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内科护理用新型呼吸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4726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呼吸器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心内科护理用新型呼吸器,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均固定有L形板,其中一个所述L形板的顶部固定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有螺纹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L形板、第一电机、螺纹杆、导向杆和升降板,不需要将呼吸器佩戴在面部,通过第一电机控制呼吸罩下降覆盖到患者的面部,减轻了患者的负担,通过设置吸管、吸头、第一桶体、第一连接管、第二进气单向阀、第二连接管、第二出气单向阀、第二桶体、推板、圆柱、连接杆、第二电机和圆板,当患者口腔内有黏液时,通过第二电机控制推板运动,使第一桶体内产生负压,从而可以从患者口腔内吸取黏液。液。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内科护理用新型呼吸器


[0001]本技术涉及呼吸器
,具体为一种心内科护理用新型呼吸器。

技术介绍

[0002]心内科,即心血管内科,是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在对心内科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一些病情较重的患者需要佩戴呼吸器辅助呼吸。
[0003]但是目前的呼吸器还存在以下问题:
[0004]1、现在市面上大多数的呼吸器都是佩戴在患者的面部,使用松紧带挂在耳后,时间一长会使患者感到不适,对耳后的磨损较大,增加了患者的负担。
[0005]2、现在市面上大多数的呼吸器无法吸取口腔内的黏液,一些患者由于病情的原因导致口腔部位容易出现黏液,黏液会阻碍其呼吸,需要不断的取下呼吸器对其进行吸痰操作,反复操作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心内科护理用新型呼吸器,解决了目前的呼吸器佩戴时间过长感到不适,无法吸取口腔内的黏液的问题。
[0008](二)技术方案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心内科护理用新型呼吸器,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均固定有L形板,其中一个所述L形板的顶部固定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端与其中一个底板的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另一个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顶端与另一个L形板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导向杆贯穿升降板的一端,所述升降板的中部固定有竖筒,所述竖筒的表面固定有固定板,所述竖筒的外侧套设有弹簧,所述固定板的下方设有连接块,所述竖筒贯穿连接块的中部,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板的底部和连接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的底部固定有呼吸罩,所述竖筒贯穿呼吸罩,所述竖筒的表面固定有环形块,所述底板的上方设有输氧管,所述输氧管贯穿竖筒,所述输氧管的顶端安装有第一进气单向阀,所述底板的上方设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贯穿竖筒,所述出气管的顶部安装有第一出气单向阀,所述底板的上方设有吸管,所述吸管贯穿竖筒,所述吸管的底端固定有吸头,所述升降板的顶部固定有第一桶体,所述吸管的顶端与第一桶体连通,所述第一桶体的底端连通安装有出水管,所述第一桶体的顶端连通安装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中部安装有第二进气单向阀,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中部安装有第二出气单向阀,所述升降板的顶部固定有两个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固定有第二桶体,所述第二桶体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管的一端和第二连接
管的一端均连通,所述第二桶体的内壁贴合设置有推板,所述推板的一侧壁固定有圆柱,所述圆柱贯穿第二桶体的一端,所述圆柱的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升降板的顶部固定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有圆板,所述圆板的顶部与连接杆的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底板的四角均开设有螺钉孔。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呼吸罩的底部固定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面积大于呼吸罩底部的面积。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水管的中部安装有阀门。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升降板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杆与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升降板的一端开设有圆孔,所述导向杆贯穿圆孔。
[00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竖筒的中部开设有三个通孔,所述输氧管贯穿相对应的通孔,所述出气管贯穿相对应的通孔,所述吸管贯穿相对应的通孔。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心内科护理用新型呼吸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1、该心内科护理用新型呼吸器,通过设置L形板、第一电机、螺纹杆、导向杆和升降板,不需要将呼吸器佩戴在面部,通过第一电机控制呼吸罩下降覆盖到患者的面部,减轻了患者的负担。
[0018]2、该心内科护理用新型呼吸器,通过设置吸管、吸头、第一桶体、第一连接管、第二进气单向阀、第二连接管、第二出气单向阀、第二桶体、推板、圆柱、连接杆、第二电机和圆板,当患者口腔内有黏液时,通过第二电机控制推板运动,使第一桶体内产生负压,从而可以从患者口腔内吸取黏液。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升降板上方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升降板下方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图1的A处放大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第二桶体内部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底板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竖筒示意图。
[0026]图中:1、底板;2、L形板;3、第一电机;4、螺纹杆;5、导向杆;6、升降板;7、竖筒;8、固定板;9、弹簧;10、连接块;11、呼吸罩;12、橡胶垫;13、环形块;14、输氧管;15、第一进气单向阀;16、出气管;17、第一出气单向阀;18、吸管;19、吸头;20、第一桶体;21、出水管;22、阀门;23、第一连接管;24、第二进气单向阀;25、第二连接管;26、第二出气单向阀;27、支撑块;28、第二桶体;29、推板;30、圆柱;31、连接杆;32、第二电机;33、圆板;34、螺钉孔;35、螺纹孔;36、圆孔;37、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实施例
[0029]请参阅图1

7,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心内科护理用新型呼吸器,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均固定有L形板2,其中一个L形板2的顶部固定有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固定有螺纹杆4,螺纹杆4的底端与其中一个底板1的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另一个底板1的顶部固定有导向杆5,导向杆5的顶端与另一个L形板2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螺纹杆4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升降板6,导向杆5贯穿升降板6的一端,升降板6的中部固定有竖筒7,竖筒7的表面固定有固定板8,竖筒7的外侧套设有弹簧9,固定板8的下方设有连接块10,竖筒7贯穿连接块10的中部,弹簧9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板8的底部和连接块10的顶部固定连接,连接块10的底部固定有呼吸罩11,竖筒7贯穿呼吸罩11,竖筒7的表面固定有环形块13,底板1的上方设有输氧管14,输氧管14贯穿竖筒7,输氧管14的顶端安装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内科护理用新型呼吸器,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均固定有L形板(2),其中一个所述L形板(2)的顶部固定有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固定有螺纹杆(4),所述螺纹杆(4)的底端与其中一个底板(1)的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另一个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有导向杆(5),所述导向杆(5)的顶端与另一个L形板(2)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4)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升降板(6),所述导向杆(5)贯穿升降板(6)的一端,所述升降板(6)的中部固定有竖筒(7),所述竖筒(7)的表面固定有固定板(8),所述竖筒(7)的外侧套设有弹簧(9),所述固定板(8)的下方设有连接块(10),所述竖筒(7)贯穿连接块(10)的中部,所述弹簧(9)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板(8)的底部和连接块(10)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10)的底部固定有呼吸罩(11),所述竖筒(7)贯穿呼吸罩(11),所述竖筒(7)的表面固定有环形块(13),所述底板(1)的上方设有输氧管(14),所述输氧管(14)贯穿竖筒(7),所述输氧管(14)的顶端安装有第一进气单向阀(15),所述底板(1)的上方设有出气管(16),所述出气管(16)贯穿竖筒(7),所述出气管(16)的顶部安装有第一出气单向阀(17),所述底板(1)的上方设有吸管(18),所述吸管(18)贯穿竖筒(7),所述吸管(18)的底端固定有吸头(19),所述升降板(6)的顶部固定有第一桶体(20),所述吸管(18)的顶端与第一桶体(20)连通,所述第一桶体(20)的底端连通安装有出水管(21),所述第一桶体(20)的顶端连通安装有第一连接管(23),所述第一连接管(23)的中部安装有第二进气单向阀(24),所述第一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晓辉刘云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