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无害化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4617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泥无害化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底座,其特征在于,第一壳体的一侧与第二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壳体的顶端与排泄管的底端管道连接,第一壳体的底端与机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机体的顶端一侧与机盖的一端轴动连接,机体的底端四周分别与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支撑杆的底端分别与底座的顶端固定连接,底座的四周分别与螺栓螺纹连接,第一壳体的中间部位安装有污泥滤网,污泥滤网的内部安装有主杆,主杆的顶端与固定支架的中间部位活动连接,固定支架的四周分别与第一壳体的顶端固定连接,主杆的底端与驱动电机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一壳体的底端一侧安装有控制元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方便。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无害化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泥处理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污泥无害化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水产品的需求量以及质量不断增加,部分水产品会通过池塘进行养殖,长久以来,池塘中污泥清除一直都是一个棘手的难题。池塘底部的污泥堆积,会对池塘的容量有较大的影响,并且污泥内往往会滋生大量细菌,使得水产品染病。
[0003]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需要不断将池塘底层的废物抽取出来,主要通过泥浆泵等设备抽取出来,然后再通过沉淀、过滤等处理过程。然而只是采用污泥泵将污泥抽取出来,伴随着大量的水分,不经过前期处理,后续处理投入较大,而且影响效率;吸污装置容易被污泥堵塞,难以清理,甚至影响装置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无害化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泥无害化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的顶端与排泄管的底端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的底端与机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机体的顶端一侧与机盖的一端轴动连接,所述机体的底端四周分别与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分别与所述底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四周分别与螺栓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的中间部位安装有污泥滤网,所述污泥滤网的内部安装有主杆,所述主杆的顶端与固定支架的中间部位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支架的四周分别与第一壳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主杆的底端与驱动电机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主杆上等距与绞龙叶固定连接是,所述第一壳体的底端一侧安装有控制元件,所述机体的一侧与开关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的顶端与水泵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水泵的一端安装有排水管,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等距安装有隔网,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顶端装填有活性炭,所述活性炭的顶端装填有吸附纱网,所述吸附纱网的底端装填有细碎石。
[0006]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机及水泵分别与开关电性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底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底端管道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另一侧安装有压力监测表。
[0009]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底端四周分别安装有万向轮。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1]本技术通过驱动电机带动绞龙叶转动让污泥在滤网中输送至排泄管口,在这过程中,污泥中的水分从滤网过滤到第一壳体中,之后的污水在水泵的抽送下进入到第二壳体中,经过层层过滤可以达到正常的水质要求。同时过滤水分后的污泥块可以作为营养
丰富的土壤,适合种植农作物。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是一种污泥无害化处理装置的整体截面示意图;
[0014]图2是一种污泥无害化处理装置的整体俯视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
[0016]1、排泄管;2、固定支架;3、污泥滤网;4、第一壳体;5、绞龙叶;6、主杆;7、机盖;8、机体;9、支撑杆;10、水泵;11、排水管;12、活性炭;13、吸附纱网;14、第二壳体;15、细碎石;16、隔网;17、控制元件;18、开关;19、驱动电机;20、底座;21、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顶部”、“底部”、“一侧”、“另一侧”、“前面”、“后面”、“中间部位”、“内部”、“顶端”、“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9]请参阅图1

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污泥无害化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壳体4、第二壳体14及底座2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4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壳体14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4的顶端与排泄管1的底端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壳体4的底端与机体8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机体8的顶端一侧与机盖7的一端轴动连接,所述机体8的底端四周分别与支撑杆9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9的底端分别与所述底座20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底座20的四周分别与螺栓21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壳体4的中间部位安装有污泥滤网3,所述污泥滤网3的内部安装有主杆6,所述主杆6的顶端与固定支架2的中间部位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支架2的四周分别与第一壳体4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主杆6的底端与驱动电机19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主杆6上等距与绞龙叶5固定连接是,所述第一壳体4的底端一侧安装有控制元件17,所述机体8的一侧与开关18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14的顶端与水泵10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水泵10的一端安装有排水管11,所述第二壳体14的内部等距安装有隔网16,所
述第二壳体14的内部顶端装填有活性炭12,所述活性炭12的顶端装填有吸附纱网13,所述吸附纱网13的底端装填有细碎石15。
[0020]通过本技术的上述方案,所述驱动电机19及水泵10分别与开关18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壳体4的一侧底端与所述第二壳体14的一侧底端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壳体4的另一侧安装有压力监测表,所述底座20的底端四周分别安装有万向轮。
[0021]工作原理:打开机盖7,使用者把淤泥倒入机体8中,驱动电机19带动主杆6上的绞龙叶5转动,绞龙叶5带动污泥在污泥滤网3管道中向上输送,污泥中的水分从污泥滤网3中过滤而出,而污泥最终从排泄管1中排出。污水从第一壳体4的底端一侧进入到第二壳体14中,水泵10抽动污水进入第二壳体14,污水经过层层过滤从排水管11排出。
[0022]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驱动电机带动绞龙叶转动让污泥在滤网中输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无害化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壳体(4)、第二壳体(14)及底座(2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4)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壳体(14)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4)的顶端与排泄管(1)的底端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壳体(4)的底端与机体(8)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机体(8)的顶端一侧与机盖(7)的一端轴动连接,所述机体(8)的底端四周分别与支撑杆(9)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9)的底端分别与所述底座(20)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底座(20)的四周分别与螺栓(21)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壳体(4)的中间部位安装有污泥滤网(3),所述污泥滤网(3)的内部安装有主杆(6),所述主杆(6)的顶端与固定支架(2)的中间部位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支架(2)的四周分别与第一壳体(4)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主杆(6)的底端与驱动电机(19)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主杆(6)上等距与绞龙叶(5)固定连接是,所述第一壳体(4)的底端一侧安装有控制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敬姜万田高一楠
申请(专利权)人:玉禾田环境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