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雨污分离连续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34009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道路雨污分离连续排水系统,包括沿道路沿线设置的且位于土路肩外侧的路侧排污边沟,路侧排污边沟外侧沿其沿线紧邻设有排雨水边沟,沿道路沿线间隔设有若干污水处理池,与污水处理池对应的路侧排污边沟段通过污水排水沟与污水处理池相连,排雨水边沟通过雨水排水沟排放到地方排水系统;该排水系统能将山坡雨水与路面污水分开排放,污水处理系统仅仅处理路面污水,可减轻污水处理量,减小污水处理池容积,降低处理难度,节约处理成本。理成本。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雨污分离连续排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道路排水领域,特别涉及雨污分离连续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态建设理念的日益加强,公路设计考虑因素日益增多,其中行业内关注的其中一个重点即为道路建设对沿线环境敏感地的水环境保护措施。公路主要的污染来源为汽车尾气与雨水的混合物、危化品车辆倾倒泄漏的化学物以及车辆漏油,污水经路面横坡流入边沟,经道路排水系统流向地方水体,对土体及水体均会造成污染,进而影响地方生态环境,对于作为地方饮用水的,还会对沿线居民的饮用水造成污染,影响原本正常的生活环境,不管是哪一类的污染,均会对沿线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且由于油污类降解缓慢,自然恢复时间较长,其造成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较大且难以准确定量。公路作为线性构筑物,因其穿越的地域广、地类多、公众影响大,环境保护更是其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环节。
[0003]现在常用的环保处理方式为,在平时正常运营时,来自路面的污水经边沟,流入排水沟,再由排水沟流入污水处理池,经污水处理池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再流入地方水体,此时处理的污水主要为车辆自身的少量漏油、尾气与水的混合物;在应急工况下,即发生危化品车辆倾倒,危化品经边沟,流入排水沟,再由排水沟流入污水处理池集中收集、储存,再由道路维护车辆集中抽走处理。
[0004]在现目前的环保措施中,其利用道路自身的排水系统兼做污水收集系统,坡面汇水和路面汇水均通过边沟、排水沟集中排放至污水处理池中,是较为常用的道路环保排水措施,但该排水系统存在以下问题:无法将山坡清水和路面污水分开排放,由于雨污混合后,汇入坡面清水,该部分水量的汇入加大了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量,会大大增大污水处理池容积,增大处理难度,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原来的道路排水系统主要为排水考虑,对沟渠部分地方的渗漏防治要求不高,路面污水流经时,一旦渗漏,便会直接产生污染;现目前的道路环保排水措施为利用既有的排水系统和利用现行的排水理念,其填方路段排水沟位于填方坡脚,路面污水需经边坡坡面然后汇流进入排水沟,流经时,由于下渗,会对坡面产生污染,进而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其环保措施与防渗措施均不连续。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道路雨污分离连续排水系统,能将山坡雨水与路面污水分开排放,污水处理系统仅仅处理路面污水,可减轻污水处理量,减小污水处理池容积,降低处理难度,节约处理成本。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一种道路雨污分离连续排水系统,包括沿道路沿线设置的且位于土路肩外侧的路侧排污边沟,所述路侧排污边沟外侧沿其沿线紧邻设有排雨水边沟,沿道路沿线间隔设有若干污水处理池,与污水处理池对应的路侧排污边沟段通过污水排水沟与污水处理池相
连,排雨水边沟通过雨水排水沟排放到地方排水系统。
[0008]进一步,道路挖方路段挖方坡面上沿其横向设有山坡截水沟,在挖方平台截水沟上方的挖方坡面上从一端到另一端由上到下设有呈弧形的挖方平台截水沟,挖方平台截水沟与山坡截水沟汇流后由排放沟排入地方排水系统,雨水排水沟为碎落台沟。
[0009]进一步,道路填方路段沿道路沿线在土路肩外侧、填方边坡坡顶设有填方截流沟,填方截流沟通过集流槽与污水排水沟相连,排雨水边沟沿污水排水沟沿线紧邻设置并位于污水排水沟外侧。
[0010]进一步,临近中央分隔带的道路超高路段内侧沿道路沿线设有集污水沟,集污水沟下设有可收集其内污水的集水井,所述集水井通过排水管将水排向污水排水沟。
