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屏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4507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45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屏及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遮光层,以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盖板、发光像素层、电路网、屏幕背膜和图像传感器;所述第一遮光层位于所述发光像素层所在层,所述第一遮光层上具有矩阵式排列的第一成像小孔,所述第一成像小孔在水平方向上与发光像素间隔分布;所述第一成像小孔与邻近发光像素的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小于2um。第一成像小孔与发光像素保持足够的水平距离,则可以保证发光像素发出的光线不能直接进入第一成像小孔,从而不会对成像质量造成影响。会对成像质量造成影响。会对成像质量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为提高解锁安全性、方便设备唤醒,诸如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多已安装指纹采集装置、以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指纹信息。根据指纹采集原理不同,现已有电容式指纹采集装置和光学指纹采集装置。
[0003]图1是现有的基于矩阵式小孔成像原理的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这一显示屏包括盖板01、发光像素层02、阻光膜03和图像传感器04,其中:阻光膜03上具有成像小孔031,发光像素层02具有发光像素021和驱动各发光像素021的电路网022。发光像素层02发出的光线向盖板01方向投射,如果盖板01上侧具有目标物,部分光线将被目标物反射、重新进入到盖板01内。被反射进入盖板01内的光线经过透光区域023和成像小孔031形成的光通路后照射在图像采集器04上。
[0004]前述的显示屏,虽然能够实现兼具显示功能和图像采集功能的显示屏,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申请人发现发光像素发出的光线会通过发光像素上的成像小孔漏出,造成特定观察角度下的色偏或不同角度的显示效果有较大差异,形成显示噪声;或者,发光像素直接发出的光线或发出后经由发光像素的阴极反射的光线会透过发光像素下的成像小孔漏出,到达图像传感器,形成成像噪声。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屏,包括第一遮光层,以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盖板、发光像素层、电路网、屏幕背膜和图像传感器;所述第一遮光层位于所述发光像素层所在层,所述第一遮光层上具有矩阵式排列的第一成像小孔,所述第一成像小孔在水平方向上与发光像素间隔分布;所述第一成像小孔与邻近发光像素的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小于2um。
[0007]可选的,所述发光像素层上方设有滤光层,所述滤光层上设有与发光像素层上各发光像素一一对应的滤光片;所述滤光层所在层设有第二遮光层,所述第二遮光层上具有矩阵式排列的第二成像小孔,所述第二成像小孔在水平方向上与所述滤光片间隔分布;所述第二成像小孔与邻近发光像素的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小于2um,所述第二遮光层上的每个第二成像小孔与其邻近发光像素的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h1和垂直距离v1满足
[0008][0009]其中,n
c
表示盖板的折射率。
[0010]可选的,还包括第三遮光层,以及位于所述屏幕背膜与所述图像传感器之间的透明介质层,其中,所述透明介质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屏幕背膜的折射率;所述第三遮光层位
于所述发光像素层下方,所述第三遮光层上具有矩阵式排列的第三成像小孔,所述第三成像小孔在水平方向上与发光像素间隔分布;所述第三成像小孔与邻近发光像素的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小于2um,所述第三遮光层上的每个第三成像小孔与其邻近发光像素的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h2和垂直距离v2满足
[0011][0012]其中,n
a
表示透明介质层的折射率,n
b
表示屏幕背膜的折射率。
[0013]可选的,在各发光像素之间填充遮光材料,形成第一遮光层。
[0014]可选的,在所述滤光片之间填充遮光材料,形成第二遮光层。
[0015]可选的,在所述电路网之间填充遮光材料,形成第三遮光层,或者,在所述电路网下采用遮光材料,制备形成第三遮光层。
[0016]可选的,所述第一遮光层上相邻第一成像孔的间距为发光像素周期或亚像素周期的整数倍。
[0017]可选的,所述第一遮光层上遮光区域的透光率不大于20%。
[0018]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屏,包括第二遮光层,以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盖板、滤光层、发光像素层、电路网、屏幕背膜和图像传感器;所述滤光层上设有与发光像素层上各发光像素一一对应的滤光片;所述第二遮光层位于所述滤光层所在层,所述第二遮光层上具有矩阵式排列的第二成像小孔,所述第二成像小孔在水平方向上与所述滤光片间隔分布;所述第二成像小孔与邻近发光像素的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小于2um,所述第二遮光层上的每个第二成像小孔与其邻近发光像素的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h1和垂直距离v1满足
[0019][0020]其中,n
c
表示盖板的折射率。
[0021]可选的,还包括第三遮光层,以及位于所述屏幕背膜与所述图像传感器之间的透明介质层,其中,所述透明介质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屏幕背膜的折射率;
