箱体,壳体右侧的顶部铰接有壳盖,壳盖顶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紫光灯,壳盖内腔底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除味箱,壳盖内腔的底部且位于除味箱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水泵,水泵的进水端贯穿除味箱并延伸至除味箱的内腔;该技术通过壳体、箱体、壳盖、紫光灯、除味箱、水泵、喷液管、支撑板、固定块、踏杆和连接杆的设置,达到了除味和抗菌的目的,解决了现有的家庭垃圾桶中,没有除味和抗菌功能,导致垃圾桶内的垃圾会产生异味和细菌,不仅影响家庭居住环境,同时所产生的细菌会危害家庭成员身体健康的问题。虽然达到了除味和抗菌的目的,但所制备的垃圾桶结构复杂,很难得到实际应用。
[0004]CN105730932A公开了一种防霉抗菌家用垃圾桶,包括桶体以及连接在桶体顶部的桶盖,所述的桶体由抗菌塑料注塑成一体结构,所述的桶体内壁设置有一层防霉层,所述的桶体外壁设置有一层防尘抗菌层。通过上述方式,该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防霉抗菌家用垃圾桶采用抗菌塑料,垃圾桶内壁具有强效的防霉菌增生的作用,桶外壁有良好的防尘抗菌效果,有效保证了垃圾桶自身的洁净性,避免细菌增生。
[0005]CN212196959U公开了一种便于清理的不粘抗菌垃圾桶,包括垃圾桶本体及垃圾桶盖,所述垃圾桶盖转动连接在所述垃圾桶本体的顶部一侧,所述垃圾桶本体顶部设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上卡设有与其形状匹配的压套;所述压套相对两侧设有通槽,便于手动提起所述压套,所述垃圾桶盖上设有用于夹持固定所述压套的固定组件;该垃圾桶能够对垃圾袋固定,便于垃圾桶的清理。
[0006]综上,针对现有垃圾桶抗菌抗病毒效率低,及除臭功能相对低下的缺点,亟需开发一种能抗菌抗病毒除臭的垃圾桶,克服现有缺陷的同时,还能为人们带来便捷的生活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抗病毒除臭的垃圾桶,在本技术中,所述抗菌抗病毒除臭的垃圾桶能有效地控制垃圾在存放过程中滋生细菌和病毒传播疾病,利用植物提取物进行除臭,减少垃圾变质、发霉和发臭,降低对环
境的二次污染。使用时既卫生又不占用空间,满足了垃圾的后续资源化处理,提高了垃圾的资源转化率,减少了二次污染。
[0008]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菌抗病毒除臭的垃圾桶,所述的抗菌抗病毒除臭的垃圾桶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桶体和端盖,所述的桶体内表面设置有抗菌层和除臭层,所述的除臭层涂覆在抗菌层的上方,所述的桶体外表面还设置有抗菌层,所述的端盖内设置有除臭装置。
[0010]在本技术中,所述抗菌抗病毒除臭的垃圾桶能有效地控制垃圾在存放过程中滋生细菌和病毒传播疾病,利用植物提取物进行除臭,减少垃圾变质、发霉和发臭,降低对环境的二次污染。使用时既卫生又不占用空间,满足了垃圾的后续资源化处理,提高了垃圾的资源转化率,减少了二次污染。
[0011]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桶体和端盖均为塑料材质。
[0012]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对桶体和端盖的尺寸、形状和材质等结构特征不作具体要求和特殊限定,桶体和端盖在本技术中的作用是形成垃圾桶的条件,因此可以理解的是,其他能实现此类功能的桶体和端盖均可用于本技术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使用场景和测试条件对桶体和端盖的尺寸、形状或材质进行适应性调整。
[0013]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抗菌层采用有机抗菌剂或无机抗菌剂。
[0014]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对抗菌层的尺寸、形状和材质等特征不作具体要求和特殊限定,抗菌层在本技术中的作用是抑制垃圾桶内的细菌增生,因此可以理解的是,其他能实现此类功能的抗菌层均可用于本技术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使用场景和测试条件对抗菌层的尺寸、形状或材质进行适应性调整。
[0015]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除臭层采用植物型除臭剂。
[0016]所述的植物型除臭剂为绿萝、柠檬、薄荷、薰衣草、竹炭或茶叶的提取物。
[001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对除臭层的尺寸、形状和材质等特征不作具体要求和特殊限定,除臭层在本技术中的作用是垃圾桶除味,因此可以理解的是,其他能实现此类功能的除臭层均可用于本技术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使用场景和测试条件对除臭层的尺寸、形状或材质进行适应性调整。
[0018]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除臭装置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内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至少三层滤网。
[001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对滤网的尺寸、形状等特征不作具体要求和特殊限定,滤网在本技术中的作用是分隔功能区间,因此可以理解的是,其他能实现此类功能的滤网均可用于本技术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使用场景和测试条件对滤网的尺寸、形状进行适应性调整。
[0020]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壳体内依次层叠设置有第一滤网、第二滤网和第三滤网,所述的第一滤网设置在靠近桶体的一端。
[0021]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滤网为除臭层,所述的除臭层与所述的桶体的除臭层材质相同。
[0022]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二滤网为纳米光触媒层。
[0023]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纳米光触媒层为纳米二氧化钛、纳米银、银掺杂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锌、纳米钨酸铋、二氧化硅或载银磷酸锆。
[0024]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对纳米光触媒层的种类、形状等特征不作具体要求和特殊限定,纳米光触媒层在本技术中的作用是使垃圾桶能达到自动抗菌的功效,因此可以理解的是,其他能实现此类功能的纳米光触媒层均可用于本技术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使用场景和测试条件对纳米光触媒层的种类、形状进行适应性调整。
[0025]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三滤网包括至少一层活性炭吸附层。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7]在本技术中,所述抗菌抗病毒除臭的垃圾桶能有效地控制垃圾在存放过程中滋生细菌和病毒传播疾病,利用植物提取物进行除臭,减少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抗病毒除臭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菌抗病毒除臭的垃圾桶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桶体和端盖,所述的桶体内表面设置有抗菌层和除臭层,所述的除臭层涂覆在抗菌层的上方,所述的桶体外表面还设置有抗菌层,所述的端盖内设置有除臭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抗病毒除臭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桶体和端盖均为塑料材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抗病毒除臭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菌层采用有机抗菌剂或无机抗菌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抗病毒除臭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臭层采用植物型除臭剂;所述的植物型除臭剂为绿萝、柠檬、薄荷、薰衣草、竹炭或茶叶的提取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抗病毒除臭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臭装置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内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广川于红光尹珊珊
申请(专利权)人:同曦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