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吸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4724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心电监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心电吸盘,包括球囊和金属吸盘。球囊为橡胶材质;金属吸盘,上端通过气口与球囊相通,金属吸盘下端口内侧设有吸附件,所述吸附件为环形结构,其端口面环绕设有气槽,内侧面设有若干气孔,所述气槽与气孔通过气道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金属吸盘端口内边缘设有吸附件,然后在吸附件设有吸气通道,降低了连接部缝隙的影响;具有两层吸附结构,具有更好的吸附效果,降低了吸盘掉落的风险。低了吸盘掉落的风险。低了吸盘掉落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心电吸盘


[0001]本技术属于心电监测
,尤其涉及心电吸盘。

技术介绍

[0002]心电图机常用于检测人体心脏生理功能运行情况,通过胸导联和肢体导联测量人体各部位的电位差,由此得到的心电波形反映人体心脏的情况。
[0003]心电图机在采集过程中导联易脱落,目前的心电图机采用的像吸球(产生负压)贴在人体表面,会随着呼吸或者病人太瘦,皮肤太干等原因脱落,造成采集的中断。
[0004]在CN203493636U中公开了吸盘心电图电极,在使用的过程中无需使用螺丝进行固定,直接插接即可使用,方便快速,节省了时间,且插孔采用弹性金属设计,能与香蕉插头、插针紧密连接,传导电流强。
[0005]但是,上述的吸盘都只能通过中部真空进行吸附,在吸盘的边缘与人体皮肤间容易形成间隙,当任意一处泄压后,容易咋成整个吸盘吸附不牢固。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心电吸盘,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吸盘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脱落,金属吸盘内边缘和皮肤连接部间隙较大,增加了脱落风险。
[000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心电吸盘,包括
[0009]球囊,
[0010]金属吸盘,上端通过气口与球囊相通,金属吸盘下端口内侧设有吸附件,
[0011]所述吸附件为环形结构,其端口面环绕设有气槽,内侧面设有若干气孔,所述气槽与气孔通过气道相连通。
[0012]一种方式,所述球囊与所述金属吸盘之间还设有心电连接部,所述心电连接部为中通结构。
[0013]一种方式,所述心电连接部连接有心电导线,所述心电导线能与所述金属吸盘电性连接。
[0014]一种方式,所述吸附件外侧面与所述金属吸盘内壁贴合。
[0015]一种方式,所述吸附件的端口面与所述金属吸盘的端口面齐平。
[0016]一种方式,所述吸附件界面外径自端口面至另一端逐渐减小。
[0017]一种方式,所述气道与所述气孔数量相同。
[0018]一种方式,所述吸附件的端口面内内凹形;所述气槽开设在内凹部下部。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1.在金属吸盘端口内边缘设有吸附件,然后在吸附件设有吸气通道,降低了连接部缝隙的影响;
[0021]2.具有两层吸附结构,具有更好的吸附效果,降低了吸盘掉落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金属吸盘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金属吸盘一种剖面示意图;
[0025]图4为吸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吸附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和现有吸盘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8]图中:
[0029]100心电吸盘,200心电导线,10球囊,20心电连接部,30金属吸盘,31气口,32吸附件,321气槽,322气孔,323气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1]如图1中所示,心电吸盘,包括
[0032]球囊10,球囊10一般采用橡胶材质,通过捏、松实现排气吸气;
[0033]结合图2、3中所示,金属吸盘30,上端通过气口31与球囊10相通,金属吸盘30下端口内侧设有吸附件32,吸附件32为环形的结构,环绕设置在金属吸盘30端口的内侧。
[0034]相对于一种现有技术(如图6下侧图),吸盘吸住皮肤后,在吸盘端口与皮肤之间容易形成间隙A,此时间隙A空间较大,增加了吸盘脱落的可能性。
[0035]如图4中所示,所述吸附件32为环形结构,其端口面环绕设有气槽321,气槽321设置于整根吸附件32,吸附件32一种方式为橡胶材质。
[0036]将对大多数皮肤(就弹性、柔韧性、柔润性、毛发而言)和身体形状/曲线/轮廓产生有效的吸引。
[0037]在金属吸盘30端口内侧设有吸附件32,可以如图6上侧图中,增加了边缘与皮肤的接触面积,使得人体皮肤与金属吸盘30边缘之间的间隙减少。
[0038]在吸附件32的内侧面设有若干个气孔322,在使用过程中,气孔322与金属吸盘30相通;
[0039]所述气槽321与气孔322通过气道323相连通;在如图6上侧图中,当使用过程中,球囊10吸气,使金属吸盘30内部形成负压,此时,气槽321中气流也通过气道323从气孔322进入金属吸盘30内部;从而使得气槽321所在部也能形成负压。
[0040]在使用中,所述球囊10与所述金属吸盘30之间还设有心电连接部20,所述心电连接部20为中通结构;心电连接部20一种方式也为金属材质,内部中通,使得球囊10内腔与金属吸盘30连通。
[0041]所述心电连接部20连接有心电导线200,所述心电导线200能与所述金属吸盘30电性连接;通过心电导线200使得吸盘与心电监测仪器相连接,实现监测。
[0042]具体而言,一种方式如图3中所示,所述吸附件32外侧面与所述金属吸盘30内壁贴合。
[0043]所述吸附件32的端口面与所述金属吸盘30的端口面齐平;从而使得吸附过程中,吸附件32的端口也能够与人体皮肤相接触;
[0044]所述吸附件32界面外径自端口面至另一端逐渐减小。
[0045]所述气道323与所述气孔322数量相同。
[0046]如图5中所示的内容,所述吸附件32的端口面为内凹形;所述气槽321开设在内凹部下部;将吸附件32的端口面设置成内凹的形状,使得其也能够形成一个类环形的吸盘,使得其本身也能更好的与皮肤吸附,在球囊10作用下,使得气槽321内形成负压,使得内凹面的具有更好的吸盘作用。
[0047]采用边缘配套设有环形吸附部的设计,使得整个吸盘端口都有二次吸附作用部,金属吸盘便于松动时,还可通过吸附件32真空部进行吸附。
[0048]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明确,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总体精神以及构思的情形下,可以做出对于以上实施例的各种变型。其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的保护方案以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心电吸盘,其特征在于:包括球囊(10),金属吸盘(30),上端通过气口(31)与球囊(10)相通,金属吸盘(30)下端口内侧设有吸附件(32),所述吸附件(32)为环形结构,其端口面环绕设有气槽(321),内侧面设有若干气孔(322),所述气槽(321)与气孔(322)通过气道(323)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电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10)与所述金属吸盘(30)之间还设有心电连接部(20),所述心电连接部(20)为中通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心电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心电连接部(20)连接有心电导线(200),所述心电导线(200)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旎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