[0011]进一步,道路中央分隔带内沿其沿线设有顶部开口的纵向排水管,纵向排水管下间隔设有可收集其内水的集水槽,集水槽通过排水管将水排向污水排水沟。
[0012]进一步,在填方超高路段的填方边坡第一级台阶上设有填方平台截水沟,填方平台截水沟通过设在填方边坡上的集流槽与污水排水沟相连,所述集水井通过横向排水管与填方平台截水沟相连。
[0013]进一步,在填方路段的填方边坡第一级台阶上设有填方平台截水沟,填方平台截水沟通过设在填方边坡上的集流槽与污水排水沟相连,所述集水槽通过横向排水管与填方平台截水沟相连。
[0014]更进一步,排污边沟、填方平台截水沟、填方截流沟、集流槽、路侧排污边沟和/污水排水沟的内壁涂刷有防渗沥青层。
[0015]再进一步,污水排水沟和排雨水边沟的沟底纵坡应不小于0.3%。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技术的一种道路雨污分离连续排水系统,通过路侧排污边沟收集路面污水并排向污水处理池处理,通过排雨水边沟收集山坡雨水并直接排向地方排水系统,将山坡雨水与路面污水分开排放,污水处理系统只需处理路面污水,可减轻污水处理量,减小污水处理池容积,降低处理难度,节约处理成本。
[0018]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1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0020]图1为本技术在道路上的布置俯视图。
[0021]图2是图1的
Ⅰ‑Ⅰ
剖视图。
[0022]图3是图1的
Ⅱ‑Ⅱ
剖视图。
[0023]图4为图1中雨污分离边沟断面图。
[0024]图5为图1中雨污排水沟。
[0025]图6为图1中填方截流沟。
[0026]图7为图1中填方平台截水沟。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技术,而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8]如图1所示,一种道路雨污分离连续排水系统,包括沿道路沿线设置的且位于土路肩外侧的路侧排污边沟61,路侧排污边沟61外侧沿其沿线紧邻设有排雨水边沟62,路侧排污边沟61与排雨水边沟62可以为在挖方边沟6中设置分隔挡块分隔而成,沿道路沿线间隔设有若干污水处理池9,与污水处理池9对应的路侧排污边沟61段通过污水排水沟81与污水处理池9相连,排雨水边沟62通过雨水排水沟21排放到地方排水系统,污水排水沟81与雨水排水沟21可以为在雨污排水沟中设置分隔挡块分隔而成。
[0029]通过路侧排污边沟61收集路面1污水并排向污水处理池9处理,通过排雨水边沟62收集山坡雨水并直接排向地方排水系统,将山坡雨水与路面污水分开排放,污水处理系统只需处理路面污水,可减轻污水处理量,减小污水处理池9容积,降低处理难度,节约处理成本。
[0030]道路挖方路段挖方坡面上沿其横向设有挖方平台截水沟17,在挖方平台截水沟上方的挖方坡面上从一端到另一端由上到下设有呈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雨污分离连续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沿道路沿线设置的且位于土路肩外侧的路侧排污边沟(61),所述路侧排污边沟(61)外侧沿其沿线紧邻设有排雨水边沟(62),沿道路沿线间隔设有若干污水处理池(9),与污水处理池(9)对应的路侧排污边沟(61)段通过污水排水沟(81)与污水处理池(9)相连,排雨水边沟(21)通过雨水排水沟排放到地方排水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雨污分离连续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道路挖方路段挖方坡面上沿其横向设有挖方平台截水沟(17),在挖方平台截水沟上方的挖方坡面上从一端到另一端由上到下设有呈弧形的山坡截水沟(15),山坡截水沟(15)与挖方平台截水沟(17)汇流后由排放沟排入地方排水系统,排雨水边沟(62)为碎落台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雨污分离连续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道路填方路段沿道路沿线在土路肩外侧、填方边坡坡顶设有填方截流沟(5),填方截流沟(5)通过集流槽(4)与污水排水沟(81)相连,污水排水沟(81)设置在道路填方路段填方边坡坡底,排雨水边沟(21)沿污水排水沟(81)沿线紧邻设置并位于污水排水沟(81)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雨污分离连续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临近中央分隔带的道路超高路段内侧沿道路沿线设有集污水沟,集污水沟下设有可收集其内污水的集水井(11),所述集水井(11)通过排水管将水排向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谊张玉广田俊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