[0022]所述第三遮光层位于所述发光像素层下方,所述第三遮光层上具有矩阵式排列的第三成像小孔,所述第三成像小孔在水平方向上与发光像素间隔分布;
[0023]所述第三成像小孔与邻近发光像素的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小于2um,所述第三遮光层上的每个第三成像小孔与其邻近发光像素的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h2和垂直距离v2满足
[0024][0025]其中,n
a
表示透明介质层的折射率,n
b
表示屏幕背膜的折射率。
[0026]可选的,所述第二遮光层上相邻第二成像孔的间距为发光像素周期或亚像素周期的整数倍。
[0027]可选的,所述第二遮光层上遮光区域的透光率不大于20%。
[0028]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屏,包括第三遮光层,以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盖板、发光像素层、驱动各发光像素的电路网、屏幕背膜、透明介质层和图像传感器,其中,所述透明介质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屏幕背膜的折射率;所述第三遮光层位于所述发光像素层
下方,所述第三遮光层上具有矩阵式排列的第三成像小孔,所述第三成像小孔在水平方向上与发光像素间隔分布;所述第三成像小孔与邻近发光像素的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小于2um,所述第三遮光层上的每个第三成像小孔与其邻近发光像素的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h2和垂直距离v2满足
[0029][0030]其中,n
a
表示透明介质层的折射率,n
b
表示屏幕背膜的折射率。
[0031]可选的,所述第三遮光层上相邻第三成像孔的间距为发光像素周期或亚像素周期的整数倍。
[0032]可选的,所述第三遮光层上遮光区域的透光率不大于20%。
[0033]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任一所述的显示屏。
[0034]综上,本申请提供的显示屏及电子设备,如果在发光像素层所在层制作第一遮光层,并且使第一成像小孔与发光像素保持足够的水平距离,则可以保证发光像素发出的光线不能直接进入第一成像小孔,从而不会对成像质量造成影响;如果在发光像素层之上制作第二遮光层,h1≥2um且使显示漏光在盖板1与空气的界面会发生全反射,从而解决了成像小孔引起显示漏光的问题;如果在发光像素层之下制作第三遮光层,h2≥2um且使成像漏光在屏幕背膜与透明介质层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从而成像漏光不能穿透屏幕背膜到达图像传感器表面,进而不会产生成像漏光引起的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遮光层,以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盖板、发光像素层、电路网、屏幕背膜和图像传感器;所述第一遮光层位于所述发光像素层所在层,所述第一遮光层上具有矩阵式排列的第一成像小孔,所述第一成像小孔在水平方向上与发光像素间隔分布;所述第一成像小孔与邻近发光像素的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小于2u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像素层上方设有滤光层,所述滤光层上设有与发光像素层上各发光像素一一对应的滤光片;所述滤光层所在层设有第二遮光层,所述第二遮光层上具有矩阵式排列的第二成像小孔,所述第二成像小孔在水平方向上与所述滤光片间隔分布;所述第二成像小孔与邻近发光像素的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小于2um,所述第二遮光层上的每个第二成像小孔与其邻近发光像素的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h1和垂直距离v1满足其中,n
c
表示盖板的折射率。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遮光层,以及位于所述屏幕背膜与所述图像传感器之间的透明介质层,其中,所述透明介质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屏幕背膜的折射率;所述第三遮光层位于所述发光像素层下方,所述第三遮光层上具有矩阵式排列的第三成像小孔,所述第三成像小孔在水平方向上与发光像素间隔分布;所述第三成像小孔与邻近发光像素的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小于2um,所述第三遮光层上的每个第三成像小孔与其邻近发光像素的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h2和垂直距离v2满足其中,n
a
表示透明介质层的折射率,n
b
表示屏幕背膜的折射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在各发光像素之间填充遮光材料,形成第一遮光层。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滤光片之间填充遮光材料,形成第二遮光层。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路网之间填充遮光材料,形成第三遮光层,或者,在所述电路网下采用遮光材料,制备形成第三遮光层。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层上相邻第一成像孔的间距为发光像素周期或亚像素周期的整数倍。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层上遮光区域的透光率不大于20%。9.一种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遮光层,以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盖板、滤光层、发光像素层、电路网、屏幕背膜和图像传感器;所述滤光层上设有与发光像素层上各发光像素一一对应的滤光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曙光王远靖
申请(专利权)人:渭南印象认知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